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气工程 更多>>
基于OFDM的无线信号与电能反向同步传输方法 2023年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信息传输技术的实现,该文针对无线信号与电能共享通道传输时存在耦合干扰及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的信号与电能反向同步传输新方法。该方法将电能载波等效为搭载全1信息的信号载波,采用OFDM技术实现信号的同步解耦与高速可靠传输时,即可减少电能传输过程对信号传输过程产生的串扰。电能通道采用串联谐振(S/LCC)补偿拓扑结构,使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松耦合变压器作为电能和信号传输的共同通道,可以同时、反向传输信号与电能两种不同频率的载波。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OFDM基本原理;其次,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研究信号与电能的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信号调制与解调的设计方法。最后搭建电能传输功率为20 W、信号传输速率为85 kbit/s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靖永志 鲁林海 冯伟 冯伟 孙希聪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 基于企业微信的高性能集群监控管理系统 被引量:1 2023年 为解决高性能集群监控管理中,系统异常监测受时间、地点限制,集群管理员无法及时发现集群异常从而影响集群系统正常运行等问题,利用企业微信的开放功能和消息传送机制,结合Linux(GNU/Linux)操作系统集群监控管理方法,开发了适合中小型集群的简单易用,并极易扩展的集群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手机端预警信息呈现功能。阐述了系统需求、系统框架和功能设计、技术框架和数据流,以及系统部署与开发实现的具体过程。目前系统已开发完毕,应用于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的日常集群管理中。集群管理员和用户可以在不登录集群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手机端APP(Application)监控到集群系统的软硬件性能和作业完成状态,便于及时进行后续处理工作。尤其在疫情期间,居家办公,集群访问不便捷的情况下,该功能的实施辅助了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高效进行。 冯伟 姜远飞关键词:高性能计算集群 作业管理 消息传送 多卫星星座对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2024年 近二十年,GRACE/GRACE-FO实现了对地球时变重力场的连续监测.但受单极轨轨道配置、背景模型误差和载荷精度的限制,其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不足以探测短时间、小尺度的质量变化信号.以欧空局MAGIC(Mass Change and Geoscience International Constellation)和中山大学“天琴计划”为代表的下一代重力计划将通过多对卫星星座和新一代高精度载荷来提高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考虑到未来多项卫星重力计划和当前GRACE-FO、中国重力卫星同期观测的可能,本文基于动力学方法对双极轨、Bender、极轨+Bender和双Bender四种星座构型进行了闭环仿真模拟,并对其月尺度解和1~3天短周期解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相较于单极轨,双极轨、Bender、极轨+Bender和双Bender四种星座的月尺度时变重力场恢复精度分别提高了30.7%、85.7%、85.9%和89.5%.(2)多对卫星星座能够恢复高空间分辨率的短周期时变重力场解,且在时间序列中能够保留地球物理信号的高频部分.其中双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1天解时变重力场,极轨+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2天解时变重力场,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3天解时变重力场. 郭丁昊 王长青 朱紫彤 熊宇昊 杨萌 杨萌 钟敏 钟敏 冯伟关键词:卫星编队 聚氧乙烯单晶的纳米力学性质研究:从单分子到介观水平 <正>研究高分子单晶的力学稳定性对于揭示结晶、熔融机理和开发新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原位原子力显微镜、调制和高速量热法、微束X射线散射以及在散射实验中应用新的评价程序等一些新型的实验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结晶机理研究的发展。然... 宋宇 刘凯 冯伟 刘宁宁 张文科 张希关键词:单分子力谱 原子力显微镜 文献传递 高校中小型高性能集群系统的建设及管理实践 2024年 理论模拟实验室是高校各级科研单位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平台。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且具有高性价比的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并实现集群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安全使用是各级科研单位集群系统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论模拟实验室在“双一流”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共享集群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实践,提出集群软件等公用资源共享使用、计算资源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结合自行开发的集群监控管理系统,利用手机端进行集群状态监控,发现异常即时处理,从而提高集群系统管理效率和确保集群系统稳定运行,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冯伟 姜远飞 孙晶 姚震 刘爱华关键词:高性能计算集群 实验室管理 分布式拒绝服务 Ar-S_2(B^3Σ_u^-→X^3Σ_g^-)体系跃迁偶极矩的从头计算 2010年 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Ar-S2团簇,得到了Ar-S2(X3Σg-)与Ar-S2(B3Σu-)的势能曲面;计算并讨论了Ar原子与S2分子的相对位置R与S2(B3Σu-→X3Σg-)跃迁矩变化的关系;分析了Ar对S2分子轨道的压缩和诱导偶极矩随R的变化,以及其在高压脉冲快放电激励S2分子激光器实验中对实现S2分子发光的影响. 盖志强 于俊华 闫冰 于欣 李瑞 潘守甫 冯伟 陈德应基于S/LCC补偿的无线能量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系统 被引量:4 2022年 针对电感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能量传输通道实现数字信号实时、反向传输问题,基于S/LCC型谐振拓扑结构,提出一种高频载波注入式的无线能量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系统。