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俊锋

作品数:46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病毒
  • 20篇肝炎
  • 16篇慢性
  • 16篇抗病毒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11篇干扰素
  • 10篇细胞
  • 9篇慢性乙型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抗病毒治疗
  • 9篇病毒治疗
  • 8篇聚乙二醇干扰...
  • 8篇丙型
  • 8篇丙型肝炎
  • 7篇慢性丙型
  • 7篇慢性丙型肝炎
  • 6篇血清
  • 6篇阳性
  • 6篇聚乙二醇

机构

  • 4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碳世纪科...
  • 1篇北京雷根生物...

作者

  • 45篇鲁俊锋
  • 31篇陈新月
  • 24篇马丽娜
  • 22篇柳雅立
  • 20篇金怡
  • 18篇何智敏
  • 13篇曹振环
  • 7篇郑燕红
  • 7篇张永宏
  • 6篇任珊
  • 6篇吴昊
  • 5篇郭丹丹
  • 5篇画伟
  • 4篇李敬云
  • 4篇任姗
  • 4篇于海滨
  • 4篇李金娥
  • 3篇李珏
  • 3篇耿楠
  • 3篇胡中杰

传媒

  • 6篇传染病信息
  • 3篇北京医学
  • 3篇2013北京...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肝脏病杂...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第五届慢性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传染病网络动...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比夫定干预的HBV携带者分娩后基于Peg-IFN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干预的HBV携带者分娩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Peg-IFN 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1至2012.10期间我院就诊45例HBeAg...
鲁俊锋杜晓菲金怡任珊何智敏柳雅立马丽娜陈新月
关键词:分娩后抗病毒治疗
HIV-1临床毒株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鉴定
目的:从晚期AIDS患者中分离培养HIV-1毒株,对其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了解我国临床HIV-1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以期探讨HIV-1生物学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方法:收集6例AIDS晚期患者的静脉全血...
鲁俊锋李敬云李珏李韩平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吴昊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学检验病毒培养基因型鉴定
文献传递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IHC按照个人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HBV DNA〈20 IU/mL者仅予Peg IFNα-2a,≥20~〈2 000 IU/mL者予Peg IFNα-2a联合ADV,疗程96周。但若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24周,总疗程虽不到96周,也可提前停药。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影响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84例IHC患者,治疗组112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8%(32/104)、26.0%(27/104),96周时上升至45.2%(47/104)和38.5%(40/104);对照组治疗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均为1.5%(1/68),无HBsAg血清学转换者;治疗组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66,P〈0.01)。基线(OR=2.313,95%CI:1.258~4.251,P=0.007)、治疗12周(OR=3.159,95%CI:1.826~5.466,P〈0.01)及24周(OR=3.347,95%CI:2.050~5.465,P〈0.01)的HBsAg定量,治疗12周(OR=5.343,95%CI:2.085~13.689,P〈0.01)及24周(OR=4.855,95%CI:2.380~9.902,P〈0.01)HBsAg下降幅度,治疗12周ALT是否升高(OR=3.520,95%CI:1.369~9.052,P=0.009),均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eg IFNα-2a治疗IHC可获得较高HBsAg清除率或血清学转换率,而且安全性良好。治疗12、24周HBsAg下降显著,同时伴有12周ALT升高,预示可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
曹振环柳雅立马丽娜鲁俊锋金怡何智敏耿楠郑燕红陈新月
关键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趋化因子IP-10水平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生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水平的关系。方法入组的难治性CHC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评估抗病毒疗效。用Luminex技术检测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血清趋化因子IP-10水平。结果 75例难治性CHC患者中,2例治疗至24周脱落,其余患者均完成48周治疗,随访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为68.49%(50/73)。75例难治性CHC组患者基线血清IP-10水平高于11例正常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者、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omplete 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cEVR)者和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基线IP-10水平显著低于未获得应答者(P=0.020,0.003,0.002)。另外比较SVR者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IP-10水平,发现抗病毒治疗过程中,IP-10水平逐渐减低。其中治疗12周时IP-10水平明显低于基线、治疗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6)。结论基线IP-10低水平有利于获得病毒学应答。获得SVR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IP-10水平显著减低。
郭丹丹张永宏马丽娜柳雅立鲁俊锋金怡何智敏郑燕红陈新月
关键词:肝炎丙型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疗效
一种胆汁引流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胆汁引流装置,其包括:第一引流管,用于置入肝总管内将胆汁引出,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第一端分为两个第一分支,两个所述第一分支用于置入左肝管和右肝管,每个所述第一分支的末端分为两个第二分支,四个所述第二分支分别置入...
张海涛覃岭马晓鹏孙力波鲁俊锋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特征
2022年
