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雪

作品数:22 被引量:2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成矿
  • 10篇矿床
  • 6篇滇西
  • 5篇岩浆
  • 5篇金矿
  • 4篇滇西北
  • 4篇同位素
  • 4篇晚白垩世
  • 4篇金矿床
  • 4篇矿物
  • 4篇白垩世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铜矿
  • 3篇成矿物质
  • 3篇成矿物质来源
  • 3篇成矿系统
  • 3篇成矿作用
  • 2篇岛弧
  • 2篇地体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云南黄金矿业...
  • 1篇云南省地矿局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22篇高雪
  • 13篇杨立强
  • 8篇和文言
  • 5篇邓军
  • 4篇孟健寅
  • 4篇张良
  • 4篇邱昆峰
  • 3篇闫寒
  • 2篇张智宇
  • 2篇李楠
  • 2篇李建新
  • 2篇李瑞红
  • 2篇孙诺
  • 2篇张静
  • 1篇李楠
  • 1篇张闯
  • 1篇刘学飞
  • 1篇雷时斌
  • 1篇张之武
  • 1篇张逸鹏

传媒

  • 11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黄金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旬红山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下地壳部分熔融与Cu-Mo成矿作用
杨立强孟健寅邓军闫寒高雪
文献传递
义敦地体白垩纪后俯冲花岗岩成矿多样性:氧逸度和成分约束
<正>义敦地体东、西分别以甘孜-理塘和金沙江缝合带为界,夹持于松潘-甘孜地体和羌塘地体之间;北起赠科,南抵中甸,南北延伸约500km,以28°30’N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带。义敦地体白垩纪成矿作用由南向北存在多样性:北义...
高雪杨立强
文献传递
滇西马厂箐复式岩体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6
2015年
滇西马厂箐铜矿区含矿斑岩体中的暗色包体与其寄主富碱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的特征。寄主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65.10%-70.60%,Al2O3为14.65%-17.55%,Mg O为0.80%-1.70%,Ca O为0.43%-1.92%,Na2O+K2O为8.25%-12.23%。受混染包体Si O2为62.50%-77.30%,Al2O3为10.00%-15.70%,Mg O为0.75%-3.82%,Ca O为0.86%-2.15%,Na2O+K2O为7.68%-10.22%。二者稀土配分曲线都是典型的右倾型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寄主岩具有高Sr(392.00×10^-6-919.00×10^-6)、低Y(10.10×10^-6-17.10×10^-6)、低Yb(1.00×10^-6-1.40×10^-6),高Sr/Y(33.24×10^-6-104.43×10^-6)、高(La/Yb)N(36.08×10^-6-89.09×10^-6)特点;暗色包体也具有高Sr(314.00×10^-6-652.00×10^-6),低Y(7.20×10^-6-15.10×10^-6)、低Yb(0.60×10^-6-1.50×10^-6)特征。通过对混染MME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对未混染或弱混染包体的研究资料,提出马厂箐复式岩体和其中的MME可能与该地区地幔玄武岩的底侵作用有关,而这种玄武岩底侵导致的不同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马厂箐铜矿的部分成矿条件。
张广宁邓军叶锦华孙诺和文言刘江涛高雪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滇西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
2023年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出了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和未来方向。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立约束和综合解释,不仅开拓了岩石圈物质组成研究的新思路,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可信的结果。逼近实际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这就需克服单一资料和方法各自的局限性,由单一手段向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来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据此提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和“反馈修正、不断逼近”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的多学科综合示踪研究流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恢复不同时期的构造格架和对应的物质组成,示踪其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演变过程。
杨立强和文言和文言高雪李楠李楠邱昆峰张良马强苏玉平张智宇张智宇
关键词:地球物理反演
义敦岛弧晚白垩世斑岩成矿系统被引量:38
2015年
义敦岛弧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及其相关成矿系统发育,呈南北向展布,且由北向南呈规律性变化,形成北段昌台弧、中段乡城弧和南段中甸弧3个子系统:(1)北段昌台弧发育97~93Ma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基和矽卡岩型锡矿床,岩体侵位于乡城-格咱断裂与甘孜-理塘断裂的交汇地带,表现了较宽的主量元素变化范围,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的过铝质系列,稀土配分模式较平坦、具有负Eu异常,锡矿化多发育于岩体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2)中段乡城弧乡城-格咱断裂两侧发育大量85~77Ma的花岗(斑)岩及斑岩-矽卡岩型Sn-Pb-Zn-Ag多金属矿床,主体岩相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是碱性、分异程度高的酸性岩,具典型钾质演化系列,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接触带中,从花岗岩向外为Sn→Pb-Zn,垂向上由深部到浅部依次为含Sn磁铁矿→Sn→Sn-Pb-Zn-Ag;(3)南段中甸弧发育呈岩株出露的88~78Ma的二长花岗斑岩及斑岩-矽卡岩型Cu-Mo-W多金属矿床,休瓦促和热林花岗斑岩体侵入上三叠统喇嘛亚组、拉纳山组砂板岩中,主要发育蚀变花岗岩型和热液石英脉型矿体;红山花岗斑岩体侵入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中,主要发育矽卡岩型矿体。斑岩体中发育角闪石斑晶,铝饱和指数小于1.1,Zr、P与SiO 2呈显著负相关,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与晚三叠世同俯冲的弧花岗岩相比,晚白垩世花岗(斑)岩明显偏酸性(SiO 2含量范围为65.06%~76.30%)、富碱质(K2O+Na2O含量范围为6.55%~10.77%)和铝饱和(A/CNK=0.72~1.13);岩浆源区深度变浅,且花岗(斑)岩源区从昌台弧(Eu/Eu*=0.20~0.66,εNd(t)=-6.90^-5.30,εHf(t)=-0.6~1.9)→乡城弧(Eu/Eu*=0.04~0.18,(87Sr/86Sr)i=0.7110~0.7250,εNd(t)=-8.40^-5.54)→中甸弧(Eu/Eu*=0.14~0.88,(87Sr/86Sr)i=0.7075~0.7092,εNd(t)=-8.50^-5.76,εHf(t)=-9.5^-2.2)呈现由中-酸性变沉积地壳到
