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献

作品数:106 被引量:1,418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7篇经济管理
  • 18篇农业科学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5篇农业
  • 18篇乡村
  • 14篇木薯
  • 11篇休闲
  • 11篇休闲农业
  • 11篇互联
  • 10篇互联网
  • 9篇信息化
  • 9篇农村
  • 7篇公共
  • 7篇城镇化
  • 6篇蔬菜
  • 6篇农业现代化
  • 6篇现代农业
  • 6篇公共文化
  • 5篇一体化
  • 5篇数字化
  • 5篇农村信息
  • 5篇农业信息
  • 5篇文化服务

机构

  • 38篇国家农业信息...
  • 3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9篇北京市农林科...
  • 14篇北京农业信息...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天津市农村经...
  • 4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五邑大学
  • 1篇北京市委党校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农业智能...
  • 1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农芯(南京)...

作者

  • 106篇冯献
  • 56篇李瑾
  • 26篇詹玲
  • 21篇郭美荣
  • 15篇李宁辉
  • 10篇崔凯
  • 9篇马晨
  • 6篇赵春江
  • 4篇马晨
  • 3篇郭静利
  • 3篇蒋和平
  • 3篇喻闻
  • 3篇韩瑞娟
  • 2篇张骞
  • 2篇马晨
  • 1篇崔利国
  • 1篇李中
  • 1篇孙留萍
  • 1篇龙慧灵
  • 1篇刘丽红

传媒

  • 10篇农业现代化研...
  • 7篇中国工程科学
  • 7篇农业展望
  • 4篇图书馆
  • 4篇科技管理研究
  • 4篇中国农业资源...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情报杂志
  • 2篇改革
  • 2篇世界农业
  • 2篇中国蔬菜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2008年全...
  • 2篇2010年全...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联网 ”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瓶颈与对策被引量:19
2017年
"互联网+"农机有助于改变和创新农机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发展格局。基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农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互联网+"农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探讨"互联网+"农机的产业融合模式与制约瓶颈。结果表明,"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包含了高端研发、产品中试和应用、市场推广与服务等三大环节,其融合方式与手段在于通过科技资源汇聚、销售渠道整合、农机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形成现代农机领域的分布式网络协同研发、农机电子商务O2O推广、数据化在线化服务以及云端制生态管理等产业链新型模式和业态。在融合过程中,"互联网+"农机仍存在农机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及标准缺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农民培训、统筹规划布局、农机农艺融合、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互联网+"农机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李瑾孙留萍郭美荣冯献马晨
关键词:农机产业链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策略被引量:8
2009年
台湾休闲农业已处于成熟时期。长期以来,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台湾在政策扶持、行业协会、土地审查、组织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本文介绍这些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詹玲冯献
关键词:休闲农业
基于节水的北京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基于北京市郊区县设施蔬菜用水现状与农户节水行为的调研,采用DEA方法对采用节水技术的北京设施蔬菜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基于节水的京郊设施蔬菜生产效率为0.900,处于较高水平,但设施黄瓜和设施茄子仍存在10.212%、0.285%的节水提升潜力;基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畦灌等技术设施蔬菜生产已发挥最佳投入产出的配置效率,但基于沟灌、膜下沟灌、膜下微喷的设施蔬菜仍存在2.902%、12.162%和2.792%的节水提升潜力。结论表明,不同的设施蔬菜品种、节水技术选择对于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结构和创新技术,可提升设施蔬菜节水效率。
冯献李瑾郭美荣
关键词:设施蔬菜节水
农村信息传播:一个国外文献述评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意义]城镇化加速推进影响着各类要素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利用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农业农村汇集,对于推进城乡信息的共享、交流、协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前瞻性地从农村信息供需两方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信息传播的国外前沿研究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接受、传播模式以及地区案例等内容。[结果/结论]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农村信息传播领域研究,要把握国外多维度、多学科的理论前沿,结合国情和城乡发展目标,在理论适用性和政策针对性方面开展具体实践。
崔凯冯献
关键词:农村信息传播信息接受
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21
2010年
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潜在威胁,并提出了推进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宁辉詹玲冯献
关键词:木薯产业SWOT分析
木薯生物燃料产业化研究述评被引量:10
2010年
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学术界关于木薯生物燃料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现状、国家政策扶持及课题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当前学术界主要从木薯的起源和利用、木薯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现状、木薯生物燃料产业化效益、模式等方面研究,尤其在产业化发展现状方面的研究很深入,为学术界展开木薯生物燃料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产业的核算体系、利益相关者、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相关学术界在日后的研究和探索中应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方面的研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从而推动木薯生物燃料的发展。
冯献徐明冉詹玲李宁辉
关键词:木薯生物燃料
农业强国目标下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态势、挑战与路径
2023年
剖析了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对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分析了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发展的成效与趋势。当前中国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水平已步入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但是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中国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发展距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赋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还有较大差距,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前沿育种核心技术研发、先进适用的育种装备研制、种业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弱项。提出应从加快构建中国式新型育种创新体系、推动种质资源开放共享和保护利用、攻克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创新、开展育种创新政策试验等5个维度,全方位推动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发展,切实筑牢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
范贝贝李瑾冯献
关键词:作物育种粮食安全
基于工程科技视角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
2022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开展乡村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对于明晰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中长期战略部署方向、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立足工程科技创新视角,剖析了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对工程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详细分析了工程科技赋能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长期战略构想、战略路径与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过程碎片化、治理主体不协同、治理方式不科学、治理成本较高昂、治理效率不均衡等问题。2)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乡村治理工程科技取得积极进展,亟需积极发挥工程科技在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提升乡村治理综合效能、精准对接多元主体需求方面的作用,从工程科技战略层面谋划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3)面向2050年,在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转变进程中,建议聚焦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乡村治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工程科技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起“政策环境支撑、现代科技支撑、工程项目支撑、高素质人才支撑”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支撑体系,助力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与智治相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目标,支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4)建议从顶层设计、科技立项、企业经营、农民参与、工程试点、人才支撑等方面推动乡村治理工程科技的落地转化。
冯献李瑾曹冰雪范贝贝马晨
关键词:乡村治理
“四化”演进轨迹:1950~2012年被引量:16
2013年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阶段特征,"四化"同步的演变随政府策略变化而发展。"四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崔凯冯献
移动互联视域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框架与评价——以10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为更好地对移动互联环境下的乡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进行评价,文章基于10个数字乡村试点县的受众视角,建立了一套移动互联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可达性、可接受性、可获得性、可适应性、可利用性五个维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移动互联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在区域间、个体间均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但差距不明显,村民可及性水平表现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文章建议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要以实现村民便利可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同时也要重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采取发力乡村新基建、优化移动服务供给渠道、发挥大数据智能决策功能、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等措施,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冯献李瑾崔凯
关键词:可及性移动互联数字乡村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