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新烁

作品数:34 被引量:334H指数:8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城市
  • 5篇经济结构
  • 5篇高铁
  • 4篇人口
  • 4篇双重差分
  • 3篇农村
  • 3篇网络
  • 3篇经济增长
  • 3篇城市化
  • 2篇学术
  • 2篇意志
  • 2篇政府
  • 2篇省份
  • 2篇实证
  • 2篇收入差距
  • 2篇双重差分模型
  • 2篇网络分析
  • 2篇经济学
  • 2篇城市发展
  • 2篇城乡

机构

  • 32篇湘潭大学
  • 8篇重庆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34篇侯新烁
  • 5篇周靖祥
  • 5篇杨汝岱
  • 2篇张宗益
  • 1篇湛泳
  • 1篇张超
  • 1篇刘芳
  • 1篇韩雷
  • 1篇吴朝霞
  • 1篇邓敏
  • 1篇兰宗敏
  • 1篇张智颖

传媒

  • 4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消费经济
  • 3篇经济评论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经贸实践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西部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产业组织评论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铁开通对不同等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十分突出,高铁开通能否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主题。以2004~2015年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高铁开通对不同等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人口机制的表现。研究表明: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分组下,高铁开通与流动人口、人口密度交互作用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影响,其中在高铁开通后,二线城市以人口流入的方式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三、五线城市以人口流出的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大城市在高铁开通后,通过人口密度的提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需完善以高铁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高铁的人力资本配置作用,并针对不同等级城市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发挥人口机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侯新烁黄素萍
关键词:高铁城乡收入差距人口双重差分模型
中国增长实现逻辑——基于区域经济结构转变视角解密被引量:1
2014年
区域经济结构是解密中国增长的逻辑起点,也是寻求公平增长的重要考量,结构与增长的恰合是理解中国高增长奇迹出现的关键,而经济结构扭曲问题的集中爆发则是引导中国进入低增长时代的原因。文章通过对中国特质加以梳理,从中寻求中国区域实践的特征事实和机理逻辑,强调经济结构是区域增长的"深层原因",更进一步明确省市边界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适宜空间尺度,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空间配置是塑形中国梯度发展格局的根源,结构性必须加以强调。其政策含义在于:中国区域经济应在结构转变中谋求公平发展。
侯新烁张宗益
关键词:经济结构
消逝的农业与并未消逝的村庄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的农村因为城市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根据对北方农村YGZ村的一些记忆和调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消逝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并非村庄本身。观察表明,YGZ村依然保持着小农经营模式,只是其粮食生产已经淡出了主营生产活动范畴,与农业产品转变和土地调整、城市建设以及粮食价格调整等有密切关联。务工经济已经在村民的尝试中形成主体发展形式,走出农村,在"城市"的机械式的部门生产中投入汗水、赚取财富;但与空心村不同,该村村民并未放弃土地,干中学、干中试,不断探寻着自己的生存道路。而时至当下,YGZ村村民或将又需要面临一个新的选择。该村庄的未来在哪里?仍需要研究不断地追问;遵循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从典型事件分析出发依然是后续研究展开的有效手段。
侯新烁
中国区域投资多寡的空间尺度检验——基于省份投资与其增长效应一致性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长期以来,投资的多寡之争成为中国经济实践和学术讨论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并未抓住"投资引致增长"这一本质内生机理而展开研究讨论。本文在使用局部回归方法获取中国区域(分省份)投资增长效应估测值的基础上,对投资与其增长效应的一致性进行了实证考察,以此作为评判投资多了还是少了的识别标准。结果表明,区域投资多寡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且投资作用发挥存在交替性;根源于投资的低度增长效应,西部省份多呈现出明显的投资过度嫌疑,扭转低效率空间格局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实践难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和发展战略选择决定了最终的投资规模。从治理层面来讲,要解决区域投资失调问题,可将设法避免投资选择的短视行为、重视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平衡并侧重于效率提升作为切入点,同时需要兼顾区域公平和平衡发展。
侯新烁周靖祥
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排污权交易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2018年
