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再喜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激光
  • 3篇飞秒
  • 2篇双脉冲
  • 2篇脉冲
  • 2篇脉冲激光
  • 2篇激光诱导
  • 2篇激光诱导击穿
  • 2篇激光诱导击穿...
  • 2篇光谱
  • 2篇光诱导
  • 2篇飞秒脉冲
  • 2篇飞秒脉冲激光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增强
  • 1篇银纳米粒子
  • 1篇烧蚀
  • 1篇双飞
  • 1篇纳米
  • 1篇激光烧蚀
  • 1篇飞秒激光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阿姆斯特丹大...

作者

  • 4篇伏再喜
  • 3篇崔执凤
  • 3篇季学韩
  • 3篇张先燚
  • 2篇李庆
  • 2篇吕良宏
  • 1篇姚关心
  • 1篇郑贤锋
  • 1篇王莉
  • 1篇张宏
  • 1篇徐丽
  • 1篇郑贤峰

传媒

  • 1篇Chines...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中国光学学会...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固体样品的飞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
本论文开展了大气环境下Ti靶的共线型飞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实验研究,实验中使用的激光为800nm波长、30fs脉宽的飞秒钛-蓝宝石脉冲激光器,测定了Ti元素飞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信号增强因子,双脉冲相比于单脉...
李庆伏再喜王莉徐丽吕良宏张先燚季学韩崔执凤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飞秒脉冲激光双脉冲TI
文献传递
Ni原子双飞秒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信号增强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大气环境下来用波长为800 nm,脉宽为30 fs的飞秒激光研究了Ni的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单飞秒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相比,双飞秒脉冲在最优的双脉冲相对延时下,其信号强度增强接近10倍,实验研究了双脉冲相对延时在0~1300 ps范围内不同延时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整个相对延时区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0~50 ps区域内信号增强因子是一个持续增大的过程,在50 ps左右,达到一个最大值;在50~300 ps区域内,信号增强因子呈现出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300~1300 ps,信号增强因子基本保持不变.
伏再喜张先燚李庆吕良宏郑贤峰季学韩崔执凤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飞秒脉冲激光双脉冲NI
飞秒激光烧蚀制备银纳米粒子的实验研究
近些年来,纳米材料因具有许多与常规材料所没有的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性能,使得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磁学、生物医学、传感等诸多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
伏再喜
关键词:飞秒激光烧蚀AG纳米粒子
文献传递
Ultrafast Carrier Dynamics in CdSe/CdS/ZnS Quantum Dots被引量:1
2011年
The intra- and inter-band relaxation dynamics of CdSe/CdS/ZnS core/shell/shell quantum dot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aid of time-resolved nonlinear transmission spectra which are obtained using femtosecond pump-probe technique. By selectively exciting the core and shell carrier, the dynamics are studied in detail. Carrier relaxation is found faster in the conduction band of the CdS shell (about 130 fs) than that in the conduction band of the CdSe core (about 400 fs). From the experiments it is distinctly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the defect states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dSe core and the CdS shell, indicating that ultrafast spectroscopy might be a suitable tool in studying interfa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properties in nanosystems.
姚关心伏再喜张先燚郑贤锋季学韩崔执凤张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