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江

作品数:21 被引量:99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妊娠
  • 6篇流产
  • 5篇自然流产
  • 5篇反复自然流产
  • 4篇米索
  • 3篇预后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妊娠急性脂肪...
  • 3篇前列醇
  • 3篇米索前列
  • 3篇米索前列醇
  • 3篇免疫
  • 3篇母胎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脂肪肝
  • 3篇产科
  • 2篇引产
  • 2篇配伍米索
  • 2篇米非司酮

机构

  • 16篇南京军区福州...
  • 5篇复旦大学
  • 5篇福州总医院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传染病...

作者

  • 21篇余江
  • 8篇李大金
  • 8篇何晓宇
  • 6篇朱影
  • 6篇宋岩峰
  • 5篇王明雁
  • 4篇孙晓溪
  • 3篇孟毅
  • 3篇黄惠娟
  • 3篇张进
  • 3篇许波
  • 2篇闫凤亭
  • 1篇孟毅
  • 1篇徐兵
  • 1篇何春妮
  • 1篇朱晓勇
  • 1篇林丽莎
  • 1篇俞圣琦
  • 1篇朱忠勇

传媒

  • 5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福州总医院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人民军医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第五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9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自然流产免疫病因分型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RSA)免疫病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4例RSA患者进行封闭抗体、抗独特性抗体、细胞毒指数、透明带抗体、抗磷脂抗体、血型抗体进行检测及分型。结果:在204例RSA患者中,Ⅰ型患者(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占54.90%;Ⅱ型患者(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占5.88%;Ⅲ型患者(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占30.88%;Ⅳ型患者(不明原因)8.33%。Ⅰ型Ⅲ型患者的封闭抗体及其抗独特型抗体均呈明显缺乏趋势。且占病人总数的85.8%。与Ⅰ型和Ⅳ型比较,Ⅱ型和Ⅲ型病人以自身抗体及同种血型抗体异常增高为其免疫学特征。结论:反复自然流产免疫病因分型对选择针对性诊疗方案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即Ⅰ型和Ⅲ型患者可选择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以增强母-胎免疫识别;Ⅱ型患者则应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缓解自身抗体及同种抗体对胚胎抗原的损伤;Ⅲ型患者还可选择淋巴细胞免疫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提高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
余江李大金朱影王明雁孙晓溪
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
反复自然流产免疫病因分型及意义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 (RSA)免疫病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 4例RSA患者进行封闭抗体、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毒指数、透明带抗体、抗磷脂抗体、血型抗体进行检测及分型。结果 :在 2 0 4例RSA患者中 ,Ⅰ型患者 (母 胎免疫识别低下型 )占 5 4 90 % ;Ⅱ型患者 (母 胎免疫识别过度型 )占 5 88% ;Ⅲ型患者 (母 胎免疫识别紊乱型 )占 30 88% ;Ⅳ型患者 (不明原因 ) 8 33%。Ⅰ型、Ⅲ型患者的封闭抗体及其抗独特型抗体均呈明显缺乏趋势 ,且占病人总数的 85 8%。与Ⅰ型和Ⅳ型比较 ,Ⅱ型和Ⅲ型病人以自身抗体及同种血型抗体异常增高为其免疫学特征。结论 :反复自然流产免疫病因分型对选择针对性诊疗方案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即Ⅰ型和Ⅲ型患者可选择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以增强母 胎免疫识别 ;Ⅱ型患者则应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以缓解自身抗体及同种抗体对胚胎抗原的损伤 ;Ⅲ型患者还可选择淋巴细胞免疫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
余江李大金朱影王明雁孙晓溪
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母胎免疫免疫诊断
HLA-G在母胎界面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2002年
人类白细胞G抗原(HLA—G)是特异性表达在母胎界面上的一种蛋白,其在母胎免疫耐受及维持正常妊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概述了HLA—G在母胎界面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与妊娠疾病的关系。
余江
关键词:HLA-G母胎界面免疫调节作用分子生物学
加强免疫治疗反应不良的RSA患者的疗效评价
2003年
目的 :评价加强免疫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应不良RSA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封闭抗体流式细胞术选择抗CD3 BE和抗CD4 BE低于 0 %的母 胎免疫识别低下型RSA患者行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后免疫、高于 0 %者行配偶淋巴细胞直接免疫 ,对第一疗程反应不良的RSA患者行加强免疫治疗 ,复测封闭抗体指标以评价其效果。结果 :母 胎免疫识别低下型RSA经配偶淋巴细胞免疫后封闭抗体水平仍呈下降趋势的患者 ,经第二疗程配偶淋巴细胞加强免疫后 ,封闭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而经配偶淋巴细胞直接免疫者虽然封闭效率明显升高 ,其它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配偶淋巴细胞免疫疗法反应不良的RSA患者需进行第二疗程配偶淋巴细胞加强免疫 ,以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后免疫治疗为佳。
余江李大金朱影王明雁孟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脐血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被引量:10
