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玲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氯化
  • 2篇氯化亚铜
  • 1篇地下环境
  • 1篇地下水
  • 1篇电动
  • 1篇电动修复
  • 1篇电子线路
  • 1篇电子线路板
  • 1篇动力配煤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渗滤
  • 1篇渗滤液
  • 1篇渗滤液污染
  • 1篇蚀刻废液
  • 1篇配煤
  • 1篇铅污染
  • 1篇微粉制备
  • 1篇温度测试

机构

  • 6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上海工业自动...

作者

  • 6篇侯玲娟
  • 2篇胡宏韬
  • 2篇王爱民
  • 2篇马晓玲
  • 2篇钱惠国
  • 2篇沙钝
  • 1篇严辉
  • 1篇朱振贤
  • 1篇周宇
  • 1篇岳林云
  • 1篇黄民生
  • 1篇苑安民
  • 1篇郑义

传媒

  • 2篇冶金能源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晶粒尺寸氯化亚铜微粉制备被引量:1
2006年
提出了不同粒径的氯化亚铜的合成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和水解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氯化亚铜的光化学氧化的实验现象。实验表明,反应物浓度增加,氯化亚铜粒径减小;水解温度升高,粒径增大;50℃以下,反应物浓度对粒径的影响很小。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和水解温度制备了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氯化亚铜微粉。
王爱民沙钝马晓玲侯玲娟
关键词:氯化亚铜粒径控制
动力配煤高温复合固硫剂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分析了高温复合固硫剂各成分的作用 ,实验研究了在不同配比的燃烧试验下 ,各成分对燃煤着火和燃烧以及对炉渣固硫的影响 ,得出了该煤种高温复合固硫剂的最佳配方。
钱惠国苑安民侯玲娟严辉朱振贤
关键词:复合固硫剂正交试验固硫率锅炉配煤
从高含氯量的电子线路板蚀刻废液中回收氯化亚铜新方法
电子线路板制造厂每年要产生大量的蚀刻废液,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铜和盐酸,含铜量可达100 g/ L以上,盐酸也达到120 g/L。以蚀刻废液直接回收氯化亚铜,原子利用率高,所以是最为经济的途径。氯化亚铜是有机合成工业和染料工...
王爱民沙钝马晓玲侯玲娟
关键词:蚀刻废液回收氯化亚铜
文献传递
铅污染地下水电动修复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中铅的电动修复效果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电动修复中,阴阳2极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电极附近pH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阳极附近的pH由开始时的7.1逐渐降低到6.6;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7.2逐渐增加到9.2;电极附近温度会发生相应变化。Pb含量变化反映在自然渗透条件下含水层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能力较弱,阳极附近地下水中Pb的去除率仅5.5%,而在电场作用下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变化,使重金属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当试验电压为0.5V·cm-1时,Pb在阴极的累积使得阳极附近地下水中去除率为64.8%。
胡宏韬侯玲娟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电动修复
垃圾场土壤介质对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的影响
2009年
应用垃圾渗滤液进行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淋滤条件下的各种污染物成分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渗出液中COD的变化主要分二个阶段,即开始时浓度上升达最大值后再下降的过程。周边介质对COD的去处能力较明显,实验中COD去除率为63.5%其它污染因子变化也具有相应的规律性,周边介质对大多数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及生物降解能力。
胡宏韬郑义侯玲娟
关键词:介质污染地下环境渗滤液
黑匣子高温测试仪的研发被引量:5
2005年
叙述了黑匣子高温测试仪研发的指导思想和一些技术问题,介绍了温度测试仪的具体设计,并对保温箱的隔热性能作了简单理论推算,还进行了测温反向试验,得出:黑匣子高温测试仪具有很好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钱惠国侯玲娟黄民生岳林云周宇
关键词:黑匣子高温温度测试仪安全可靠性隔热性能保温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