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脏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罕见的肾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于肾脏的SFT临床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缺乏特征性表现,镜下细胞形态基本为长梭形,部分为卵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其主要特点为含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形成多量瘢痕。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34和CD99均(+),BCL-2(±)。结论发生于肾脏的SFT较为罕见,因缺乏特异性的术前诊断依据而极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林玲范钦和黄波涛
- 关键词:肾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及穿刺洗脱液降钙素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以及穿刺洗脱液降钙素对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组织学病理证实为MTC的细针穿刺标本,总结其细胞学形态特征;收集MTC组和对照组(甲状腺原发性恶性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以及穿刺洗脱液降钙素,并探讨它们在鉴别诊断MTC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MTC细针穿刺细胞学主要形态特征有:(1)细胞排列松散、黏附性差;(2)肿瘤细胞具有多形性;(3)浆细胞样细胞;(4)梭形细胞;(5)“胡椒盐”样染色质;(6)背景有淀粉样物。MTC组血清降钙素、血清癌胚抗原、穿刺洗脱液降钙素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熟悉掌握MTC细针穿刺细胞学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合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以及穿刺洗脱液降钙素有助于降低细针穿刺对MTC的误诊、漏诊率。
- 沈鑫朱云黄波涛林秀峰赵菁沈海燕
-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细针穿刺降钙素癌胚抗原
- Ⅰ期肺腺癌中不同高级别成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基因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根据WHO(2021)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初步探讨伴高级别成分Ⅰ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常见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收集785例Ⅰ期肺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维多利亚蓝弹力纤维染色,应用PCR法检测常见基因变异(EGFR/KRAS/ALK/ROS1/RET),分析Ⅰ期肺腺癌中不同高级别成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Ⅰ期肺腺癌785例,其中伴高级别成分者332例,不伴高级别成分者453例。伴高级别成分中1级腺癌7例,2级腺癌150例,3级腺癌175例。2级腺癌中伴2种高级别成分组的肿瘤细胞沿气腔播散、脉管侵犯和胸膜侵犯阳性率为61.5%、21.2%和26.9%,均显著高于伴1种高级别成分组(20.4%、7.1%和5.1%),在3级腺癌中伴2种及以上高级别成分组的气腔播散、脉管侵犯和胸膜侵犯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级腺癌中伴1种高级别成分的微乳头组气腔播散阳性率(39.0%)显著高于复杂腺体组(9.3%)和实体组(0),复杂腺体组与实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级腺癌中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伴2种及以上高级别成分者167例,其中复杂腺体合并微乳头74例(44.3%),复杂腺体合并实体67例(40.1%),微乳头合并实体8例(4.8%),伴3种成分18例(10.8%)。复杂腺体合并实体组胸膜侵犯和KRAS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ALK/ROS1/RET)阳性率为49.3%、28.3%,显著高于复杂腺体合并微乳头组(27.0%、8.6%)。砂砾体在高级别成分组的阳性率(24.7%)显著高于不伴高级别成分组(3.5%)(P<0.01),砂砾体在基因突变(EGFR/KRAS)组的阳性率(40.4%)高于无基因突变组(26.7%)(P<0.05)。结论 Ⅰ期肺腺癌中不同高级别成分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其侵袭性可能有不同的生物学背景,观察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诊断。
- 林玲刘彦魁涂秀芹过晓艳齐晓薇黄波涛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基因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沙粒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沙粒体(PB)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6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病理科377例具备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PTMC患者,采用ROC曲线、集群箱线图、单因素χ^(2)分析及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PB与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 ROC曲线显示,通过年龄和肿瘤总直径(TTD)预测PB的最优临界值为44岁和0.6 mm,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年龄<44岁(χ^(2)=21.220,P<0.001)、TTD≥0.6 cm(χ^(2)=6.549,P=0.01<0.05)、多灶(χ^(2)=6.643,P=0.01<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χ^(2)=88.622,P<0.001)的患者PB阳性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4岁、CLNM是P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集群箱线图显示伴有PB并发CLNM的PTMC患者趋向年轻化。结论 PTMC患者的PB与年龄和CLNM密切相关,年龄<44岁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PB,而有PB的PTMC患者CLNM更高。因此,推荐年龄<44岁且存在PB的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黄波涛邬宏恂朱云沈鑫王铁生蔡刚明顾晓波赵菁林秀峰沈海燕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年龄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冷冻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冷冻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为术中合理选择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本院2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冷冻病理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中心纤维化,病灶存在砂砾体和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中央区淋巴结有更高的转移率(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微小乳头状癌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灶中心纤维化(P<0.05)和乳头结构占优势(P<0.05)是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有病灶中心纤维化和/或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有更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术中应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 黄波涛林秀峰朱云戴军王铁生沈海燕赵菁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