排污权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发展近30年,然而各试点的排污权二级市场活跃度普遍不高,排污企业参与积极性较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本文认为除了缺少相关法律顶层设计、市场激励性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之外,地区本身是否具有实现排污权交易的条件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2012~2016年试点排污权交易面板数据,分别从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两个层面对排污权交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排污权交易笔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2)排污权交易笔数存在时间及空间非平稳性。(3)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高新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利用率基本在5%置信水平显著,尤其对湘南城市组团以及洞庭湖城市组团的交易活跃度有较大影响。因此,要提高排污权交易市场活跃度,从短期来看,政府应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政策激励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从长期来看,应逐渐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使排污权交易的平稳运行。
吴朝霞曾石安侯新烁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经济结构转变与增长实现——基于中国省份经济结构动态空间模型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重拾结构转变引致经济增长论题,收集197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审视经济结构互动系统,利用动态空间增长效应模型识别"短期直接与间接效应"、"长期直接与间接效应"矩阵,深入探讨了结构与增长作用关系的机制和内涵。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经济结构增长效应存在空间系统关联;时间断面上,结构的长、短期效应差异显著,且样本期内"富者愈富"的空间效应趋向仍然存在,需理顺增长与结构的互促关系;时空维度上,动态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指出各经济结构变量的表现更为显著的是短期特征,长期稳定可能还未出现,经济分析应注重短期阐释而非仅有长期探讨。影响机制兼具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结构调整需系统考虑时空协调性。
侯新烁
关键词:动态交互
经济结构与区域增长关系研究
改革和开放的三十五年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奇迹”,也使得“中国问题”就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主题,在泛泛的讲述中或者在最为深刻的阐释中,“中国特色”一词有了其重要的经济内涵。中国自改革和开放以来三十余年...
侯新烁
关键词:经济结构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及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被引量:1
2022年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机制,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从地区层面上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这种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同时它会通过发挥溢出效应来抑制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且其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溢出效应为负,中部地区溢出效应为正,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从实体经济的不同方面来看,数字经济与工业、建筑业、邮电运输业耦合协调能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存在负向溢出效应,而数学经济与批发业耦合协调仅对本地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与住宿业耦合协调仅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侯新烁刘海兰刘萍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经济增长
政府城市发展意志与中国区域城市化空间推进——基于《政府工作报告》视角的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中国区域城市化绝非简单的人口空间转移,政府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具有主导作用。借助2002-201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本文以相关有效关键词词频对政府意志进行描述,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阐释政府意志影响城市化推进的作用机制和空间传递渠道。结果表明:区域城市化推进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格局;中央和地方政府意志呈现明显分异特征,致使实践分化为"市化"和"镇化"两条道路;政府意志作用发挥依赖于产业、投资和人口三种支撑渠道,人口跨区域流动是决定政府意志得以贯彻实施的空间驱动力量。以新视角重新审视区域城市化,政府的意志调整和实践约束将重塑城市化空间格局,但其作用发挥并非是无条件的,政府意志安排更需"因地制宜"和"顺势而为"。
侯新烁杨汝岱
关键词:政府意志政府工作报告
高铁网络、区位优势与区域创新被引量:17
2021年
本文探讨高铁网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以2008—2017年高铁线路数据为基础构建高铁网络指标体系,衡量地级市在高铁网络中的区位优势,并由此对接创新专利数据,进一步在模型中研究高铁网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高铁网络结构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相较于无权视角,加权视角下的网络指标能更好地刻画地级市位于高铁网络中的区位优势。地级市当期的各阶加权网络指标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引起地级市下期的每万人中发明申请数量提高0.16、0.10和0.05件。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级市区位优势的改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发挥不同作用。相较于人才要素,区位优势的改善显著影响资金和信息这两类创新要素集聚,从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位优势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并存在"时滞效应"。本文提出将网络分析方法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的新思路,为高铁网络建设规划以及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研究基础。
周文韬杨汝岱侯新烁
关键词:区位优势网络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