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玉 作品数:13 被引量:7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震后不同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创伤后症状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受灾程度不同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创伤后症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CIES-R)、儿童抑郁量表(CDI)测量工具,对来自受灾程度不同地区的341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受灾严重地区的初中生在PTSD症状上显著高于受灾一般地区的初中生,但在抑郁症状上显著低于受灾一般地区的初中生;在回归分析中,发现自尊和生活事件的学习因子对抑郁和创伤后症状的预测作用较大,但两者的预测作用相反。结论:不同受灾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和创伤后症状不同,受灾严重的地区抑郁症状较轻,但PTSD症状较重。 李松蔚 余红玉 钱铭怡 高隽 王雨吟 邓晶关键词:抑郁 PTSD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解释偏差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考察高社交焦虑个体是否对正性面孔存在主观解释偏差,探索其对正性社交信息的解释方式,以帮助理解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的认知加工模式。方法:研究为单因素设计,以被试社交焦虑水平为组间变量。采用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从60名学生中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前27%和最低的后27%,分别为高、低社交焦虑组。以正性情绪面孔为材料,给出其在特定社交背景下可能的正性、中性和负性解释,每种解释为一个独立的评分维度。通过自陈报告的方法,要求高、低社交焦虑组被试就想到某一解释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评分;随后再根据自身对每种解释的相信程度,对三者进行排序。结果:评分结果表明,相比于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容易想到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而更容易想到负性解释(P<0.001);排序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个体更不相信对正性面孔的正性解释(P<0.001)。结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存在解释偏差;他们不仅无法充分理解正性面孔的积极含义,还更倾向于直接对正性面孔做出负性解释,两者都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症状的维持。 姚泥沙 李松蔚 钱铭怡 余红玉 林沐雨 王小玲 杨鹏关键词:社交焦虑 面孔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情绪启动效应 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姚泥沙 李松蔚 钱铭怡 余红玉 林沐雨 王小玲 杨鹏关键词:社交焦虑 情绪启动 蒙汉双语不同教学模式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 2017年 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ental Health Rate Scale for Pupil,MHRSP)对内蒙古地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施测,考察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及普通模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发现:(1)三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两个分量表上一类模式得分显著高于二类模式和普通模式的学生;(2)教师评分与学生自评结果相对一致,一类模式下教师评估学生的总体水平及同伴关系得分明显低于二类模式和普通模式的学生;(3)三组学生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二类模式下男生在心理健康评定的多个分量表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的结果对开展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王晓莹 余红玉关键词:心理健康调查 社交焦虑中注意偏向与解释偏向的关系及其干预 社交焦虑个体对负性信息的认知偏向问题已得到研究者们广泛的认同,但是对正性信息的认知偏向问题,目前还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在不同时程时对正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以及在正性信息刺激下解释偏向的特点,并尝试探... 余红玉关键词:社交焦虑 信息认知 心理测验 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考察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解释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应用点探测范式对高社交焦虑个体进行连续两天的正性注意矫正训练,发现训练后社交焦虑个体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变化;在刺激–探针间隔500 ms时,注意偏向由回避正性信息转为偏向正性信息。研究二引入解释偏向,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三者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解释偏向在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高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可以预测其社交焦虑,而低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不能预测社交焦虑。研究结果为注意偏向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余红玉 钱铭怡 周鹏 姚泥沙关键词:社交焦虑 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焦虑及认知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考察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的焦虑、解释偏差及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借鉴认知行为治疗中记录思维日记的方法(Dysfunctional Thought Record,DTR),改良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社交焦虑者(非临床样本)进行一个月的正性思考,引导其关注正性信息。内容包括对某一正性事件积极的想法、积极的情绪、舒适的躯体感受以及积极的行为结果。结果:一个月的积极关注训练后,社交焦虑者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明显改善(P<0.001);解释偏差任务中选择正负性解释的反应时均明显缩短(P<0.01);注意偏向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对生活琐事的积极关注可以有效改善社交焦虑者焦虑症状及解释偏差。 余红玉 钱铭怡 姚泥沙关键词: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者的自我聚焦注意特点(综述) 被引量:14 2013年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sp),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FourthEdition,DSM.IV)诊断标准中提到,它是指在一种或者多种社交或表演场合(如与陌生人接触或可能被他人注视的场合)表现出明显且持久的害怕。SAD每年的患病率为8%,且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15—19岁)。虽然患病率较高,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逊内敛, 余红玉 李松蔚 钱铭怡关键词: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正性评价解释偏向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考察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正性评价的解释偏向。方法:选取12名高社交焦虑(SIAS得分超过中国常模均值1个标准差)大学生参加半结构式访谈,了解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受到正性评价的情形和经历及对正性评价的反应,并归纳其解释正性评价的方式;另外选取大学生43人(高社交焦虑21人,低社交焦虑22人),采用简版负性评价恐惧量表(BFNE-S)、正性评价恐惧量表(FPES)、自编正性评价解释方式评定问卷评定其负性评价恐惧、正性评价恐惧水平及对正性评价解释方式,检验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评价的解释偏向。结果:访谈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在受到正性评价时易产生负性情绪,其解释路径可归纳为"正性评价提升他人期望","正性评价增加人际冲突"两类。高社交焦虑组的BFNE-S和FPES评分均高于低社交焦虑组(均P<0.001);高社交焦虑组对正性评价的消极解释评分高于低社交焦虑组,对正性评价的积极解释评分低于低社交焦虑组(均P<0.05)。结论:高社交焦虑大学生认为正性评价会提升他人期望或带来关注,且相对于低社交焦虑大学生更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解释他人期望提升与关注的后果。 杨鹏 蒋婧琪 李松蔚 李松蔚 姚泥沙 余红玉 林沐雨 王小玲关键词: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刺激的解释偏差 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分别在短时(60ms)和长时(无时间限制)条件下呈现匹配的正性和中性面孔,要求高、低社交焦虑被试选择更具威胁性的面孔,以验证两者对正性刺激是否存在主观解释偏差,并考察该偏差产生于认知加工的哪一阶段。结果发现,长时条件下,高焦虑组选择正性面孔的比例显著高于低焦虑组;短时条件下无显著差异。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主观、外显的解释偏差,他们更倾向于对正性刺激做出消极解释,并且这种偏差产生于认知加工的后期。 姚泥沙 李松蔚 钱铭怡 余红玉 王小玲 林沐雨 赵欣关键词:社交焦虑 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