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长兴 作品数:36 被引量:976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然科学总论 更多>>
2011年5.8级盈江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其地学意义 <正>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盈江县附近发生了5.8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东经97.901°,北纬24.677°,震源深度13.1km(房立华,etal.2011)。由于该区地震活动频繁且人口相对密集,给当地造成了人员... 孙尧 冯梅 安美建 汪锐 龙长兴 杨振宇四川汶川地震断裂活动和次生地质灾害浅析 为了揭示汶川地震断裂活动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系,在时汶川地震重灾区进行快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后的断裂活动、地表破裂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关系。野外调查发现,龙门山3条断裂... 王涛 马寅生 龙长兴 谭成轩 吴树仁关键词:四川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风险评估 文献传递 鸡鸣山断裂及其周缘地区地质构造初步分析 <正>鸡鸣山断裂所在的延庆—怀来地区,构造复杂,地震活跃,近年来围绕地震地质特别是活动构造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在构造体系的划分及其演化方面尚存在某些问题。鸡鸣山断裂是延庆—怀来地区主要的断裂构造之一,早在我国地质草创... 龙长兴 陈庆宣文献传递 大庆长垣地区砂岩波速实验测量及物理建模 <正>砂岩储层是目前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超声波条件下干岩、水饱和和油饱和三种砂岩类型的P波和S波速度测量及油水混合相时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砂岩速度频散,以及砂岩中的岩石物理建模等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Vp、Vs... 殷昌吉 郭玉倩 王红才 龙长兴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与现今地应力场三维粘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2013年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活动断裂极其发育,强震繁发,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众多地球科学家认识到有必要更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该地区的地应力场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环境.本论文结合活动构造的性质和分布特征,在考虑重力因素的条件下,利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拟分析青藏高原东缘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和稳定华南块体的阻挡控制着青藏高原东缘总体的动力学环境,主要活动断裂和次一级活动断裂的展布对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构造位置具有不同的地应力场特征,同时决定了相应活动断裂的性质.巴颜喀拉块体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总体上为东西向;印度板块向北运动过程中对缅甸块体产生的剪切拉伸的作用和南海伸展性的边界使得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在川滇地块发生了偏转,同时造成了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旋转变形.青藏高原东缘在近地表区域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应力随深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地形梯度较大和块体边界地壳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如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壳浅部的地应力随深度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而地势比较平缓和地壳岩石物性比较稳定的地区,由浅到深的地应力变化较小. 范桃园 陈群策 吴中海 龙长兴 杨振宇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地应力 粘弹性 有限元模拟 四川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构造初步调查与发震背景分析 被引量:45 2008年 5月16-24日对川西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发震断裂地带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初步测量,获得了宝贵的地表变形和同震位移量数据资料,证实汶川地震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破裂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发育,前山地区沿灌县-安县断裂也有地表破裂,同震位移量在3-5m。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构造和运动性质显示明显分段特性,映秀-北川段以挤压逆冲为主,而北川以北段则伴有显著的右旋走滑分量。 董树文 张岳桥 龙长兴 吴珍汉 安美建 张永双 杨农 陈正乐 雷伟志 施炜 石菊松关键词:汶川地震 逆冲断裂 地表破裂 银川地堑地壳挤压应力场:深地震反射剖面 被引量:34 2011年 银川地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地质结构复杂,活动构造发育.为了调查银川地堑的构造特征及断裂分布情况,布设了NW向跨银川地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银川地堑地壳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具有典型的拉张挤压型沉积盆地特征,上地壳反射连续性好,层位丰富,能量强,断裂发育.下地壳和莫霍面记录了挤压与拉张的发展过程.莫霍面呈密集反射层,横向不连续,深度变化较大,最深处位于剖面的中部.剖面西段的地壳反射呈现弯曲状特征,剖面中部地壳包含"扁豆状"的反射形迹.这可能记录了晚三叠世以来,银川地堑受到来自西部的挤压作用.剖面东段的下地壳和莫霍面反射都被黄河断裂带错开,断裂两侧莫霍面发生错断,显示出黄河断裂带深部的走滑拉张作用.深地震反射剖面也揭露出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和黄河断裂带是控制盆地的两个最主要深部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切穿了上、中地壳地层.黄河断裂带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陆内走滑断裂,浅层表现为一个典型的花状构造,延伸至下地壳,切穿莫霍面.地堑逆冲推覆带与剖面中、西部地壳形态表明该地堑从盆地到基底都受到来自西南方向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探讨了银川1739年8级地震的成因以及银川地堑的良好的油气远景. 酆少英 高锐 龙长兴 方盛明 赵成彬 寇昆朋 谭雅丽 何和英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 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同震变形特征和分段性 被引量:11 2008年 汶川地震发育2条地表破裂带,一条沿中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分布,另一条沿前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分布,前者长超过200km,后者长约80km。同震变形在地表表现为逆冲膝折带,走向N45~60°E,形成公路路面隆起和农田陡坎。逆冲膝折带西北侧抬高,东南侧下降。在剖面上冲断带倾向北西,倾角50~60°。膝折带两侧相对高差沿映秀-北川断裂一般为2.5~3.0m,沿都江堰-汉旺断裂为1.5~1.1m。沿中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同震变形运动方式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映秀-擂鼓镇段,表现为逆冲,走滑现象不明显;北川-青川段既有逆冲又有右旋走滑分量。沿前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同震变形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逆冲,走滑位移和分段性不明显。 马寅生 龙长兴 谭成轩 王涛 张永双 雷伟志 李滨 龚明权 廖椿庭 吴满路关键词:四川汶川地震 同震变形 分段性 地球系统科学的先驱——李四光 被引量:3 2016年 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概念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83年首次正式提出。然而如果我们重温李四光先生遗著,则不难发现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他就已将系统论引入地质学,提出了诸如构造系统(tectonic system)、大陆车阀说、海水进退规程等等新概念;1970年在他临终前出版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还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大。可以说,系统科学思想贯彻在他的一生论著中,说明我国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才是真正地球系统科学的先驱。李四光先生有诸多超前思维值得传承,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的内容就是现代"系统构造地质学"加"地球系统科学"。 李东旭 龙长兴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 地质力学 地球表层学 2011年5.8级盈江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其地学意义 本文利用HYPO71程序对有关地震事件进行了定位,地震定位结果呈带状分布。通过测试表明对定位出的盈江地震所组成的地震带在排布方向上是基本可信的,最后对盈江地区主震及其发生前后地震的分布显示特点进行了总结。 Sun Yao 孙尧 Feng Mei 冯梅 An Meijian 安美建 Wang Rui 汪锐 Long Changxing 龙长兴 Yang Zhenyu 杨振宇关键词:地震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