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高科

作品数:52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动脉
  • 19篇冠状
  • 19篇冠状动脉
  • 12篇心病
  • 12篇冠心病
  • 11篇血管
  • 9篇介入
  • 7篇心肌
  • 7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全降解
  • 6篇介入治疗
  • 5篇细胞
  • 5篇康复
  • 5篇病患
  • 4篇蛋白
  • 4篇动脉介入
  • 4篇动脉支架
  • 4篇小型猪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冠心病患者

机构

  • 51篇武汉大学
  • 4篇东莞市太平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青海红十字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东莞天天向上...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51篇冯高科
  • 34篇蒋学俊
  • 21篇易欣
  • 11篇李晓艳
  • 10篇郑晓新
  • 9篇陈晶晶
  • 7篇任珊
  • 6篇李君
  • 5篇卢钊
  • 5篇李虎
  • 4篇贺素媛
  • 3篇徐林
  • 3篇吕永楠
  • 3篇耿晶
  • 2篇宋涛
  • 2篇汪小丁
  • 2篇王群
  • 2篇吴青青
  • 2篇陈燕
  • 2篇陶波

传媒

  • 6篇中国心血管病...
  • 5篇江苏卫生保健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广西医学
  • 4篇实用心脑肺血...
  • 3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按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快代谢型组47例、中代谢型组53例、慢代谢型组16例。3组患者均于PCI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150 mg/d维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3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慢代谢型组与中代谢型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快代谢型组(P<0.05);但中代谢型组与慢代谢型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型为中慢代谢型可降低冠心病患者PCI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进而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陈玺宇蒋学俊冯高科易欣陈晶晶
关键词:冠心病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
成体干细胞治疗皮肤损伤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近年来,成体干细胞在皮肤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备受关注,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静脉溃疡、遗传性皮肤病等。本文就成体干细胞在皮肤损伤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涛冯高科易欣蒋学俊
关键词:干细胞皮肤损伤表皮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人羊膜上皮细胞多能干细胞
实验用西藏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及长期复查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建立实验用西藏小型猪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植入及复查模型.方法 50枚冠脉支架植入到25头西藏小型猪冠脉内,并进行定量血管内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术后1、6个月复查,复查结束后进行支架血管段标本取材.结果 25头小型猪,在支架释放前室颤死亡1头,共植入48枚支架,植入成功率达96%.诱导麻醉起效时间迅速,平均为(4.5 ±1.5) min;术中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复查时可再次分离已结扎的股动脉进行血管介入检查,成功率为100%.结论 应用西藏小型猪作为心血管介入器械评价的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和可复制性.
冯高科陈燕王群许清如李君卢钊蒋学俊
关键词:西藏小型猪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中Hcy、IL-6及BNP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7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诊断将不同类型的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75例,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组)89例,另外选取冠脉造影正常的101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cy、IL-6、BNP水平,分析其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老年冠心病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IL-6、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观察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Hcy、IL-6、BNP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均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cy、IL-6、BNP水平明显比正常老年人高,并且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越重,患者Hcy、IL-6、BNP水平越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上可结合Hcy、IL-6、BNP的水平预测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
冯高科THANH Dinh Nguyen蒋学俊
关键词:冠心病B型利钠肽
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对小型猪冠状动脉内皮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植入猪冠状动脉后对内皮结构及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普通生物全降解支架(FBS)和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NFBS)各5枚分别植入到10头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28d,冠脉造影评估支架一般性能及管腔通畅情况,取血液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随后处死动物,支架段血管取材行病理形态学观察,HE染色观察血栓形成并进行内皮化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水平。结果:所有支架植入后28d时冠脉通畅,无血栓形成及支架内狭窄发生;两组支架贴壁良好,血管内腔表面光滑;NFBS组VEGF浓度高于FBS组[(309.86±49.37)ng/L比(222.04±55.16)ng/L,P<0.05],NO浓度高于FBS组[(129.96±9.52)μmol/L比(79.55±16.55)μmol/L,P<0.05]。NFBS组内皮化积分高于FBS组(1.90±0.57比1.20±0.63,P<0.05)。NFBS组免疫组化eNOS表达指数显著高于FBS组(38.53±4.25比27.53±3.55,P<0.01),CD31表达指数高于FBS组(29.40±3.84比19.78±3.50,P<0.05)。结论: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架表面内皮化程度高,内皮功能恢复更佳。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能够有效促进内皮修复进程。
