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贤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腺
  • 6篇微循环
  • 5篇胰腺微循环
  • 4篇胰岛
  • 4篇腹膜
  • 3篇胰腺炎
  • 3篇微机
  • 3篇腺炎
  • 3篇解剖学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腹膜后
  • 2篇电镜
  • 2篇血管
  • 2篇血液
  • 2篇三维重建
  • 2篇扫描电镜
  • 2篇微血管
  • 2篇细胞
  • 2篇筋膜
  • 2篇后间隙

机构

  • 17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汕头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高贤华
  • 5篇杨品华
  • 4篇周总光
  • 3篇姜苏明
  • 3篇雷清芳
  • 3篇张肇达
  • 2篇肖路加
  • 2篇周德明
  • 2篇程中
  • 2篇严律南
  • 2篇舒晔
  • 2篇欧可群
  • 2篇周德明
  • 1篇刘续宝
  • 1篇石传平
  • 1篇陈槐卿
  • 1篇赵纪春
  • 1篇曾勇
  • 1篇杨莉
  • 1篇田卫东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解剖学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和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研究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联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微血管树脂 /墨汁灌注扫描电镜 /光镜观察法、保留动态及组织信息在静态样本的微循环观察法、FITC标记红细胞 (FITC- RBC)荧光活体显微镜观察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微血管三维重建法 ,对 11例男性尸体、40只猴、2 4只狗、62只鼠、2 4只兔的胰岛血液引流通道与胰腺外分泌腺泡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不同动物的内分泌胰岛血液主要经胰岛的三种类型输出血管引流至不同的外分泌腺泡区域 ,灵长类的部分胰岛血液还引流至邻近的小胰岛 ,研究者根据胰岛引流系统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及命名 :1连续型引流系统 ,所有胰岛具有这类引流 (输出 )管道 ,其管径细 ,行程短、引流至胰岛周围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2聚合型引流系统 ,为部分胰岛所有 ,其管径粗、行程长 ,引流至远离胰岛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3跨越型引流系统 ,为部分胰岛所有 ,其输出管道越过小叶间隔引流至另一胰腺小叶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而这一小叶往往没有胰岛存在。 4胰岛 -胰岛型引流系统 ,灵长类部分胰岛的血液通过胰岛 -胰岛型引流通道回流至邻近的小胰岛。结论 胰岛具有完善联系外分泌腺泡的引流系统 ,提示含有高浓度胰岛内分泌激素的胰岛血液可能对外分泌腺泡的机能?
周总光程中杨品华舒晔张肇达高贤华陈槐卿
关键词:胰腺微循环胰岛胰腺外分泌
中国临床解剖学进展
1993年
高贤华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
胰腺微循环的应用基础研究
周总光高贤华张肇达严律南杨品华
与胰腺机能、胰腺疾病病因病理密切相关的若干胰腺微循环基础问题至今不清。该项目创用新的胰腺微循环研究法,对胰腺微循环的应用基础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重要发现与创新:(1)在国内外提出了胰腺小叶内动脉是终动脉的概念,从微循环角...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腹膜后间隙纵向联系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3
1996年
运用矢状断面解剖。整体层次解剖和光镜观察方法,在34具尸体标本上研究了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在纵向上的延伸,附着和通连,结果显示,(1)肾前筋膜其上下在不同部位与后腹壁腹膜愈合,肾后筋膜向上与膈下筋膜愈合,向下愈着髂腰筋膜,外侧与腹膜愈合;(2)肾周间隙向上伸入肝裸区,肾旁前、后间隙向上受阻于肾前、后筋膜与后腹壁腹膜和膈下筋膜的愈合处,(3)肾周间隙向下开放,延续盆部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深面及腹前外侧壁,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互不通连。
姜苏明高贤华雷清芳周德明闵鹏秋
关键词:肾筋膜腹膜后隙肾周间隙
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3年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对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的研究,促进了外科、妇产科手术和放射诊断工作的发展,但也留了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地方。70年代以来,CT,MRI 陆续投入临床使用,活体的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得以直接显示,给研究带来新的手段,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国内。
羊惠君高贤华
关键词:骨盆筋膜筋膜间隙
胰腺微循环形态学的应用基础研究
周总光高贤华杜渊欧可群肖路加
该项目采用创新的保留动态与活体信息于静态标本的微循环研究法,对40只猴的胰腺微循环形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在国内外该领域中尚无先例。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灵长类胰腺微循环形态学空白,在国际上受到重视。如:发现了胰岛-胰岛门脉...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动物实验
胰腺微循环的应用基础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胰腺微循环与胰腺内外分泌部的机能、胰腺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治疗以及疗效作用的实现密切相关。然而,由于胰腺组织自溶快、器官位置深以及实验方法学的限制,涉及胰腺微循环基础与临床的若干基本问题至今不清。项目研究组创用了保留动态与组织信息于静态样本的胰腺微循环研究法,结合选择性血液成份荧光标记胰腺活体微循环观察,对胰腺微循环的解剖与生理以及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微循环损伤进行了研究,历时十年。
周总光高贤华张肇达严律南严律南欧可群刘续宝杜渊
关键词:胰腺微循环急性胰腺炎胰岛血液成份胰腺疾病
CT断层图象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4
1994年
本研究采用体数据(VOLUMETRIC DATA)作三维数据结构,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微型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该系统采用病人CT扫描数据或断面图象,完全在微机上实现病人扫描部位图象的立体重建。这种源于病人实际结构的三维计算机图象,表面特征真实,内部结构,如皮肤、皮下组织、肌、骨等层次清晰,骨性标志明确。通过计算机可对重建的三维图像作任意方向旋转、剖切或逐层剥离,清楚地显示脑内的皮质、髓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内囊前、后肢和脑室系统以及脑水肿、脑肿瘤等病变图象。直观地了解肿瘤或病变波及的三维空间范围。可方便、准确地进行体内外结构的任意定点、定位和角度测量。对外科诊疗方案的制定和颅内定向手术的模拟和活体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实用意义。
李光明高贤华石传平杨莉
关键词:微机三维重建系统计算机图象CT外科学
腹膜后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0年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在解剖学、临床诊治和放射学诊断方面,都被认为是较困难和有争议的区域。在解剖学上,这一区域的筋膜及其界限一直难于确定,并且意见分歧。在临床上,腹膜后间隙的疾病,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的不典型和复杂性,误诊率高达25~50%,而且这一区域的疾病。
姜苏明高贤华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解剖学
人胰岛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1996年
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6例成人胰腺内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发现:成人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的分支──胰岛输入血管供应,根据其首先到达胰岛的部位不同将胰岛分为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所有胰岛的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均为连续型门脉血管;约1%的胰岛,其输出血管除形成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外,还可形成胰岛-胰岛门脉血管而到达附近的小胰岛,形成小胰岛毛细血管球。
杨品华高贤华
关键词:胰岛微血管扫描电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