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美修

作品数:162 被引量:384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手术
  • 29篇血管
  • 29篇肿瘤
  • 27篇脑血
  • 25篇外科
  • 21篇畸形
  • 18篇外科手术
  • 18篇脑血管
  • 17篇动脉
  • 16篇动静脉
  • 14篇手术治疗
  • 14篇静脉
  • 13篇动静脉畸形
  • 13篇颅底
  • 12篇入路
  • 12篇颅多普勒
  • 12篇脑动静脉
  • 11篇脑动静脉畸形
  • 10篇术后
  • 10篇缺血

机构

  • 11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上海第二医科...
  • 9篇南京军区南京...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交通大学
  • 1篇怀化市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62篇丁美修
  • 46篇王秉玉
  • 31篇郭智霖
  • 23篇程华怡
  • 21篇吴逸群
  • 18篇毛青
  • 12篇仲骏
  • 12篇侍行文
  • 10篇王永谦
  • 10篇海舰
  • 10篇李劲松
  • 10篇陈若平
  • 8篇樊宝华
  • 7篇卞留贯
  • 7篇穆雄铮
  • 7篇冯胜之
  • 7篇沈建康
  • 7篇孙青芳
  • 7篇赵希敏
  • 7篇张天锡

传媒

  • 2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3篇上海医学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国外医学(脑...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国外医学(神...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4篇2005
  • 13篇2004
  • 16篇2003
  • 13篇2002
  • 16篇2001
  • 17篇2000
  • 10篇1999
  • 6篇1998
  • 5篇1997
  • 8篇1996
  • 7篇1995
  • 6篇1994
  • 4篇1993
  • 6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87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1998年
患者女,25岁。入院前3个月起出现背部疼痛,同时伴右下肢麻木,发展至左下肢,最后上升至胸部。入院前2周起双下肢乏力,并伴有充盈性尿失禁。检查:T_4以下双侧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1~2级,腱反射活跃,左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MRI显示:T_(2-3)椎管内髓外约2.5cm×1cm×2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T_1和T_2均呈高信号改变,界限清楚,脊髓明显受压、移位。术中见肿瘤位于T_(2-3)之间,占据椎管之右侧。肿瘤大小约2.5cm×1.2cm×2.3cm。
毛青丁美修侍行文王秉玉吴逸群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病例报告
视神经胶质瘤
2000年
视神经胶质瘤罕见 ,大部分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 2 0岁内。临床自然发展病程为 :因肿瘤生长引起视力障碍甚或死亡。本文就其病理学特点、生长部位、临床表现、与神经纤维瘤病的关系、治疗方法及预后作一综述。
程华怡丁美修
关键词:视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病病理学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方法  2 1只SD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12h、2 4h ,72h、1周、3周、3个月 )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血管生成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VEGF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 ,在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 ,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于术后 2 4h开始升高 ,1周达高峰 ,持续表达到术后 3周 ,3个月恢复到基础水平。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微血管数量于术后 1周开始明显增加 ,一直维持到术后 3个月 ,而星形胶质细胞未见明显的增生反应。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可持续性诱导VEGF蛋白表达 ,并与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 ;血管生成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不协调影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完整性 ,可能是导致NPPB的一个重要因素。
海舰李世亭潘庆刚丁美修
关键词:慢性脑低灌注血管生成正常灌注压突破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星形胶质细胞血脑屏障
脑血流量调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0年
脑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较为复杂 ,近来认为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1、神经肽Y等参与了脑血流量的调节 ,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血流量的因子 ;内皮素 1、神经肽Y是使血管收缩 ,致脑血流量减少的因子。以上因素相互作用使脑血流量保持一定水平。
赵希敏丁美修
关键词:脑血流量一氧化氮内皮素-1
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再探讨
2002年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研究动脉和静脉循环对脑灌注压 (CPP)的影响及正常灌注压恢复时脑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动静脉瘘 (AVF)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行右侧颈外静脉 颈总动脉端侧吻合 ,同时结扎左侧横窦引流静脉及双侧颈外动脉。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 3个月检测各组动物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引流静脉压(DVP)和CPP。 3个月后阻断AVF ,定量检测血脑屏障 (BBB)破坏程度和脑水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动静脉分流术后MAP明显下降 ,DVP明显升高 ,CPP明显降低。术后 3个月 ,模型组动物DVP仍明显升高 ,CPP明显降低 ,与其他两组动物相比差别有显著性。AVF阻断后模型组动物BBB明显破坏 ,脑水含量明显增加。电镜证实脑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和(或 )出血 ,并与脑部分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消失有关。结论 颈动静脉端侧吻合可导致CPP降低 ,静脉引流障碍进一步加重脑低灌注状态 ,并与灌注压突破密切相关。
海舰丁美修郭智霖王秉玉
关键词:动物模型动静脉瘘脑动静脉畸形静脉高压并发症
旋转式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评估
2001年
李劲松丁美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
脑牵拉的应用及影响被引量:6
1996年
脑牵拉的应用及影响哈立德,丁美修脑牵拉伤(BRI)是指因开颅手术中过度牵拉脑组织而引起的脑水肿、脑挫伤、脑梗塞和脑出血等并发症。在开颅手术中BRI的发生率与手术入路、手术的方式和技巧等有关,但引起BRI的关键因素是手术操作中的牵拉力和牵拉时间,当牵拉...
哈立德丁美修
关键词:脑水肿脑挫伤
L─精氨酸甲酯及L─精氨酸对冷冻伤脑水肿的影响
1998年
利用液氮杯局部冷冻大鼠顶叶脑组织复制脑水肿模型,观察NO合酶(NOS)的特异性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及合成NO的底物L-精氨酸(L—ARG)对脑冷冻伤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发现:局部冷冻伤脑水肿具有一般水肿的特征,冷冻伤后脑水肿指数升高,血脑屏障破坏,伊文氏兰渗出明显增加。L—NAME可不同程度地使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破坏有所减轻,而L—ARG可逆转L—NAME所致的效应,并有加重脑水肿的倾向。我们的实验表明,NO是致大鼠冷冻伤脑水肿的一重要因素。
赵希敏刘承基丁美修蔡加宁成惠林
关键词:一氧化氮脑水肿L-ARGL-NAME
脑血管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探讨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 14例AVMs及周边脑组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脑AVMs中ppET-l和ET_A表达变化,并与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进行比较。结果 在脑血管畸形血管中,发现ppET-lmRNA和ET_A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结论 脑AVMs中ppET-l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会导致AVMs中ET-l的下降,而脑AVMs中ET-1下降很可能是畸形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ET_AmRNA表达较正常脑血管下降,可能阻止外源性ET-l,并加强脑AVMs中ET-l的抑制作用,导致脑AVMs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异常。
孙青芳卞留贯沈建康赵卫国丁美修张天锡
关键词:ET-1ETA脑血管畸形
鞍侧腔的胚胎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2003年
鞍侧腔是位于蝶鞍外侧区骨膜-硬膜间隙内成对的结构,由海绵窦、颅神经、交感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内的胶原纤维网所组成,其结构大部分在胎儿出生前形成。海绵窦是仅由一层内皮构成的静脉管样空腔结构。颅神经由胶原纤维束包裹、走行于鞍侧腔基质中;胎儿期颈内动脉在鞍侧腔中直行向前,并不形成明显的“S”形弯曲。鞍侧腔结构复杂,从胚胎发育角度研究鞍侧腔的组织学特点及其内诸结构解剖关系,是介入此区疾病外科入路的基础。
王永谦丁美修
关键词:胚胎发育显微解剖海绵窦颅神经交感神经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