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晓艳

作品数:139 被引量:858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42篇文化科学
  • 36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5篇儿童
  • 25篇青少年
  • 24篇少年
  • 23篇抑郁
  • 22篇大学生
  • 21篇症状
  • 20篇精神卫生
  • 17篇睡眠
  • 17篇近视
  • 15篇学龄
  • 14篇学龄前
  • 13篇抑郁症
  • 12篇抑郁症状
  • 12篇视力
  • 12篇儿童青少年
  • 11篇学龄前儿童
  • 11篇焦虑
  • 10篇肥胖
  • 10篇保健
  • 7篇肥胖症

机构

  • 131篇安徽医科大学
  • 2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3篇教育部
  • 16篇上饶师范学院
  • 5篇沈阳市苏家屯...
  • 4篇长江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 4篇吕梁学院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阜阳职业技术...
  • 2篇上海市眼病防...
  • 2篇沈阳市教育局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131篇伍晓艳
  • 95篇陶芳标
  • 24篇许韶君
  • 18篇陶舒曼
  • 17篇万宇辉
  • 13篇金菊香
  • 12篇杨娅娟
  • 11篇高国朋
  • 11篇黄锟
  • 11篇郝加虎
  • 7篇方云
  • 7篇张诗晨
  • 6篇朱鹏
  • 5篇江流
  • 5篇苏普玉
  • 5篇姜旋
  • 4篇孙莹
  • 4篇杨茂林
  • 4篇陶黎明
  • 4篇孙健

