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但小苹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微粒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3篇肺疾病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分析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肺泡
  • 2篇支气管肺泡灌...
  • 2篇支气管肺泡灌...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11篇但小苹
  • 7篇熊玮
  • 5篇杨再兴
  • 4篇邱倩
  • 4篇焦燕
  • 3篇肖贞良
  • 2篇唐微
  • 2篇田德兴
  • 1篇李晓华
  • 1篇胡绳
  • 1篇田坤
  • 1篇蒋鲜
  • 1篇曹富丽
  • 1篇胡岗
  • 1篇杨再兴
  • 1篇李小华
  • 1篇王琴
  • 1篇邱倩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ncRNA CRNDE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CRNDE(colorectal neoplasi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的NSCLC患者137例,以相应癌旁组织和29例肺外伤非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CRNDE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CRNDE在肺癌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为5.283±0.245,与非肿瘤组织(1.098±0.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P<0.01)。lncRNA CRNDE在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lncRNA CRNDE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无关(均P>0.05);与疾病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lncRNA CRNDE高表达水平与NSCLC中的病理类型相关(P<0.05),在腺癌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类型组的表达水平;此外,高表达lncRNA CRNDE的患者的PFS为(20.00±1.72)个月,较低表达者(34.07±1.97)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0,P<0.01);低表达lncRNA CRNDE的患者的OS为(47.50±2.31)个月,较高表达者(32.15±2.19)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CRNDE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lncRNA CRNDE参与调节N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NSCL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李晓华田德兴唐微但小苹胡绳肖贞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
细胞膜微粒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5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2012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会议上提出ARDS新定义根据轻、中、重度缺氧来分类,缺氧越严重其病死率越高,按照缺氧程度其死亡风险分别为27%(95%CI 24%~30%)、32%(95%CI 29%~34%)以及45%(95%CI 42%~48%)[1]。多种肺内外严重疾病、手术打击(如一些胸外科手术,
但小苹肖贞良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缺氧程度DISTRESS呼吸窘迫低氧血症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均予以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7例,疾病稳定19例,疾病进展13例,有效率为54.3%。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CEA、CA125明显比治疗前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治疗后CEA、CA125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有效与疾病稳定的患者治疗后CYFRA21-1有明显降低,但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而疾病进展患者的CYFRA21-1却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中CEA、CA125比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明显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患者的CEA、CA125与疾病进展患者的相比,治疗有效的患者CYFRA21-1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相比,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CEA、CA125浓度较高则治疗效果不错,治疗后效果较好则CEA、CA125浓度较低,效果不好则CYFRA21-1浓度较高。利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显著反映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判断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胡岗邱倩杨再兴但小苹熊玮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免疫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持续存在并且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性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5位影响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的疾病。COPD的每一次急性加重均会造成患者肺功能的显著恶化,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2]。
但小苹熊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防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血小板及内皮细胞微粒变化的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数目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获取灌洗液样本,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组12例,对照组20例。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相应抗体进行标记,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每100μL灌洗液中以上2种微粒的数目。结果 PMPs数目和EMPs数目在3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ECOPD组2种微粒数目均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P<0.01),而COPD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2种微粒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微粒数目在吸烟组与不吸烟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体表面积与BALF中2种微粒的数目变化无关(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其BALF中PMPs、EMPs数目是减少的,并且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更明显,BALF中2种微粒数目的减少可能与疾病分期有关。
但小苹邱倩杨再兴焦燕熊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微粒血小板微粒内皮细胞微粒
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分析其数目变化与治疗疗效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共57例,其中哮喘患者32例,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相应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100μL外周血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数目。哮喘组在正规抗哮喘治疗(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3个月后再次抽取相同体积的静脉血,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结果哮喘组治疗前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F=5.532 P=0.038;Z=-4.937,P=0.01),哮喘组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微粒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18,P=0.102)。对哮喘组进行亚组分析,微粒数目在哮喘过敏组和非过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1,P=0.677;t=0.006,P=0.952),在哮喘治疗后良好控制组与未控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46),Δ微粒与ΔFEV1、ΔFEV1%、ΔEos count、ΔFe NO、ΔACT呈线性相关(r=-0.558,P=0.01;r=-0.453,P=0.005;r=0.625,P=0.01;r=0.313,P=0.041;r=-0.399,P=0.012)。结论哮喘患者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增多,治疗后微粒数目减少,动态监测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有助于哮喘控制评估。
蒋鲜曹富丽但小苹杨再兴熊玮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微粒
B淋巴细胞微粒数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B淋巴细胞微粒(BLMPs)数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数目变化与疾病分期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西南医院、新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33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2例以及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或者纤维支气管镜中心的对照者31例。分别采集BALF,并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CD20抗人抗体进行标记,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每100μL灌洗液中BLMPs的数目。结果 BLMPs数目在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组BLMPs数目低于对照组和慢阻肺稳定期组(P<0.05);而慢阻肺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MPs的数目与吸烟、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无关(P>0.05)。结论 BLMPs的数目在慢阻肺患者BALF中降低,尤其在急性加重期降低更明显,BLMPs数目的减少可能与疾病分期有关,吸烟、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对其数目的变化无影响。
但小苹邱倩杨再兴焦燕熊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急性加重
淋巴细胞微粒刺激AKT/Foxo1阻滞气道上皮细胞周期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微粒(lymphocyte microparticles,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引起周期阻滞在G1期的机制通路。方法将人类正常气道上皮细胞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0、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P21、P27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20μg/ml的LMPs按照不同的时间0、4、8、16、24 h刺激气道上皮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P27、Foxo1、p-Foxo1、AKT、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Foxo1的核定位情况。结果与0 h对比,20μg/ml的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能使P21、P27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o1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Foxo1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弱(P<0.01),AKT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水平表达减弱(P<0.01)。结论 LMPs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上调P21、P27蛋白的表达引起周期阻滞G1期,可能是通过AKT/Foxo1信号通路调节。
焦燕邱倩杨再兴但小苹熊玮
关键词:细胞周期阻滞FOXO1AKTP-AKT
淋巴细胞微粒诱导的小鼠气道炎症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T淋巴细胞微粒诱导建立小鼠气道炎症模型,探讨淋巴细胞微粒在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放线菌素D溶液处理6T-CEM细胞24 h,收集淋巴细胞微粒;50μg/mL的淋巴细胞微粒灌注BALB/c小鼠气道,24 h后处死小鼠并取肺组织;HE染色检测肺组织的形态变化,ELISA、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免疫相关分子NLRP3、TLR4、IL-18和IL-1β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淋巴细胞微粒处理组小鼠肺泡细胞聚集且伴随淋巴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微粒处理组小鼠肺组织中IL-18和IL-1β的蛋白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处理组小鼠肺组织中NLRP3、TLR4、IL-18和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淋巴细胞微粒能够诱导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其炎症反应与NLRP3、TLR4、IL-18和IL-1β等因子有关。
杨再兴邱倩焦燕但小苹熊玮
关键词:气道炎症细胞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因恶性肿瘤而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所有癌症中肺癌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最高,血栓的形成将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预后;而在肺癌分型中,非小细胞肺癌则占据了肺癌总数的75%。虽然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水平不断进步,但其各个分期的5年生存率仍不到15%,血栓相关性疾病是导致其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非小细胞肺癌的抗凝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作者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异常的凝血功能以及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两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强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意义。
王琴但小苹田坤
关键词: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静脉血栓抗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