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日云

作品数:41 被引量:42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主义
  • 10篇政治
  • 6篇民主
  • 5篇自由主义
  • 5篇民粹
  • 4篇政治思想
  • 4篇政治文化
  • 4篇人权
  • 4篇西方政治
  • 4篇民粹主义
  • 4篇民社
  • 4篇公民
  • 4篇黑格尔
  • 3篇哲学
  • 3篇文化
  • 3篇后物质主义
  • 3篇基督
  • 3篇基督教
  • 3篇黑格尔法哲学
  • 3篇保守主义

机构

  • 31篇中国政法大学
  • 8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江苏文艺出版...

作者

  • 40篇丛日云
  • 2篇王路遥
  • 1篇江平
  • 1篇郑红
  • 1篇李文海
  • 1篇吴增定
  • 1篇龚书铎
  • 1篇张小劲
  • 1篇渠敬东
  • 1篇袁柏顺
  • 1篇马涛
  • 1篇齐世荣
  • 1篇赵晓力
  • 1篇陈壁生
  • 1篇马克垚
  • 1篇王志泉
  • 1篇干春松
  • 1篇秦晖
  • 1篇于沛
  • 1篇刘新成

传媒

  • 8篇探索与争鸣
  • 3篇政治学研究
  • 3篇浙江学刊
  • 3篇教学与研究
  • 2篇文史哲
  • 2篇政法论坛
  • 2篇史学理论研究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海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世界历史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发展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结构与对自由主义的超越——兼与韩水法教授商榷被引量:2
2020年
黑格尔法哲学的目的是超越自由主义。它从个体出发得出倾向于整体主义的结论并非"逻辑倒错",而是遵循其自身独特的辩证逻辑的产物。它继承了卢梭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将个人及其权利作为论证逻辑的起点,注定了其被超越的地位。个人被整合与融合于作为终点的整体,终点决定起点。论证程序上的在后者反倒是价值上的优先者。逻辑起点到终点并非直线型延伸,而是发生了质的转变与升华。但认定黑格尔的法哲学完全否定个人的结论则过于简单化,它是承认和容纳个体、将个体融入整体从而确立了整体对个体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模式。不过它所承诺的个人主观特殊性与国家普遍性之间的内在统一难以落实,其合乎逻辑的结果必然是打开通向整体主义的大门。其对自由主义的超越有其价值,但却是失败的。
丛日云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自由主义整体主义
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被引量:5
2013年
2013年4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高研院")召开了以"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为主题的第二届通识教育年会。此次年会集中讨论了在中华文明复兴背景下的通识教育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就"通识教育与现代文明"、"通识教育与德性养成"、"通识教育模式比较"、"通识教育教学探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会学者一致认同中国大学教育必须修正工科思维和单纯技术观点,从文明传承与复兴的角度探索适合当代条件的通识教育模式,应为今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在会议的最后部分,北航高研院的教学副院长翟志勇老师介绍了北航通识教育的推进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与会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北航模式"表示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期待北航模式能够稳健成熟,为探索中国通识教育的正道提供一个可检验、可推广的样本。本刊现辑录其研讨内容,为推动中国教育之进一步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以下内容已经发言者校阅,本刊略有删节。
姚中秋李强丛日云干春松钱永祥高全喜渠敬东吴增定周濂吴飞赵晓力朱振宇陈壁生翟志勇
关键词:通识教育模式专家学者中国教育教学探讨
迈向后民族主义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视角的考察
2023年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势,避免后现代化的陷阱。
丛日云马涛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后民族主义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被引量:6
1998年
一、当代世界民主化浪潮及对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民主?或者说,现代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够成功地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许多政治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本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的一些权威主义政权显得稳定和强有力,而大批建立民主政体的发...
丛日云
关键词:民主化进程民主化浪潮政治文化国家民主民主制度
从政治学角度思考法律权威
2007年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对于法律与政治权威的关系,论述得比较直白和简洁的是霍布斯。霍布斯明确反对法治,他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国家有一个最高的主权者,这是国家的本质。一个政治共同体一定有一个最高的主权者。按霍布斯所讲的,主权者是最高权威,它不能受法律的限制。
丛日云
关键词:法治法律主权者思想史
从精英民主、大众民主到民粹化民主——论西方民主的民粹化趋向被引量:40
2017年
西方民主本身的民粹化,包括民主制度、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民粹化。民主内含着民粹主义的基因,即平等主义与个体主义,因而具有向民粹发展的内在趋向。平等主义和个体主义是民主成长的强大动力,它使民主走向繁荣,焕发出活力;但如果它们走向极端,也会驱动民主滑向民粹主义。平等主义由有限平等发展为泛化的极端的平等,形成越平等越好的原则;个体主义突破各种限制走向放纵的个体主义,形成越自由越好的原则;民主由精英民主走向大众民主并进而滑向民粹民主,形成越民主越好的原则。这是民粹主义的三原则。从长过程来看,滑向这三个原则是民主的大趋势。民主的民粹化,导致西方古代民主的两次衰落。现代西方民主从中世纪起源,经历了从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的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是一个分水岭。当代西方民主受上述三原则的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民粹化了,并仍然在朝这个方向继续发展。
丛日云
关键词:民主平等主义个体主义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被引量:22
2002年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形成和流行于 1 7— 1 9世纪上半叶 ,在 2 0世纪 80年代重新复兴 ,90年代持续升温。它起初被视为改革斯大林全能国家模式的出路 ,后来又受到改革国家并调整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要求的推动。复兴以来的公民社会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 ,人们在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 ,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受到重视 ,研究范围极大地拓宽 。
丛日云庞金友
关键词:实证性研究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被引量:13
2008年
丛日云
关键词:黑格尔政治思想史资本主义社会
价值观念的代际革命——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评述被引量:11
2013年
这些年,人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西方社会的一些新现象:一方面是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经济危机或增长乏力;另一方面,西方人却享受着奢侈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了清洁美好的环境承受到高额的成本。在现代化早期,西方人曾经非常勤奋、敬业、雄心勃勃地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而如今,他们似乎不再有那样的进取精神,
丛日云王路遥
关键词:后物质主义哈特金融危机西方社会新闻报道
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被引量:11
2005年
在全球化的时代,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使命。这些改革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需要对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更新主权观念,培育国内成熟的公民社会,推动世界公民意识的形成,以适应全球治理时代的国际形势,发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应有的作用。参与全球治理也会对国内的政治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丛日云
关键词: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政治发展公民社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