传媒

  • 74篇中国学校卫生
  • 13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卫生研究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教育生物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5篇2023
  • 18篇2022
  • 18篇2021
  • 26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饮料消费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睡眠质量在饮料消费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减轻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从安徽省和江西省2所大学整群抽取大一至大三46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items,PHQ-9)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使用自我报告的饮食频率调查表评估饮料的消费。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应用潜变量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1.4%,7.5%,4.1%和2.0%。饮料消费评分、PSQI评分和PHQ-9评分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饮料消费和PSQI评分的分位数越高,回归系数更大,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在饮料消费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关联的潜变量中介效应模型中,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值为0.1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71.3%。结论大学生较差的睡眠质量在饮料消费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徐洪吕伍晓艳陶舒曼邹立巍杨娅娟谢阳卢金逵李婷婷陶芳标
关键词:饮料睡眠抑郁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与依恋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及与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160例,其中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和抑郁症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各80例,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简易版(CTQ-SF)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评估童年期虐待与依恋类型。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CTQ-SF各维度得分及ECR的2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均P<0.05)。安全型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2.25),而不安全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危险因素(OR=14.84),其中恐惧型依恋的风险最大(OR=8.79)。结论:童年期虐待和不安全依恋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杜洋季益富王安珍伍晓艳关建军严凡凡吴惠玲孙健
关键词:依恋
膳食炎症指数与心理健康关联及其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2022年
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近年来,人们观察到膳食结构失衡和心理问题呈现关联,而联结两者关联的中介因素可能是膳食炎症指数(DII)。DII是衡量膳食健康的指标之一,用于评估饮食对身体炎症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已在大部分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本文通过综述DII与心理健康的关联,阐明其可能机制,以通过饮食干预策略促进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朱卓妍伍晓艳陶芳标
关键词:慢性炎症心理健康精神卫生
深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4—5月,以深圳市宝安区为研究现场,选取宝安区福永、沙井、新安、西乡、松岗、石岩6个街道共14所学校为调查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最终纳入26618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随迁状况、自我报告近视状况、最近7 d视屏时间、最近1个月户外活动情况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近视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系。结果2661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2.37±3.49)岁,总体近视率为4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随迁1~2年的随迁子女相比,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48(1.14~1.92)]。经学段分组后,小学低年级组中,相比于随迁1~2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96(1.20~2.74)];高中组中,相比于随迁时间1~2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时间3~5年以及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分别为6.03(1.29~28.15)、6.52(1.51~28.11)]。结论随迁时间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近视有关联。
王仁杰张强伍晓艳张新东许韶君孙健张诗晨王熙宗巧陶舒曼李丹琳刘雯雯童娟李婷婷汪倩玲张一陶芳标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近视户外活动
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湖北3个省份的11个城市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109所幼儿园全部的2798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200份。通过问卷调查父母及儿童人口社会学特征、视屏时间和户外活动情况、饮食行为、睡眠时间及情绪与行为问题等信息,并对学龄前儿童的多种健康危害行为和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2587例)、9.5%(2590例)、18.2%(4958例)、24.5%(6670例)、11.2%(3058例)、10.2%(2770例)。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的低、中、高分组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0.6%(8316名)、60.9%(16568名)和8.5%(2316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得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较低分组相比,中、高分组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异常、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均较高(P值均<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刘雯雯伍晓艳陶舒曼丁鹏耿梦龙陶芳标
数字媒体使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双刃剑效应被引量:7
2020年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儿童青少年普遍暴露于数字媒体。数字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儿童青少年带来学习机会和增加社交活动和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本文对儿童青少年数字媒体暴露现状进行总结,聚焦数字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结合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倡导积极探索数字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关联的方向性和潜在生物学机制。
伍晓艳陶芳标
关键词:因特网精神卫生儿童
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润滑液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2023年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润滑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接受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的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2例164只眼,使用计算机程序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82眼,试验组使用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润滑液,对照组使用博士伦硬性角膜接触镜润滑液。观察并记录患者戴镜前、戴镜1周、1个月、3个月的检查结果,包括矫正视力、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矫正视力≥1.0的比例在戴镜1周、1个月、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症状评分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润滑液的有效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润滑液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新型硬性角膜接触镜润滑液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侯晶晶刘东伟伍晓艳付志英陶黎明
关键词:屈光不正
大学新生手机依赖与大脑灰质体积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方法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脑灰质体积的关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某大学5个不同专业学生共566名,使用电子问卷的形式,调查大学生一般情况和手机依赖症状。根据自愿原则招募,其中266名学生参与3.0 T核磁共振检查,采集大学生的高分辨3D-T1结构像。运用VBM8多重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脑灰质体积的关联。结果266名被试中检出手机依赖者81名(30.5%)。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手机依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04,0.40,-1.30,0.23,1.48,P值均>0.05)。前扣带回和右侧梭状回的灰质体积与手机依赖得分呈负相关关系(FDR校正,P<0.05),未发现正向关联的脑区灰质体积。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前扣带回与右侧梭状回灰质体积越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脑的奖赏、执行控制和情绪相关脑区的灰质体积存在关联。
邹立巍邹立巍伍晓艳杨娅娟杨娅娟洪雪冬谢阳李婷婷郑穗生李婷婷
关键词:便携式电话
钒暴露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钒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用途广泛,人群可普遍暴露于钒。目前尚缺乏钒暴露与子代神经发育的研究。[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孕妇和新生儿钒暴露水平,探讨钒暴露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依托马鞍山市优生优育队列,该队列招募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建档立卡的3 474名孕妇,最终纳入2 922对母婴对作为本研究对象。收集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外周血以及新生儿脐带血样本,使用NexION350X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量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血清钒质量浓度(浓度)。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随访36月龄儿童,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中文版评估其ADHD症状得分。将血清钒浓度经自然对数转换,并根据血清钒分布水平划分为低( 0.05)。性别分层分析表明,孕早期血清钒浓度自然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男童和女童ADHD症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至3.66(95%CI:1.31~10.25)倍和6.73(95%CI:1.65~27.40)倍;与血清钒低水平组相比,孕早期血清钒高水平组男童、女童ADHD症状发生风险增加(OR=2.03,95%CI:1.14~3.61;OR=2.44,95%CI:1.04~5.73);孕中期和脐带血血清钒水平与男童和女童ADHD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马鞍山市孕妇普遍暴露于钒;孕早期高水平血清钒会增加儿童ADHD症状发生风险。
童娟梁春梅梁春梅黄锟伍晓艳戚娟陶芳标
关键词:孕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队列研究
江西省某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睡眠不良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不良睡眠状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睡眠不良以及相关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月采用整群分层立意抽样方法,在江西省上饶市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共抽取2610名大学生,对其外卖食品的消费频率和类型、睡眠质量和嗜睡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行为(≥4次/周)检出率为74.8%。大学生睡眠质量差和嗜睡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8.3%。不同性别、学院、自测家庭条件、学习负担、体力活动水平、抑郁情况、每天吸烟大学生睡眠质量差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8.67,23.14,39.03,12.89,313.37,15.23,P值均<0.05)。不同学院、年级、学习负担、体力活动、抑郁情况大学生嗜睡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1,6.57,20.61,8.42,228.06,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卖食品消费(≥4次/周)类型与睡眠质量差和嗜睡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4次/周)类型为米粉面食、麻辣烫、香锅火锅增加其不良睡眠状况发生的风险。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
苏凡林延敏陈倩徐佳丽毛超良王友勤沙冕黄波周红权伍晓艳
关键词:饮食习惯睡眠障碍精神卫生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