首先构建系统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能量传输通道和信号传输通道中的电路特性与电压增益。其次对能量传输和信号传输之间的串扰进行分析,得到系统参数对系统传输特性影响的一些规律。然后从兼顾能量传输和信号传输的角度进行参数设计,最后,搭建传输功率为20 W的能量与信号同步反向传输系统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输出功率从10 W变化到30 W时,输出电压在额定电压的±5%内波动。在实现负载端电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信号传输具有高速率低误码率的优点,传输速率为200 kbps时,误码率仅为0.1%左右,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靖永志 冯伟 谯柯 王森 王森 龚倩文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ASK 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褪黑素提高小麦穗花发育和穗粒数的机理 2024年 【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水分胁迫下小麦穗花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效应,为采用化控方法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的危害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周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土壤含水量处理:田间持水量的70%~80%(W1)、60%~70%(W2)、50%~60%(W3)。在小麦小花退化高峰期前进行叶面喷施100μmol/L外源MT处理,并以清水为对照(CK),自叶面喷施MT 3天起至开花期,每3天取1次样,在EMZ-TR解剖镜下观察小麦主茎幼穗分化进程,记录分化小花数、可孕小花数及小花分化各阶段特征。然后将小麦植株分为茎(茎+叶鞘)、叶、穗三部分,调查干重、含水量、顶展叶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相关酶(SOD、POD)活性。【结果】与W1处理相比,W2和W3处理下两品种小麦小花总分化小花数、退化结点小花数、可孕小花数和穗粒数均降低,同时小麦植株含水量下降,顶展叶片H_(2)O_(2)和MDA含量升高。喷施外源MT可以改善两品种小麦小花发育质量,减少小花退化,增加退化结点小花数、可孕小花数,提高结实穗粒数,对品种周麦22的促进效应高于豫麦49-198。外源MT有效降低了小麦顶展叶片H2O2和MDA含量,其中豫麦49-198和周麦22的H2O2降幅分别为6.83%~15.16%、7.60%~17.06%,MDA降幅分别为5.80%~15.31%、6.94%~16.83%;有效提高了两品种顶展叶片SOD和CAT抗氧化酶活性,豫麦49-198和周麦22的SOD活性提升幅度分别为4.25%~13.39%和5.62%~14.49%,CAT活性提升幅度分别为4.86%~15.68%和5.42%~16.50%,对品种周麦22的调控效应高于豫麦49-198。喷施外源MT有效提高了两品种小麦抗氧化能力和抗旱性,进而促进干物质生产和提高穗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喷施处理后第15天时,豫麦49-198和周麦22喷施MT处理的穗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相比于喷施清水处理分别平均提高6.66%~11.72%和8.06%~12.52%,� 王璐媛 刘淋茹 袁鑫茹 张艳艳 张荣 段剑钊 贺利 冯伟 王志强 冯伟 王志强关键词:褪黑素 抗氧化特性 9-氨基奎宁催化剂催化1-溴代硝基甲烷和亚苄基丙酮的共轭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M062X和从头算方法 MP2,给出了9-氨基奎宁作为有机催化剂和苯甲酸作为辅助催化剂催化1-溴代硝基甲烷与亚苄基丙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的详细反应机理.反应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1)亚胺离子中间体的形成;(2)亚胺离子与1-溴代硝基甲烷的亲核加成;(3)水解并伴随催化剂的还原.计算结果不仅解释了苯甲酸加合物在亚胺离子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提供了一般反应模型以理解这个共轭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对映选择性. 姜海洋 冯伟 孙艳伟 齐乔芳 田宏伟 刘慧玲 黄旭日关键词:从头算方法 对映选择性 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小麦倒伏区域识别方法 2023年 [目的/意义]快速准确评估作物倒伏灾情状况,需及时获取倒伏发生位置及面积等信息。目前基于无人机遥感识别作物倒伏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不利于规范无人机数据获取流程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空间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及特征优化方法对小麦倒伏区域识别精度的影响。[方法]在小麦倒伏后设置3个飞行高度(30、60和90 m),获取不同空间分辨率(1.05、2.09和3.26 cm)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从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中分别提取5个光谱特征、2个高度特征、5个植被指数以及40个纹理特征构建全特征集,并选择3种特征选择方法(ReliefF算法、RFRFE算法、Boruta-Shap算法)筛选构建特征子集,进而利用3种面向对象监督分类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构建小麦倒伏分类模型,明确适宜的分类策略,确立倒伏分类技术路径。[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SVM的分类效果整体优于RF和KNN,当影像空间分辨率在1.05~3.26 cm范围内变化时,全特征集和3种优化特征子集均以1.05 cm分辨率的分类精度最高,优于2.09和3.26 cm。比较发现,Boruta-Shap特征优化方法既能实现降维和提高分类精度的目标,又能适应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当影像分辨率为3.26 cm时,总体分类精度相较1.05和2.09 cm分别降低了1.81%和0.75%;当影像分辨率为2.09 cm时,总体分类精度相较1.05 cm降低了1.06%,表现为不同飞行高度下的分类精度相对差异较小,90 m总体分类精度可达到95.6%,Kappa系数达到0.914,满足了对分类精度的需求。[结论]通过选择适宜的特征选择方法,不仅可以兼顾分类精度,还能有效缩小影像空间分辨率变化引起的倒伏分类差异,有助于提升飞行高度,扩大小麦倒伏监测面积,降低作业成本,为确立作物� 魏永康 杨天聪 丁信尧 高越之 袁鑫茹 贺利 王永华 段剑钊 冯伟关键词:小麦倒伏 无人机 飞行高度 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