冯高科蒋学俊郑晓新李晓艳易欣任珊吕永楠贺素媛李虎
关键词:生物材料内皮修复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客观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of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从建库至2012年8月收录的PTSMA与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对照试验,并对纳入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5篇文献共28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行PTSMA治疗149例,SM治疗137例。肥厚型梗阻性患者经SM治疗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较PTSMA减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9.07,95%CI:0.96-17.18,P=0.030);行PTSMA和SM治疗患者的室间隔厚度(OR=1.15,95%CI:-0.79-3.10,P=0.240)、左房内径(OR=1.95,95%CI:-0.16-4.07,P=0.070)、左室舒张末期(OR=0.70,95%CI:-0.79-2.19,P=0.360)及收缩末期内径(OR=1.14,95%CI:-1.65-3.93,P=0.420)、症状改善程度(胸痛:OR=1.07,95%C1:0.35-3.23,P=0.910;晕厥:OR=0.32,95%CI:0.08-1.23,P=0.100)、术后病死率(OR=1.63,95%CI:0.46-5.76,P=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MSA治疗后患者起搏器植入率(OR=5.91,95%CI:2.04—17.11,P=0.001)和再介入治疗率(OR=6.62,95%CI:1.20-36.62,P=0.030)较SM治疗者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PTSMA只能作为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选择,现有的证据尚不能证明其可完全替代SM,但可根据左室流出道压差、症状、靶血管解剖形态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易欣蒋学俊李晓艳郭毅冯高科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META分析
预防脑梗死,三种药不能停
2021年
脑梗死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对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正确的服用药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以称得上较全面的调脂药。他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冯高科
关键词:中老年患者预防脑梗死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降脂药物调脂药
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植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为解决聚左旋乳酸支架支撑力不足、代谢的酸性产物容易导致血管局部无菌性炎症等缺点,本课题组设计出新型支架,在聚左旋乳酸基础上融入无定型磷酸钙纳米颗粒。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聚左旋乳酸/无定型磷酸钙纳米颗粒的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取16头健康西藏小型猪,随机选取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支相同管腔大小的血管段,植入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1枚,于植入前、植入后1个月取股动脉血标本,行血液学检测。植入1,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后对支架段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支架血管损伤、炎症及内皮化程度。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前后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支架植入1,6个月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通畅,无血栓形成,支架段血管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无组织粘连、坏死、贴壁不良等异常表现。与支架植入1个月时比较,植入6个月后的炎症积分降低(P<0.05)、内皮化积分增加(P<0.05),植入部位损伤积分无明显变化;并且支架周围未见心肌梗死灶及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
卢钊蒋学俊冯高科郑晓新李君秦超师顾为望王群许清如黄奕梅陈就好
关键词:冠状动脉组织相容性安全性
冠心病患者控制好心率很重要
2021年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其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而心率的变化会影响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控制好心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高科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率心绞痛
《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更新要点解读被引量:10
2021年
2021年1月,Cardiology Journal发布了《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简称2021年更新版共识),其是对《2018年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共识》的更新。由来自波兰、意大利的多位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共同制订,旨在对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疾病管理进行指导。2021年更新版共识的核心内容包括:“高尿酸血症最新的流行病学特点、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效应、遗传因素对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影响、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评估当前血尿酸阈值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选择对于心血管的影响、治疗和管理策略、对临床医生最相关的指导信息”等内容。本文针对2021年更新版共识更新要点做详细解读,以期给中国临床医生对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参考内容。
冯高科徐林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