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薇

作品数:46 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基因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7篇细胞
  • 14篇急性
  • 8篇突变
  • 8篇淋巴
  • 8篇酶链反应
  • 7篇早幼粒细胞
  • 7篇粒细胞
  • 7篇淋巴细胞
  • 7篇聚合酶
  • 7篇聚合酶链反应
  • 7篇合酶
  • 6篇早幼粒细胞白...
  • 6篇融合基因
  • 6篇粒细胞白血病
  • 6篇淋巴细胞白血...
  • 6篇分子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血液学研...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上海市儿童医...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卫生部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镇江医学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46篇黄薇
  • 25篇陈竺
  • 21篇陈赛娟
  • 17篇王振义
  • 13篇曹琪
  • 8篇顾龙君
  • 8篇董硕
  • 8篇黄秋花
  • 6篇张宇舟
  • 4篇孙关林
  • 4篇童建华
  • 4篇邵慧珍
  • 4篇王鸿利
  • 3篇曹文俊
  • 3篇王学锋
  • 3篇袁文涛
  • 3篇金力
  • 3篇陆国平
  • 3篇李秀松
  • 3篇况少青

传媒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Chines...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6篇1996
  • 5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与表达
1995年
应用PCR-SSC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人大肠腺癌和腺瘤变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另对97例大肠腺瘤和腺瘤癌变组织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18例大肠腺癌中8例(44%)P53基因,第5~6外显子中存在突变。10例(56%)P53表达阳性。存在P53基因突变的8例中7例(88%)P53表达阳性。71例腺瘤中仅3例(4%)P53表达阳性,而26例腺瘤癌变病例中23例(88%)P53表达阳性。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其作用可能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段。PCR-SSCP方法简便、快速、敏感,能应用于基因诊断。
钱桦郁宝铭周锡庚黄薇陈竺王瑞年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癌P^53基因基因突变基因表达
IgH超基因家族及其相关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1996年
探讨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及其相关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学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例ALL进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发现其中11例为B-ALL,3例为T-ALL。DNASouthern分析发现,11例B-ALL均有IgH基因的重排,且有IgH基因重排的病例均能用IgH基因CDR3区及J区引物得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条带。对其中3例B-ALL的IgH基因V-D-J结合部区域进行了顺序分析,并合成了2个针对IgHV-D-J结合部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用来检测MRD,显示其灵敏度为10-4。另外还对1例T-ALL病例同时进行了TCRγ基因和SIL-TAL-1融合基因在MRD检测中的比较研究,显示二者具有相同的MRD阳性检出率,但后者的敏感度更高。结论IgH基因重排及其TCR基因重排。
董硕况少青况少青顾龙君黄薇张宇舟曹琪顾龙君童建华陈赛娟张宇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基因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对预后和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5
1994年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97例中国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其中包括35例初发期患者,44例缓解期患者,以及18例进行动态观察的患者,发现二种PML-RARα融合mRNA异构体(L型或S型)存在于52例初发期APL中,其早期死亡率和复发率S型高于L型,两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62例缓解期患者中有11例PCR阳性,其中5例于检测后1~6个月内复发,6例经强化治疗后仍处缓解期,其中1例化疗2疗程后PCR转阴,提示RT/PCR确实为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一项极灵敏方法,可作为预报APL复发的一项指标。
黄薇孙关林李秀松曹琪陆雁王振义陈竺陈赛娟
关键词:白血病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
73例中国人血友病甲基因突变的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我们用Southernblotting、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等方法对73例血友病甲患者(经上海瑞金医院测定血浆FVⅢ:C和vWF:Ag诊断,其中无亲缘关系患者65例,按FVⅢ:C水平分为轻、中、重三型。FVⅢ:C<2%为重型,共47例;FVⅢ:C2%~5%为中型,共9例;FVⅢ:C5%~25%为轻型,共17例)进行FVⅢ基因突变检测。共检出内含子22倒位23例,均为重型,约占重型的49%,与国外报道相似。余下50例(其中无亲缘关系者45)用PCR-DGGE分析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发现异常条带则进行DNA测序。在17例患者中检出突变13种,其中无义突变5种,均为重型;错义突变6种,除1例外都是轻中型;小缺失2例,都是重型;其中,AA466Lys(AAG)-Thr(ACG),719Tyr(TAC)-Stop(TAG),AA826Asp(GAC)-Glu(GAA),312Ile(ATC)-xxC及AA1551-1552del(AGAA)为新发现的突变。有亲缘关系的患者都有相同的基因突变,而在无亲缘关系患者未发现相同突变。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
刘建湘张宇舟王鸿利黄秋花曹文俊王学锋邵慧珍王振义陈竺黄薇
关键词:血友病甲基因突变DNA
急性白血病HRX基因重排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对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发现9例患者有HRX基因重排。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9例阳性患者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发现6例患者有融合基因的表达:3例HRX/AF-4;2例HRX/AF-9;1例HRX/ENL。敏感度达1/103~1/105。
马志贵黄秋花董硕曹琪苏欣莹黄薇王振义顾龙君陈赛娟陈竺
关键词:急性病白血病基因重排
Ph^1染色体阳性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五例报告被引量:2
1996年
Ph1染色体阳性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五例报告张影梅杜玲珍陈赛娟黄薇Ph1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1+AL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种亚型。这一类型ALL预后甚差。Ph1染色体是第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和第22号染色体上的B...
