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电生理
  • 8篇神经电
  • 8篇神经电生理
  • 7篇综合征
  • 6篇神经传导
  • 5篇腕管
  • 5篇腕管综合征
  • 4篇电生理分析
  • 4篇神经电生理分...
  • 2篇蛋白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诱导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电生理学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硬化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运动神经
  • 2篇正中神经

机构

  • 15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四川省医学科...
  • 3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成都市青羊区...

作者

  • 19篇冯建华
  • 15篇刘英
  • 11篇邹艺
  • 11篇羊洁
  • 10篇李素荣
  • 10篇胥勋成
  • 4篇罗永杰
  • 1篇刘君霞
  • 1篇王晓平

传媒

  • 3篇现代电生理学...
  • 3篇癫痫与神经电...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刘英李素荣邹艺胥勋成冯建华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电生理
正常国人120例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时限的定量检测研究
2019年
目的:探索正常国人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时限(DCMAPD)的定量检测。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120例,在常规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基础上,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第1个负向波离开基线为起点、最后1个负向波回到基线处为终点,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DCMAP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每组20例。4条神经DCMAPD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仅正中神经20~29岁组与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名神经不同性别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MAPD的定量检测简便易行,稳定性好,可针对不同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变开展深入研究。
羊洁刘英冯建华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神经传导
HIF-1及其靶基因VEGF与急性脑梗死中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脑梗死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一直是我们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它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志在必行。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是低氧反应的重要枢纽性转录因子,本...
冯建华罗永杰
文献传递
多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EPs)和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丹麦产Keypoint Worktation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收集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冯建华
文献传递
腕管综合征279例神经电生理分析
目的探讨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符合CTS诊断标准的患者279例(患手390支)为病例组,以健康志愿者228例(非利手228支)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①正中神...
羊洁刘英邹艺李素荣胥勋成冯建华
文献传递
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F波及神经传导分析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F波及神经传导分析的各参数在腕管综合征(CTS)和神经根型颈椎病(CRS)中的异同,增加对手麻患者的电生理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CSR患者50例,CTS 41例,健康对照组41名,分别收集各组患者的正中神经F波出波率(FR)、最短潜伏期(Fmin)、最长潜伏期(Fmax)、传导速度(FWV)、潜伏时离散度(Fchd=Fmax-Fmin)及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R组FR下降2%(1/50),CTS组FR下降41%(17/41),N组无FR降低。CTS组CMAP与FR呈正相关。Fchd和DML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CV、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R患者相较健康人,正中神经Fchd明显延长,而在CTS中则无此显著改变。可以推测正中神经Fchd在鉴别手麻患者的周围段与C6/7神经根损害中存在重要意义;Fchd在CSR、CTS鉴别诊断的价值优于Fmin、Fmax。CTS严重时可出现CMAP波幅明显降低(轴索损害的改变),FR下降,据此推测轴索损害可能对运动神经的逆向传导有影响;CTS组FR降低,但Fchd无明显下降、FWCV无明显减慢,也为CTS与近端神经损害的鉴别提供依据。DWL、SCV、MCV作为CTS诊断的电生理指标,其重要性不可取代,而SCV和DML在CTS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冯建华刘英邹艺李素荣胥勋成羊洁
关键词:颈椎病腕管综合征电生理学
低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1年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低氧反应的重要枢纽性转录因子。文章就HIF-1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特点及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综述。
冯建华罗永杰
关键词:脑缺血缺氧诱导因子1
多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MRI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MS患者的磁刺激MEP、BAEP、VEP、SEP以及MRI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8%(51/65)、51%(33/05)、80%(52/65)、71%(46/65)和85%(55/65)。4项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检出率为88%(57/65),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均能发现临床下病灶: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病灶但无相应临床症状;8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而MRI检查未见相应病灶,但诱发电位检查可见异常。结论:MRI和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具有相互补充作用,结合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此两种检查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敏感性。
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羊洁冯建华
关键词: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MRI)
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F波及神经传导分析差异研究
目的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为为常见单神经病,其损伤的判定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检测,但作为手麻初诊的病人,为了与格林巴利及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
冯建华刘英
文献传递
健康人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建立健康人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正常值范围,初步探讨年龄、性别对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12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9.3岁。采用Keypoint workstation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带通20 Hz^10 kHz(运动传导检测)或1 Hz^2 kHz(感觉传导检测),扫描速度每格5 ms,灵敏度每格5 mV(运动传导检测)或每格20μV(感觉传导检测),刺激频率1 Hz,刺激时限0.2 ms。检查时室温27℃~30℃,保证健康志愿者皮肤温度在30℃以上。在神经传导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测量法分别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进行检测,得到各神经不同年龄组的神经刺激阈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健康志愿者按照年龄分为6组,即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岁组(F组),每组20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刺激阈值F组与A组、B组、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腓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支刺激阈值F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神经刺激阈值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大趋势,尤其高龄组(≥70岁),其神经刺激阈值明显高于低龄组(20~40岁组)。不同性别间同名神经刺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下肢比较发现,下肢神经刺激阈值明显高于上肢。结论采用双向测量法检测周围神经刺激阈值是可行的;年龄对神经刺激阈值的影响虽然微小但的确存在,尤其对于老年人;性别对于神经刺激阈值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点尚需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上下肢神经刺激阈值的差异可能与其生理功能差异、神经纤维长度有关。
羊洁刘英冯建华
关键词:神经兴奋性周围神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