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云

作品数:5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淮河流域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完整...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指数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变化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物
  • 1篇水生态
  • 1篇水生态系统
  • 1篇青年
  • 1篇青年论坛
  • 1篇全球变化
  • 1篇人工湿地
  • 1篇重金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5篇万云
  • 4篇安树青
  • 3篇胡金
  • 2篇万安
  • 2篇许丽丽
  • 2篇冷欣
  • 2篇钟明
  • 1篇耿其芳
  • 1篇盛晟
  • 1篇温腾
  • 1篇徐驰
  • 1篇查玉婷
  • 1篇胡忠军
  • 1篇刘其根
  • 1篇孙月娟
  • 1篇张颖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淮河流域水系生态健康评价被引量:25
2014年
依据2010年7—8月淮河流域的43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7个参照点和36个受损点)数据,对17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和生物指数构成淮河流域的(B-IBI)指标体系。分别用3分制、4分制以及比值法统一各参数量纲,B-IBI指数值即为各构成指数分值的加和。箱线图法分析表明,上述3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值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QI=3),且三者之间具有高相关性(r〉0.90)。分别依据参照点B-IBI值分布的25%分位数和所有样点B-IBI值分布的95%分位数法建立健康评价标准,并比较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3分制和4分制法统一各参数量纲并依据所有样点的B-IBI值建立的健康评价标准优于比值法。选取较常用的3分制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标准:B-IBI值〉19.2,健康;〉14.4~19.2,亚健康;>9.6~14.4,一般;>4.8~9.6,差;≤4.8,极差。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43个样点中,6个处于健康状态,5个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样点均处于不健康状态。
张颖胡金万云刘其根查玉婷孙月娟胡忠军
关键词:B-IBI底栖动物淮河流域
基于河流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数的沙颍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被引量:28
2015年
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为促进河流管理,基于河流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构建了适合沙颍河流域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河岸带状态、河流形态、营养盐、氧平衡、着生藻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个方面共计19项指标,体现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评价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处于一般状态;流域上游沙河、澧河、北汝河3个子流域健康状况为良,贾鲁河流域为差;流域中游健康状况为一般和差,流域下游有所改善,达到了良和一般;表征指标中,营养盐和大型底栖动物健康得分较低,成为水生态健康的限制性因素;不同河流健康状况呈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贾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明显劣于其他几条河流;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河流的生态修复以及整个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胡金万云洪涛钟明万安安树青
关键词:河流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
沙颍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解沙颍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于2013年5月采集沙颍河干流与支流共35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测定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和Zn)的含量。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沉积物中As、Cd、Cr、Cu、Hg、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49、0.35、51.4、27.2、0.094、26.8和111.8 mg·kg^(-1)。Cd、Cu、Hg、Pb和Z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地积累指数统计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Hg>Zn>Pb>Cu>Cr>As,其中Cd污染最严重,91.43%的样点受到Cd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为Cd>Hg>As>Cu>Pb>Zn>Cr,Cd表现为很强风险,Hg表现为强风险,其他5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整个沙颍河流域属颍河周口段及其支流贾鲁河和清潩河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应该引起当地环保部门的重视。
钟明万云万安胡金安树青冷欣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热点问题研究——第二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被引量:3
2012年
为促进中国青年生态学者与海外生态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于2011年8月1—4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近400名学生和青年学者,围绕"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热点问题"主题,分别从植物群落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地下生态学、水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安全等7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本届论坛报告反映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学在研究领域、内容、尺度、方法上的发展现状与进展。以会议收集的95篇摘要为基础,重点综述了27场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内容,并对会议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万云许丽丽耿其芳冷欣安树青唐剑武
关键词:青年论坛全球变化生态学
淮河流域湿地变化的特征、热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定量研究了淮河流域1995—2007年间各湿地类型的规模变化,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辨识了湿地消长的热点区域,并研究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流域内水田、库塘等人工湿地大幅增加(净增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6.81%、4.57%);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则明显减少(净减少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06%、2.79%),且多转为人工湿地。湿地变化热点多分布于流域东部及南部;人工湿地变化热点分布连续而集中,自然湿地变化热点则稀少而分散。高程和气温对人工湿地增长热点及自然湿地减少热点的发生影响强度相对较高;社会经济与可达性因素对热点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影响强度相对较弱。整个淮河流域,湿地变化热点的发生受多种要素的耦合作用,但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首要因素是流域自然地理等背景条件的约束作用。
许丽丽万云盛晟温腾徐驰安树青
关键词:景观要素LOGISTIC回归自然湿地人工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