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季庆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4篇叙事
  • 3篇《我弥留之际...
  • 2篇义学
  • 2篇语义
  • 2篇语义学
  • 2篇小说
  • 2篇《恋爱中的女...
  • 2篇《喧哗与骚动...
  • 2篇D.H.劳伦...
  • 1篇形式主义美学
  • 1篇修辞
  • 1篇叙事方法
  • 1篇叙事文
  • 1篇叙事文本
  • 1篇叙事意义
  • 1篇叙事作品
  • 1篇一致性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本质
  • 1篇艺术符号

机构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8篇冯季庆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8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反现代性的修辞--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情调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讨论D.H.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特殊情调。指出作品种种矛盾的修辞表达的是反现代性的焦虑。男女主人公纠结于情欲的狂喜与精神的毁灭,对世界纯粹的爱与醉心死亡的双重性是一种痛苦,也是自得的情调。绝望、忧郁、怨恨、报复、敌意、诅咒是反现代性的标识。作品中人物集体的社会批判、灵魂流亡和否定状态呈现的是文学上的意识形态抵抗,是小说反现代性的别一种贡献。
冯季庆
关键词: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反现代性矛盾修辞情调
从精神到词汇——20世纪西方小说语义一致性研究
1999年
冯季庆
关键词:语义一致性《我弥留之际》西方小说叙事文本区别性特征《喧哗与骚动》
纸牌方阵与互文叙述——论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被引量:13
2003年
本文研讨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运用塔罗纸牌的排列组合发展叙事、重复叙述的功能意义和理论意义 ,讨论它的互文手法和片断性写作所蕴涵的后现代创作思想 ,指出《命运交叉的城堡》所呈示的多重互文的复杂现象 ,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世界的戏讽和折衷的姿态。
冯季庆
关键词:互文性后现代
移动的欲望与毁灭——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语义学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探讨《恋爱中的女人》在叙述句法层面上的"移动"和"毁灭"欲望的设置对文本的深层组织和意义整体的功能,讨论这种话语形式对特定人物构成的语义蕴含,特别是对作品有关阶级划分、反社会和现代主义文明和城市的逃离主题的语言学意义。提出小说中"移动"和"毁灭"欲望的蕴含意指传达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以及意识形态困境。
冯季庆
关键词:毁灭欲望
特殊话语标记和语义无差异性——论加缪《局外人》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意义被引量:18
2003年
本文从加缪的《局外人》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特殊话语标记入手 ,研讨作品的叙事特征和意义 ,指出它们作为小说叙事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揭示了以互不相容的语义价值和文化价值拼接起来的双重性 ,导致了价值的无差异性。作品中大量表示折衷立场的词语和语义对应了特定社会的深层结构组织状况和战后社会语言环境因意识形态冲突而导致的堕落。
冯季庆
关键词:狂欢化
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被引量:39
2002年
本文描述了结构语义学的二元对立原则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讨论它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所能标明和达到的语义学深度。提出《我弥留之际》中呈现的语义学意义上的二项对立体现了角色分配和功能分配的主体性 ,作品对死的序列的有向运作蕴涵了作者的伦理道德评判和意识形态倾向。
冯季庆
关键词:《我弥留之际》福克纳叙事方法二项对立意识形态倾向结构语义学
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被引量:4
1987年
苏珊·朗格(1895—)从情感的符号起步,把艺术是情感的符号视为其美学的中心概念,进而把艺术界定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由此形成了她对艺术本质的基本观点。 朗格深受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
冯季庆
关键词:朗格形式主义美学艺术本质符号美学艺术符号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聚焦、变焦与意识流被引量:12
1994年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聚焦、变焦与意识流冯季庆没有一种叙事方式不显示为某种特定的叙事角度,叙事方式问题的全部复杂性恰恰就在于叙事角度的把握和运用。而叙事方式中的聚焦和变焦手法常常于作家笔下的叙事角度之间交叉变换,叙事者或悉心于缩小的视野、语言指涉意义的向心...
冯季庆
关键词:现代主义小说叙事作品《喧哗与骚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