杨立强高雪和文言
关键词:氧逸度义敦岛弧
再论三江特提斯复合成矿系统被引量:26
2020年
复合造山与复合成矿是中国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典型特色,其复杂的成矿物质来源、多变的构造驱动机制、丰富的成矿作用类型以及多期的活化改造过程一直是区域成矿理论研究的热点。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是中国复合造山的典型缩影,其经历了古生代与中生代原-古-中-新特提斯增生造山和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复合造山演化时空格架。为系统阐释复合造山背景下的复合成矿作用,更科学地指导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在详细解析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的基础上,依据成矿系统理论划分出与增生造山相关的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新特提斯和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挤压褶皱、拆沉伸展、挤压走滑、伸展旋扭等成矿系统;发现复合成矿作用显著,并识别出四类5个主要复合成矿系统,包括昌宁-孟连带增生-碰撞造山海底喷流(VMS)型Pb-Zn-Cu+岩浆热液型Mo-Cu、义敦岛弧和腾冲-保山地块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兰坪盆地碰撞造山盆地卤水(MVT)型Pb-Zn+岩浆热液型Cu-Pb-ZnAg和扬子西缘碰撞造山富碱斑岩Au-Cu-Mo+造山型Au;详细解剖各复合成矿系统组成要素和形成机理,据此凝练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即指复合造山构造转换时空域中不同时期多种成矿作用或者同一时期不同成矿作用复合形成的地质系统;提出构造转换复合于早期岛弧带或者裂谷带是形成复合成矿系统的主要机制。
邓军王庆飞陈福川李龚健李龚健杨立强王长明张静张静孙祥高雪和文言高雪郑远川刘学飞郑远川邱昆峰
关键词:矿床成因成矿系统
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鞘褶皱的变形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在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上发现鞘褶皱垂直于最大主应变轴X轴和垂直于中间应变主轴Y轴的切面,并对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鞘褶皱所反映的韧性剪切作用方向大致为SSE方向150°~160°,且晚于铁岭组大理岩的形成时间。
张逸鹏高雪张祥恒
关键词:房山岩体韧性剪切带
滇西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石榴子石特征被引量:33
2014年
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新探明的铜矿床之一,目前探明铜金属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与由侵入岩和大理岩直接接触形成的典型矽卡岩矿床不同,红牛铜矿床是隐伏岩体远程矽卡岩化的产物,其矽卡岩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通常相间排列,且距离岩体较远,大理岩中可见粗粒石榴子石和硅灰石,矽卡岩中常见大理岩捕掳体。根据矽卡岩矿物组合可将该矿床矽卡岩类型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或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符山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阳起石-绿帘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和绿帘石矽卡岩,其中以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硅灰石矽卡岩为主。石榴子石是最重要的矽卡岩矿物,分布广泛、颜色变化大,且石榴子石矽卡岩中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化最好。本文通过对0ZK10、3ZK11和7ZK16钻孔岩芯的地质编录,查明石榴子石在红牛铜矿床的空间分布和矿化特征,采集该矿区新鲜的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和角岩磨制成光薄片,开展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工作,观察石榴子石的颜色、粒度、结构、光性等岩相学特征,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红牛铜矿床石榴子石集中产出于矽卡岩中,少量产出于矽卡岩化大理岩和角岩中,具有明显的两期。早期石榴子石分布广泛,多呈褐色-红褐色,非均质性,异常干涉色,粒径一般在0.2~4mm之间,半自形-自形中细粒结构,韵律环带发育。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18%~37.69%、CaO为33.34%~36.35%、Al2O3为3.64%~13.69%、FeO为11.90%~24.18%、MgO为0.00%~0.08%,FeO和Al2O3含量变化呈负相关,SiO2和CaO含量变化整体呈正相关。石榴子石端员组分总体以钙铁榴石(36.88%~82.36%)为主,其次为钙铝榴石(16.59%~60.75%),还有少量的�
高雪邓军孟健寅闫寒李建新杨春海孙诺魏超
关键词:石榴子石物理化学条件滇西
一种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建立了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克服了单一方法各自的局限...
杨立强和文言高雪王偲瑞李楠邱昆峰张良马强苏玉平李大鹏张智宇于红
云南省云县西掌金铜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
2014年
西掌金铜矿床位于云南省云县—景洪火山弧Cu多金属矿带,是与印支期中酸性次火山岩密切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金铜矿脉主要受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产于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二亚段粗面玄武岩夹凝灰岩中。矿化主要集中在多期断裂构造复合与多阶段火山岩脉叠加部位。通过对西掌金铜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西掌村找矿靶区内Ⅰ号金异常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和正中闵毅涂国府付明银李国取高雪
关键词: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找矿方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