1995年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脐血中乙型肝炎病毒DNA余江,张进,俞圣琦,朱忠勇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很高,婴幼儿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人群,而母婴垂直传播是一条重要的感染途径 ̄[1]。易健如等 ̄[2]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胎儿肝脏中发现了乙型肝炎...
余江张进俞圣琦朱忠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脐血聚合酶链反应DNA
HLA-G在母胎界面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人类白细胞G抗原(HLA-G)是特异性表达在母胎界面上的一种蛋白,其在母胎免疫耐受及维持正常妊娠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概述HLA-G在母胎界面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与妊娠疾病的关系。
余江李大金
关键词:HLA-G母胎界面妊娠疾病免疫学胎盘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产科处理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2002年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妊娠后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起病急而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预后,其中尽早终止妊娠是治疗此病的关键。然而,终止妊娠的方式目前尚未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结合我院7例AFLP病人分娩前后病情变化及诊治过程,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余江何晓宇宋岩峰
关键词:妊娠急性脂肪肝产科处理预后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4—33周妊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1995年
采用200mg米非司酮一次顿服,24h后每隔3h服用米索前列醇0.2mg的方法,对70例14~33周妊娠进行了引产临床观察(A组),并以65例常规利凡诺引产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A组引产成功63例,失败7例,成功率为90.00%,B组引产成功62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5.38%。48h内A组有96.83%孕妇引产成功,B组仅59.68%(P<0.01);平均引产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37.19±7.10h与45.19±13.59h(P<0,01);A组中经产妇或≤16孕周的孕妇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初产妇或>16孕周者(P均<0.01),而B组引产时间在产次、孕周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服药方案用于中、晚孕引产效果与利凡诺相似,且具有引产时间短,服药方便、安全等优点,为≤16孕周的引产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引产方法。
余江宋岩峰何晓宇黄惠娟许波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妊娠终止人工流产
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反复自然流产配偶淋巴细胞免疫疗法的改进被引量:16
2003年
比较配偶淋巴细胞诱生后与非诱生免疫疗法 ,对于母 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反复自然流产 (RSA )的临床疗效 ,并分析其疗效机制。 194例母 胎免疫识别低下型RSA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分别采用经体外诱生的或未经体外诱生的配偶淋巴细胞对其进行皮内多点注射免疫治疗。分别观察随后的妊娠结局、封闭抗体水平。经配偶淋巴细胞免疫后 ,体外诱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妊娠成功率为 90 0 % ;未经体外诱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妊娠成功率为 84 8%。对于封闭抗体各项指标分析结果显示 ,配偶淋巴细胞皮内免疫能有效促进RSA患者封闭抗体及其抗独特型抗体水平的升高 ;经体外诱生的配偶淋巴细胞免疫疗法能显著提高RSA患者外周血抗CD3 BE的水平。配偶淋巴细胞皮内免疫疗法通过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 ,改善随后的妊娠预后 ,配偶淋巴细胞经体外诱生后作为免疫原 ,通过升高抗CD3封闭抗体水平 ,有助于改善妊娠预后。
李大金余江朱影王明雁孟毅
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体外诱生封闭抗体
环孢素A对正常早孕期细胞滋养细胞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对正常早孕期细胞滋养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孕 6~ 8周行人工流产术妇女绒毛 ,应用硅化聚乙酰胺吡咯烷酮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细胞滋养细胞 ;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摄入法 ,评价细胞滋养细胞的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 ;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  (1)CsA在有效剂量范围内 (1× 10 -4 ~ 1μmol/L)可刺激细胞滋养细胞增殖 ,当细胞培养液中CsA浓度为 10 μmol/L时 ,则显著抑制细胞滋养细胞增殖。 (2 )细胞滋养细胞在浓度为 1μmol/LCsA培养液中培养 2 4h时 ,G2 M期细胞从 (2 8± 0 5 ) %增至 (6 7± 1 3) % ,当培养 48h时 ,则S期细胞从 (14± 5 ) %增至 (2 8± 8) %、凋亡细胞从 (8 7± 2 2 ) %减至 (3 6± 1 0 ) %。 (3)在浓度为 1μmol/LCsA培养液中培养 48h可使细胞滋养细胞伪足增多、变长 ,提示细胞侵袭力增加 ;细胞培养液中CsA浓度为 10 μmol/L时伪足减少。 结论 CsA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可刺激早孕期细胞滋养细胞生长 ,细胞形态改变 ,侵袭力增加。
闫凤亭李大金孙晓溪朱影王明雁孟毅余江
关键词:环孢霉素滋养层脱噬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