张影梅杜玲珍杜玲珍黄薇
关键词:白血病ALL分子生物学儿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疗法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1997年
目的研究PML-RARα基因测定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APL患者,其中初诊44例;完全缓解后30例。运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APL患者进行融合基因测定。结果(1)44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测定全部阳性,并有L与S两种亚型,L型占56.8%,S型占43.2%,S型患者预后比L型的要差;(2)其中15例在缓解后(化疗和维甲酸交替)治疗中定期测定的结果,阳性率完全缓解6个月46.7%,12个月33.3%,18个月30.8%,24个月26.7%,30个月27.3%,36个月11.1%,48个月8.3%;(3)对完全缓解后长期存活的30例测定结果,2例在59个月和60个月转为阳性以后均复发;1例持续阳性但血象与骨髓象无复发依据;另1例连续3年检查均为阴性,到59个月时脊髓浸润复发但仍为阴性。其他26例均持续阴性完全缓解,完全缓解期中位数66(47~114)个月。结论本测定对APL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复发的预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孙关林赵劲秋韩洁英韩洁英李晶苏卉李晶黄薇陈赛娟苏卉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聚合酶链反应
一例凝血因子 ⅧB 区错义突变导致重型血友病 A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检测一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SH9)的基因突变。方法: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检测因子Ⅷ基因突变。先用Southernbloting排除内含子22倒位,然后应用PCR对凝血因子Ⅷ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范围包括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结果:片段142在DGGE中泳动异常。DNA测序证实C2535A导致B区错义突变826Asp(GAC)→Glu(GAA)。结论:该突变可能是导致重型血友病A的原因,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刘建湘张宇舟王鸿利黄秋花曹文俊王学锋邵慧珍王振义陈竺黄薇
关键词:DNA测序错义突变血友病A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了解TELAML1融合基因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双标记FISH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结果和结论RTPCR检测发现儿童B系急淋中22.5%(40例中9例)的患者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这类患者预后较好,完全缓解率达100%。RTPCR和FISH技术是检测TELAML1的有效方法,并为临床诊断和预后估计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手段。
牛超黄薇苏欣莹曹琪顾柏炜贾培敏顾龙君蒋慧陈竺陈赛娟
关键词:白血病ALL聚合酶链反应TEL-AML1融合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T细胞受体γ基因V-J结合部顺序的研究
1994年
本文应用T细胞受体γ基因的V_γ和J_γ引物对一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标本进行了DNA多聚酶链反应(PCR)的研究,应用不对称PCR以及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18个中国人ALL细胞的TCR_γ基因V-J结合部区域(N顺序),在中国人ALL中首次证明了TCR_γ基因的N顺序确实是克隆特异的。进一步,依据已经测序的N顺序,我们合成了几个白血病克隆特异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对4例ALL进行了微小残余病变(MRD)的研究,显示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1—0.01%。
董硕黄薇童建华王振义陈赛娟陈竺顾龙君李筱俊谢竞雄
关键词:白血病T细胞受体ALLΓ基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