目的 分析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比较分娩后不同ALT水平组孕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52例,妊娠28周给予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抗病毒干预,分别于LdT干预前(基线)、分娩前(2周)及分娩后(6周)进行生化、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测,同步留取相应时间点外周血标本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并分析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 52例患者分娩后6周ALT水平均值明显高于LdT干预前和分娩前,其中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ULN)者达28.8%(15/52例);与LdT干预前相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平均降幅达(3.68±0.79) lg IU/ml;HBsAg和HBeAg水平在分娩前后无明显变化。与分娩后ALT <2倍ULN组相比,ALT≥2倍ULN组的IFN-γ水平在LdT干预前呈低水平表达,分娩后呈高水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84,P=0.022;Z=2.223,P=0.026);2组间IL-2、IL-4、IL-6、IL-10、TNF-α在LdT干预前、分娩前及分娩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后部分患者ALT明显升高,结合分娩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提示分娩后可能出现免疫功能增强并打破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这或许有利于分娩后的抗病毒治疗,但仍须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鲁俊锋祖红梅王莉林刘丹马丽娜郑素军陈新月胡中杰
关键词: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前分娩后细胞因子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突变/准种与HBeAg和HBV DNA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P-CHB)HBV前C/BCP突变/准种及其与HBe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面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20例eP-CHB患者进行前C/BCP突变检测,其中24例患者进行前C/BCP区扩增、克隆,同步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分析前C/BCP突变/准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220例eP-CHB患者中,HBV前C/BCP总突变率为70.0%(154/220),前C/BCP共同突变率为18.2%(40/220),前C突变率为30.9%(68/220),BCP突变率为57.3%(126/220)。HBV DNA≥5 lgIU/ml患者上述4种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DNA<5 lgIU/ml者,其中前C/BCP总突变和BCP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16,χ^2=5.081、P=0.024)。HBeAg水平越低(<500 COI、500~1000 COI和>1000 COI共3组患者比较),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38、17.291、16.263、22.164,P均<0.001)。HBV DNA≥5 lgIU/ml患者中,HBeAg水平越低,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3、19.654、16.727、29.119,P<0.001)。准种检测中,前C区高突变组患者HBeAg水平低于低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P=0.017),前C、BCP高突变组与低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4、P=0.462,t=0.893、P=0.317)。结论eP-CHB患者中仍存在广泛的前C/BCP突变。高HBV DNA、低HBeAg表达者,前C和BCP突变的发生率较高;前C区突变株在准种中比率高者更影响HBeAg的表达。推测前C/BCP突变可能是eP-CHB出现低HBeAg、高HBV DNA,并导致抗病毒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的原因。
鲁俊锋李金娥柳雅立金怡马丽娜胡中杰陈新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准种
CBL-PBL整合教学法在肝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分析在肝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作用。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90名见习生资料,其中,45名见习生作为常规组,开展传统带教模式,45名见习生作为观察组,开展CBL-PBL整合教学法。对每组见习生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技能得分以及各时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量表得分、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见习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教学后两组组内系统思维、循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分均高于教学前,教学后观察组见习生系统思维、循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教学后同组组内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学习意识、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行为得分均高于教学前,教学后观察组见习生评价、人际关系技能、学习意识、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行为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肝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CBL-PBL整合教学法,能够提升见习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临床思维以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发挥良好效果。
鲁俊锋孙力波
关键词:教学见习肝病科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辅助性T细胞(helper T,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5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的CHC患者(CHC组)的抗病毒疗效进行评估。用Luminex技术检测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血清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2、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和IL-13)水平,并与1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C组绝大多数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仅TNF-α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获得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患者(ETVR组)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在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均高于未获得ETVR的患者(nETVR组)(P<0.05),TNF-α水平在基线和治疗4周均高于nETVR组(P<0.05);ETVR组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在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均低于nETVR组(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过程中Th1类细胞因子优势反应有利于获得病毒学应答。
郭丹丹张永宏马丽娜柳雅立鲁俊锋金怡何智敏画伟郑燕红陈新月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辅助性T细胞(helperT)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入组CHC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评估抗病毒疗...
郭丹丹陈新月张永宏马丽娜柳雅立鲁俊锋金怡何智敏画伟郑燕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