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文
- 作品数:20 被引量:27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效用论、互动论与幸福感:解读中国的“幸福悖论”被引量:7
- 2014年
- 回顾和梳理"幸福悖论"的两种主要范式,在中国情景下对其进行验证与分析。研究资料源于2012年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效用论和互动论两种范式均有较高的解释力,二者对解释不同收入群体的幸福获得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群体的幸福获得更多源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中上收入群体的幸福获得则主要归结为社会互动的增加。
- 丘海雄黄嘉文
- 关键词:幸福感幸福悖论效用论互动论
- 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05的数据分析
- 本文通过引入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将教育程度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也称教育回报效应),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时空结构下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教育程度对城市居民...
- 黄嘉文
- 关键词:教育程度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
- 文献传递
- 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基于2008年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调查的数据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2008年珠三角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运用Kaplan-Meier存活函数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转工频繁,就业不稳定;初次转工间隔存在显著代际差异,"80后"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比"80前"老一代流动频率更高;两代外来务工群体分别遵循不同的转工流动路径。个人特征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因素对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风险率有显著影响,而组织性因素对老一代有显著影响。
- 周伦府黄嘉文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代际差异珠三角
- 外来务工人员转工再流动意愿的研究——基于珠三角的调查数据被引量:4
- 2012年
-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外来人口的再流动。本文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转工再流动意愿的研究发现,有相当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着转工再流动的意愿,且新一代外来务工群体比老一代更为强烈,转工是他们的一种流动表达方式,其本身就表现出一种个体的选择性及工作组织的排斥性。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个人特征变量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转工再流动意愿的主导因素,组织性因素变量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获得流动提升。
- 周伦府黄嘉文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影响因素
- 农村青年的基层政治信任来源:制度还是文化?被引量:5
- 2019年
- 政治信任是新时代评价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指标。运用“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数据,分析农村青年基层政治信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青年人处于价值观形塑的重要阶段,农村青年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价值观念,他们的政治信任程度略低于农村普通居民。在影响因素方面,制度绩效是农村青年基层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政治绩效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绩效。相比较而言,文化因素对他们基层政治信任的影响十分有限,仅有社会信任与政治信任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推行基层民主政治改革有助于强化农村青年的政治觉悟,并提升政治绩效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力,但并未对他们的民主价值观产生根本性作用。
- 黄嘉文赵静
- 关键词:农村青年文化视角
- 相对收入、社区参与和中国城市居民幸福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被引量:8
- 2015年
-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促使个体的经济地位出现分化,并导致不同收入群体产生"断裂"的心理体验。基于此,本研究延续"伊斯特林悖论"的讨论,运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情景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与个体幸福感呈现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不同收入群体的幸福获得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资源匮乏产生的贫困状态诱发他们的不幸感,然而,由相对收入形成的"优越"心理却能起到"补偿性"的修复功能。对比之下,高收入群体对幸福的追求摆脱了"生存—经济"的满足诉求,逐步转向其他非物质层面,社区参与通过给予个体情感支持、社会联系以及责任义务,成为高收入群体幸福获得的重要来源。
- 黄嘉文
- 关键词:幸福感社区参与不同收入群体
- 白领女性“健康自主”行为的实践与反思——一项基于日常饮食生活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城市白领女性"健康自主"的涵义是通过强调身体保健来表现自我价值,其"健康自主"的实践则体现在对生活的自我控制上。而在现代风险社会中,所谓的"健康自主"仅是一种"身体物化"的过程,因此,健康的获得不能仅靠个体,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显得更为重要。
- 黄嘉文
- 关键词:女性保健国家角色
- 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 一项基于CGSS2005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2
- 2013年
- 本文基于幸福研究的社会经济视角,通过引入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将教育程度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也称教育回报效应),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程度与城市居民幸福感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拥有中专、高中和大学以上学历的个体是最幸福的。在不同的空间条件下,无论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还是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教育回报对城市居民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教育回报在高等教育扩招前对城市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高等教育扩招后,这种影响效应则变得不显著。
- 黄嘉文
- 关键词:教育程度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
- 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一项基于CGSS2005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基于幸福研究的社会经济视角,通过引入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将教育程度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也称教育回报效应),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 黄嘉文
- 关键词:教育程度实证分析入水经济视角中介变量
-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及其代际差异被引量:18
- 2015年
- 运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代际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大多数流动人口感觉生活幸福,与户籍人口的幸福体验没有显著差异。新生代流动人口正值追求梦想、自我实现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幸福的积极体验明显高于老一代流动人口。(2)经济诉求、权利保障和公平正义构成了流动人口追求幸福的实质内涵。社会融合因素的影响效应甚微,城乡差距的曝光度和城市固有的社会歧视导致流动人口产生强烈的剥夺感和不幸感。(3)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权利保障因素对不同代际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差异。基于此,在政策层面,提高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需要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面向,关注群体内部分化,针对不同需求层次,构建差异化的幸福建设体系。
- 黄嘉文
- 关键词:流动人口幸福感经济收入权利保障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