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晖
-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28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至2008年12月以来共治疗328例肱骨髁上骨折,男248例,女80例,平均年龄7.52岁,均为不稳定性骨折。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297例,占90.6%;好转26例,占7.9%;未愈5例,占1.5%。无针孔感染、Volkmann挛缩及尺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固定牢靠、安全有效的优点,又避免了保守治疗及手术的缺点,宜作为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 王志远郭跃明李伟强何汉晖马洪关力昕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枢性高渗血症1例
- 2002年
- 张英俭何明丰涂泽松何汉晖黄炜
-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例分析
- 骨折部位血肿回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骨折部位血肿回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佛山市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固定过程中取出的血肿块放置无菌塑料袋中,在实行内固定装置完毕后将原先取出的血肿块置入骨折端结合处周围,对照组不予以骨折血肿回植。内固定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并检测两组患者生化代谢指标,同时在术后第1、3个月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比较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22.0%,与对照组1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1个月,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前胶原羟基端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骨折端血肿回植可显著增强骨折端成骨能力,局限炎性反应,有效促进骨折端骨痂形成,促进骨愈合。
- 何汉晖刘永裕林晓光沈楚龙周宇星
- 关键词:骨愈合骨折
- 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54例临床研究
- 小儿炎症性斜颈又称为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名尚未统一。是小儿斜颈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发现该病常与咽部感染有相关性。本研究试图从咽喉论治着手治疗小儿炎症性斜颈,观察该病与咽喉部炎症的关系以及临床疗效。
- 李伟强卢申童何汉晖
- 骨创伤患者IL-6和血糖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血糖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以及骨创伤应激状态下血糖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8月收治的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本院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IL-6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IL-6及空腹血糖水平不同,术前严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与重伤组(P<0.05),各组术后1、3、5、7d示严重伤组的IL-6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与重伤组(P<0.05),各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6与空腹血糖水平随时间延长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骨创伤患者血糖及IL-6动态变化与骨创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检测患者血糖及IL-6水平,可有效提高对骨创伤病情的判断和改善预后。
- 李灿辉吴征杰曾焰辉何汉晖黄瑞珍
- 关键词:骨创伤白细胞介素6血糖
- 3D打印技术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探析在修骨损缺的手术当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30例创伤性四肢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3D打印技术。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要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需要进行修复骨缺损手术的创伤性四肢缺损,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治疗比常规方法的效果好,使用3D打印技术能有效对疾病情况进行明确的了解和判断,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 何汉晖刘永裕林晓光
- 关键词:修复骨缺损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观察及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改变,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6例病程在3个月~1年的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患儿分为两组,A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桡骨头复位术,B组采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内固定+环状韧带修补术。术前、术后分别记录每例患者的尺骨上段、桡骨和肱骨小头的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前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尺骨上段向前外侧成角、桡骨过度增长和患肘关节退行性等改变。40例完成随访,随访21.6个月(6~32个月),40例患者尺骨截骨处均愈合;A组19例患者术后复发桡头脱位者8例,功能优良率达57.9%(11/19);B组21例患者术后复发桡头脱位者2例,功能优良率达90.5%(19/21)。结论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内固定+环状韧带重建术能够显著提高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尽早手术有利于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态修复。
- 邹勇根郭跃明李伟强王志远何汉晖
- 关键词: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病理形态
- 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价值评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研究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汉晖周宇星郑文林沈楚龙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早期手术矫形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早期截骨矫形手术对儿童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和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7例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创伤后手术时间不同分成两组:A组(创伤后二年内手术组)62例和B组(创伤后二年以上组)75例,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提携角为-25.42°±4.57°,术后提携角为10.17°±3.09°,关节屈伸功能改善21.26°±5.15°,X线病理形态改善接近正常者48例,B组患者术前提携角为-24.68°±6.07°,术后提携角为9.24°±3.43°,关节屈伸功能改善角度为13.29°±6.22°,X线病理形态改善接近正常者3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肘内翻畸形复发、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肘内翻畸形尽早手术矫形能够早期恢复上肢力线和肘关节运动轴,有利于肘关节病理形态的修复,而且在矫正畸形的同时改善关节功能。
- 邹勇根李伟强郭跃明何汉晖
- 关键词:儿童肘内翻病理形态
- 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
- 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岁~21岁,受伤后时间为2周~9年,随访时间为8个月~5年,平均3年6个月。1.1桡骨小头复位,环状韧带重建修补。1.1.1利用残留的环状韧带及其周围疤痕进行修...
- 郭跃明庄康保李伟强何汉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