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宗明

作品数:81 被引量:598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建筑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0篇混凝土
  • 15篇钢筋
  • 13篇载力
  • 13篇抗震
  • 13篇钢筋混凝
  • 13篇钢筋混凝土
  • 13篇承载力
  • 12篇地震
  • 9篇地震反应
  • 9篇型钢
  • 8篇应力
  • 8篇有限元
  • 8篇极限承载
  • 8篇极限承载力
  • 8篇剪力
  • 7篇型钢混凝土
  • 7篇受力
  • 7篇受压
  • 7篇抗震性
  • 7篇抗震性能

机构

  • 79篇重庆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教育部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建筑设计...
  • 2篇华艺设计顾问...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攀枝花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重庆市建筑科...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中国建筑西南...
  • 1篇中煤国际工程...
  • 1篇华森建筑设计...
  • 1篇石家庄一建建...
  • 1篇中机中联工程...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81篇黄宗明
  • 24篇杨溥
  • 15篇刘纲
  • 11篇程睿
  • 9篇陈滔
  • 9篇高永
  • 6篇傅剑平
  • 6篇陈名弟
  • 6篇崔佳
  • 5篇王耀伟
  • 4篇白绍良
  • 4篇王志军
  • 3篇周珉
  • 3篇梁莉军
  • 3篇何金峰
  • 3篇罗钧
  • 3篇赖明
  • 2篇岳笛
  • 2篇赵鸣
  • 2篇韩风霞

传媒

  • 1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0篇重庆建筑大学...
  • 8篇建筑结构
  • 6篇重庆大学学报...
  • 5篇建筑结构学报
  • 5篇工程力学
  • 5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江西化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偏心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的主要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1年
国外对偏心结构受地震动影响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影响偏心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反应的因素众多 ,目前对不同结构参数对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规律仍缺乏较一致的认识 。
王耀伟黄宗明
关键词:偏心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结构参数
空间钢管-板XX型节点静力性能参数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对空间钢管-板XX型节点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支管加载比例、几何参数和主管应力比对空间钢管-板XX型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板间的夹角不同时,支管加载比例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有很大差异;主管应力比无论正负均会引起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回归分析,考虑了节点板间的夹角和支管加载比例的空间影响效应,提出适用于该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孙波程睿郭薇何金峰黄宗明
关键词: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支管在轴向荷载作用下Q460C高强钢T型圆管节点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对8个支管承受轴向荷载的Q460C高强钢T型圆管相贯节点分别进行热点应力试验和疲劳试验研究,将热点应力试验结果与现有热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分析,通过疲劳性能试验观察疲劳裂纹的发展过程和疲劳破坏模式,并对比分析了CIDECT和DNV疲劳设计规范中圆管节点疲劳S-N曲线对于高强钢管节点的适用性。研究表明,疲劳裂缝首先出现在67.5°到90°附近应力集中较大的区域(鞍点附近),然后迅速沿着相贯线向冠点处发展,并在裂缝末端产生沿主管轴向的横向裂缝。通过试验结果与已有规范的对比分析表明,CIDECT建议的S-N曲线应用于支管承受轴向荷载的Q460C高强钢圆管节点的疲劳寿命预估在某些情况下是偏于不安全的,而DNV规范的计算值过于保守,因此同样也不适合于Q460C高强钢圆管节点的疲劳性能分析。
程睿陈阳崔佳黄宗明姚纪
关键词:S-N曲线
长期监测中结构温度效应分离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结构长期监测信号的多尺度特性,提出较为精确分离温度效应的自适应带宽滤波方法。按照多尺度分析思想,将温度和温度效应在日温差、年温差和聚然降温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展开,利用仅日温差效应与结构上的其他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具有不相耦合的特点,通过理论论证获得温度和温度效应具有线性相关特性,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滤波算法自适应改变日温差效应时间尺度的频率带宽,从而通过回归统计日温差和日温差效应达到精确分离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之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小波分析方法更能准确分离结构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为从长期监测信号中进行损伤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
刘纲邵毅敏黄宗明周晓君
关键词:多尺度分析温度效应自适应带宽粒子群算法
矩形钢套筒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2018年
进行了6个矩形钢套筒约束混凝土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矩形钢套筒能够对其内部混凝土形成有效约束,显著提高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力,使约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更加平缓,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验中钢套筒的应变和钢套筒内混凝土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给出了矩形钢套筒对混凝土横向有效约束力的计算方法,借用Mander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受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计算模型。将计算模型与试验的钢套筒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良好。
高龙高龙高永高永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套筒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应用仿生原理设计遮弹层及其抗侵彻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对木、贝壳珍珠层等自然复合材料强韧化的细观机理研究,应用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蜂窝状钢管约束混凝土遮弹层结构;并对构成该新型遮弹层结构中的单个构件—钢管混凝土短构件抗侵彻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然后,应用LS-DYNA程序对单个钢管混凝土短构件抗侵彻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仿真计算,表明钢管混凝土短构件比同强度的素混凝土构件的抗侵彻能力有较大提高。因此,由钢管混凝土短构件构筑的仿生遮弹层,将会增加其抗侵彻能力。
程华黄宗明石少卿刘颖芳
关键词:抗侵彻性能钢管混凝土仿生设计数值模拟
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2009年
针对特高压输电塔结构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考查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重点分析了腹杆加载比例、几何参数和主管应力比等对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腹杆加载比例为正时,节点极限承载力随其增大而显著降低;腹杆加载比例为负时,其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大;主管应力比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随腹杆加载比例的变化而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形成复合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回归分析,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该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程睿黄宗明崔佳王槐福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极限承载力
一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自动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自动监测系统,其包括应力实时监测模块、ANSYS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块、预警控制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和施工方案调整模块;应力实时监测模块包括传感元件、应变采集仪和...
刘纲黄宗明杨溥高永
文献传递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被引量:2
2004年
对一典型单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进行了结构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的施加较好地改善了楼板的受力状态,明显减小了楼板挠度,有效控制了裂缝的出现。板上施加预应力对梁、柱产生了有别于一般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影响,总体偏于不利。由于板跨较大,竖向荷载使梁截面承受的扭矩较大。一字形边柱其两主轴方向抗侧刚度相差较大。
张琳简斌黄宗明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受力性能
钢板带加强型型钢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进一步改善一字型内置竖向型钢混凝土低矮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和完成了2个剪跨比为1.0的钢板带加强型内置竖向型钢混凝土低矮剪力墙低周往复水平加载试验,并与1个未设置钢板带的内置竖向型钢混凝土低矮剪力墙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板带的设置使剪力墙的水平承载力有显著提升,极限位移角提高20%左右,满足了相关规范极限位移角大于1/100的要求;钢板带的设置使试件破坏模式发生变化,总耗能有大幅度提升;钢板带的设置要适度,不能过强,以免形成新的薄弱区。
陈默然高永周珉孙林高龙高龙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加载抗震性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