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血栓
  • 3篇腔内
  • 3篇主动脉
  • 2篇动脉血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腔内修复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腹主动脉
  • 1篇导管直接溶栓
  • 1篇动脉血管
  • 1篇动脉血栓
  • 1篇修复术
  • 1篇血管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6篇党一平
  • 6篇李毅清
  • 3篇李沁
  • 2篇梅菲
  • 2篇杨超
  • 2篇王维慈
  • 2篇金毕
  • 1篇欧阳晨曦
  • 1篇尚丹
  • 1篇于淼
  • 1篇周斌
  • 1篇刘奎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性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不同月份的发病构成比差异。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进行社区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3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因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5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发病月份上的差异。结果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369例(70.96%),右下肢者107例(20.58%),双下肢者44例(8.46%)。除双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外,其它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致按月份呈周期性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上半年低于下半年,而3月份的发病人数往往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结论不同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都具备一定的发病周期性,且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种周期性和差别可能与环境改变和机体免疫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相关。
周斌尚丹李毅清王维慈党一平金毕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季节性流行病学
经导管直接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直接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个试验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导管直接溶栓联合抗凝组髂股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OR=6.22,95%CI:2.45~15.81,P<0.01),而髂股静脉功能性闭塞发生率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单纯抗凝组(OR=0.21,95%CI:0.11~040,P<0.01;OR=2.42,95%CI:1.62~3.60,P<0.01),但两组之间的股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远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40~1.45,P=0.40;OR=0.55,95%CI:0.25~1.22),且导管直接溶栓联合抗凝组较单纯抗凝组,其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更高(Peto OR=1.27,95%CI:1.10~1.45,PP<0.01;Peto OR=1.68,95%CI:1.48~1.92,P<0.01)。结论经导管直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相较于单纯抗凝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静脉通畅率,降低静脉闭塞的发生率,预防远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但选择经导管直接溶栓时,应充分评估其带来的出血风险。
陈坚李沁党一平李毅清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META分析
经皮入路和股动脉切开入路行主动脉腔内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系统性评价对比采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的经皮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PEVAR)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SEVAR)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间具有可比性的关于PEVAR和SEVAR的文献,将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失败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效应的指标.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分析.结果 21篇文献被纳入,其中有2篇是随机对照研究,4篇前瞻性研究,15篇回顾性研究.PEVAR与SEVAR相比,住院时间[标准化差值(SMD) =-0.44,95%置信区间CI:-0.58~-0.29,P<0.000 01]、手术时间(SMD=-0.53,95%CI:-0.72~-0.33,P<0.000 01)、术后住院时间(SMD=-0.36,95%CI:-0.62~-0.10,P=0.006)更短,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值比(OR)=0.58,95%CI:0.44~0.75,P<0.000 1]更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OR=1.36,95%CI:0.73~2.54,P=0.34)的风险并没有增加.结论 采用Preclose技术的PEVAR与传统SEVAR在时间效率、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有优势.
刘奎杨超李沁王维慈党一平李毅清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人工支架腔内隔绝术联合下肢动脉取栓术治疗腹主动脉血栓被引量:3
2011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双下肢疼痛、冰冷1月余,疼痛加重1 d"入院。既往史:慢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性出血病史5年,贫血病史5年,卵巢囊肿病史2年。查体发现左足部苍白冰凉,足背动脉搏动较弱,右下肢皮色、皮温尚可,足背动脉搏动较有力。血常规检查提示中度贫血,
梅菲党一平杨超李毅清
关键词:腹主动脉血栓下肢缺血
124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经验与体会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疾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对药物保守治疗及腔内治疗的近中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SISMA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选择、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共纳入124例SISMAD患者,主要症状为突发腹痛,影像学分型以YUN分型Ⅱ型为主。保守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0.73%,随访症状缓解率为90.9%;腔内治疗近期有效率为96.59%,随访症状缓解率96.55%。保守治疗及腔内治疗近中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多数SISMAD患者,保守治疗安全有效,应为其首选治疗方式;腔内治疗提供了较好的近中期疗效,但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在合并腹膜炎体征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以期改善其预后。
陈坚李沁党一平李毅清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预后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超过3cm或超过正常直径的50%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75%的患者并无临床症状〔1〕,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破裂后的死亡率高达80%~90%〔2〕。
梅菲于淼党一平欧阳晨曦李毅清金毕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内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