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本勇

作品数:47 被引量:40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4篇地震
  • 19篇震灾
  • 18篇地震灾害
  • 7篇碳排放
  • 7篇国际贸易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家庭
  • 5篇家庭
  • 4篇灾害
  • 4篇灾区
  • 4篇宁洱6.4级...
  • 4篇民众
  • 4篇风险评估
  • 4篇脆弱性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建筑
  • 3篇房屋
  • 2篇地震应急
  • 2篇遥感

机构

  • 33篇中国地震局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天津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山东建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杜伦大学

作者

  • 46篇魏本勇
  • 17篇苏桂武
  • 12篇齐文华
  • 10篇方修琦
  • 8篇王媛
  • 4篇刘峰贵
  • 4篇杨会民
  • 4篇孙磊
  • 3篇张文佳
  • 3篇田青
  • 3篇聂高众
  • 3篇范熙伟
  • 2篇张海峰
  • 2篇马玉玲
  • 2篇张素灵
  • 2篇张迪
  • 2篇董翔
  • 2篇侯光良
  • 2篇刘新圣
  • 2篇谭庆全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灾害学
  • 2篇中国地震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北京测绘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以2002年为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为满足对外出口需求而在国内和国外引起的碳排放约288.22~330.49MtC,其中国内出口排放261.19MtC,约占当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3.45%;大部分部门的出口碳排放主要是由国内排放所贡献,进口再出121排放对总出151排放的平均贡献率在9.38%-20.97%之间。中国单位产值出口的平均碳排放为0.093~0.106kgC,其中0.084kgC是在国内排放;碳密集部门多集中于重化工业、交通运输和部分轻工业。将来一方面,中国不宜增加高耗能行业的出口;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也应积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生产技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减排行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张学珍杨会民
关键词:国际贸易碳排放能源消费
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被引量:35
2011年
对国际贸易产生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对隐含碳的研究。以中国2005年为例,对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估算,应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隐含碳净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因生产排放碳量远大于其消费需要排放的碳量,从国外净转移到中国的隐含碳为395.66MtC;净转移隐含碳影响因素中强度效应(进出口商品完全碳排放系数差异)贡献率为60%,规模效应(进出额差异)贡献率为55%,结构效应(进出口结构差异)贡献率为-14%,此结果表明中国相比国外的高碳排放强度是造成目前碳转移额外增加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构效应发现中国主要净出口行业大部分不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而净进口行业却主要由高碳排放强度行业构成,特别是与碳排放密切相关的能源行业居净进口行业首位。
王媛魏本勇方修琦和夏冰杨会民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隐含碳
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前中国的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有很多,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总的结论和计算出的变化趋势类似。造成碳转移量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排放强度的测算模型不同,二是对于中国加工贸易转移碳排放的认识不同。测算避免转移排放量时,如果不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在某些年份(如2002年)甚至会得到"中国是碳转移的净进口国"的结论。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的年份,与强大的规模效应相比,几乎所有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都可以忽略,不会影响"中国是碳转移的净出口国"的最终结论。鉴于规模效应是主导原因,出口贸易量与出口碳排放份额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对测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19%稳步增长到37%,出口碳排放的相对份额从18%~23%增加到33%~35%是相对合理的结果。
方修琦王媛魏本勇王文琴
关键词:不确定性
国外灾害行为研究:缘起、议题和发现被引量:6
2018年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国外灾害行为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灾害认识、致灾因子灾害认识和灾害社会生成认识下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对于理解灾害社会影响、推动灾害研究发展和促进社会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回顾灾害行为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基础上,主要梳理国外民众层面灾害研究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指出面对我国灾害多、分布广、损失重的社会现实,研究灾害行为模式、特点及其社会心理机制之于我国而言同样具有广阔的背景基础和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孙磊齐文华邓砚魏本勇
关键词:灾害研究民众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小五台山地区189年以来2-5月的降水量
<正>树木年轮是获取过去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华北地区,因为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而较难保存较长的树木年轮记录。本文利用取自小五台山地区百年以上的树轮宽度资料,通过分析小五台山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魏本勇李亚楠严晓丹方修琦朱海峰李吉利
关键词:降水量小五台山
文献传递
2010年青海玉树M_S7.1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根据3次赴青海玉树MS7.1地震灾害现场进行的考察和调查,结合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从地震致灾成害、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多种角度,总结分析了玉树7.1级地震灾害在正反两个方面的一些整体特点。致使灾情严重和加大救援与重建难度的特点是:地震震中与居民点间的叠加效应和灾害分布的构造控制效应明显,灾害严重,灾区广大,重灾区集中;环境恶劣,高寒缺氧,救灾难度大;建筑物抗震能力低,破坏严重;生命线系统单薄而脆弱,生命线震害的连带影响大;城镇人口建筑密集,缺乏避难场地;民众受教育水平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防震减灾知识匮乏,影响救灾效率。利于减轻灾害影响和利于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的特点主要是:民众自有帐篷多且游牧民族习惯于帐篷生活,便于安置,并能很快适应;宗教氛围浓郁,当地僧侣和寺院在抗震救灾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宗教信仰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将更加持久、深远。初步归纳总结了减轻青藏高原地区地震灾害的部分经验与启示。
齐文华苏桂武魏本勇达杰尕松拉达才旦卓玛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震害特点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风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将遥感技术用于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不仅能保证建筑物类型和数量调查更新的时效性,而且有利于进行不同时期损失风险的对比分析,以便揭示震灾损失风险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高分辨率建筑群的遥感影像特征,设计了一套提取建筑物属性信息(高度和面积)的方法,并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其可行性;将提取的建筑群属性信息与传统的震灾风险分析模型相结合,即可实现对研究区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以唐山市区和9个乡镇2009年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它们的属性信息,在设定地震烈度情景下,分析了这些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
齐文华苏桂武张素灵刘新圣魏本勇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地震灾害脆弱性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效能评估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实际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避难场所综合服务效能指数,对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服务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其综合服务效能大体可以分为4个层级,综合服务效能最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北京市避难场所总体分布与人口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其总体设计容量远低于需求容量,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京市主城区基本都是避难场所服务配置缺口面积较高的区域。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加强避难场所布局与人口避难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是提高应急避难场所服务效能的根本途径。
魏本勇谭庆全李晓丽
关键词:避难场所疏散
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家庭际差异--以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区为例
灾害已被认为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提高人类自身的灾害响应能力与适应水平,以不断降低其自身的灾害脆弱性、进而降低灾害风险,已被认为是当前人类社会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而科学地感知/认知灾害又被认为是人们有效响应/适应...
魏本勇苏桂武
关键词:地震灾害农村家庭
中国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风险刍议被引量:3
2009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陆路交通的密度、长度和搭乘陆路交通工具的物资和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增加,交通客流和物流的增多也使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通过数据统计、GIS方法,对我国陆路交通干线(公路、铁路)的密度和过去死亡人口和自然灾害损失的模数进行叠合分析,认为在自然灾害频次和灾种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陆路交通干线的极端灾害事件日益增多,中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因子在地域分布上中、东部高,西北部低。我国目前众多的极端灾害事件对交通干线的影响,是因为对交通干线的风险因子识别研究不足,应该从节点城市、干线路段和区域交通网络三个方面对陆路交通干线自然灾害的风险展开研究。
刘峰贵马玉玲魏本勇张镱锂侯光良周强张海峰
关键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