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 作品数:17 被引量:138 H指数:8 供职机构: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红尾皇冠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2 2012年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 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 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伍俊 高强 杨浩 杨国梁关键词:繁殖 苗种培育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新暴发病病原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1 2015年 2010年,浙江湖州部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在幼体培育阶段,暴发了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新病害。从2个育苗场6个发病育苗池的发病幼体匀浆液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生长菌株(编号为NTH01、NTH02、NTH03、316D、316X、316C),菌落形态较为一致。取代表菌株NTH01,以浸泡方式进行人工回感,结果菌株NTH01能够导致幼体发病死亡,且症状与生产表现一致。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RNA与gyr 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关系构建,鉴定菌株NTH01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以阴沟肠杆菌omp 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对另外5株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该5株菌都是阴沟肠杆菌。2011年,对4个发病育苗场幼体与亲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病幼体中分离的优势菌检测呈阳性,亲虾肝胰腺与肠道组织检测到该菌存在,但亲虾不表现病症。对3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TH01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敏感,对发病幼体进行针对性用药,效果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是导致罗氏沼虾育苗期间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致病菌。 陈雪峰 杨国梁 高强 夏正龙 濮剑威 慎佩晶 黄振远关键词:罗氏沼虾幼体 阴沟肠杆菌 药敏试验 人工养殖与选育对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2年 为探讨人工养殖与选择育种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实验测定了孟加拉野生群体、缅甸野生群体、浙江养殖群体、广西养殖群体及选育群体"南太湖2号"共111只罗氏沼虾核糖体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基因序列,结果发现58个碱基变异位点,定义56个单倍型。在5个群体中,孟加拉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和核苷酸多态性指数Pi分别为7.186和0.0155),依次为缅甸野生群体、浙江养殖群体、广西养殖群体,选育群体"南太湖2号"遗传多样性最低(K和Pi分别为3.032和0.0065)。5个群体间配对Fst分析表明,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分化显著(P<0.01),选育群体"南太湖2号"不仅与野生群体遗传分化显著,同时还与广西养殖群体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系统树显示,孟加拉野生群体和缅甸野生群体聚为一支,浙江养殖群体、广西养殖群体和选育群体"南太湖2号"则聚为另一支。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和选育降低了罗氏沼虾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导致群体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 陈雪峰 杨国梁 孔杰 栾生 张宇飞 王军毅 高强 罗坤 宫金华 叶少群关键词:罗氏沼虾 遗传分化 罗氏沼虾缅甸野生原种rDNA-ITS区序列特征 被引量:4 2011年 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全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罗氏沼虾ITS1长度为1 070~1 150 bp,GC含量为51.4%~52.7%;5.8S长度一致为163bp,GC含量为55.2%;ITS2长度为484~545 bp,GC含量为53.4%~54.6%。序列比对显示,ITS1存在61处SNPs,其中C/T转换为28处(占45.9%),A/G转换为23处(占37.7%),A/T颠换为1处(占1.6%),T/G颠换为3处(占4.9%),C/G颠换为4处(占6.6%),A/C颠换为2处(占3.3%);ITS2存在15处SNPs,其中C/T转换为6处(占40%),A/G转换为5处(占33.3%),A/T颠换为1处(占6.7%),T/G颠换为2处(占13.3%),C/G颠换为1处(占6.7%)。整个ITS中微卫星序列(SSR)共有20处,其中ITS1中有14处,以(AG)n类型最多;ITS2中有6处,以(GA)n类型最多。人工查找结果发现,罗氏沼虾ITS1在181、390和781位点存在3处59 bp正向重复单元。个体内差异分析表明,罗氏沼虾ITS由于SSR重复数不同,而存在个体内差异。同源性分析表明,罗氏沼虾ITS1与海南沼虾(M.hainanense)同源性最高,为50.64%,而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同源性最低,为45.39%;5.8S与其他甲壳动物有着极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日本沼虾(M.nipponense)同源性达到100%;ITS2与日本沼虾同源性最高,为53.46%,而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的同源性最低,为42.53%。基于ITS构建的NJ树显示,罗氏沼虾与同属的日本沼虾聚为一支,与传统分类相符。 陈雪峰 杨国梁 王军毅 高强 宫金华 叶少群 张海鹏关键词:罗氏沼虾 内转录间隔区 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生长饲养试验研究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以Ca(H2P04)2·H20为磷源,配制含磷水平分别为0.18%(对照组),0.40%,0.71%,0.98%,1.38%和1.66%的6组等能等氮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体质量约为4.7g的幼鲟。经过8周的饲养后,对生长、饲料效率、成活率、幼鲟肌肉常规组成及脊椎骨灰分和钙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磷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直至0.98%组达最大,然后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磷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磷含量在0.71%~1.66%之间时,脊椎骨中灰分、钙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试验组(P〈0.05)。经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为维持史氏鲟幼鲟最佳生长和骨骼磷水平,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为0.88%~1.00%(占干饲料)。 文华 严安生 高强 刘伟 危起伟关键词:史氏鲟 磷 需要量 中华鲟幼鲟维生素C营养需要的研究 被引量:12 2006年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 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织VC含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V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组鲟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低于C119.5组,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VC含量达最高水平;C239.1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C239.1组SOD活性最低。根据平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做折线法分析表明,维持中华鲟最佳生长的饲料VC含量为108.5 mg/kg;肝脏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309.4 mg/kg;肌肉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273.3 mg/kg。 高强 文华 李英文 雍文岳 刘伟 罗晓松 蒋明 丁诗华关键词:中华鲟 维生素C 营养需要 罗氏沼虾高世代育种群体收获体重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 被引量:2 2017年 精确地估计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可以提高选择准确度和加速遗传进展。本研究构建了343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G7~G9育种群体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244个),测定了29523尾个体的收获体重。基于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verage information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AIREML)估计了G7、G8、G9和G8+G9 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方差组分。分析时采用了两种模型:(1)加性遗传效应模型,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A+C);(2)加显性遗传效应模型,进一步包括显性遗传效应(A+D+C)。结果表明,在A+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遗传力范围在0.046~0.082,为低遗传力水平(h^2≤0.15)。在A+D+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收获体重遗传力范围在0.063~0.096,显性方差组分比率范围为0.027~0.571。模型中包括显性遗传效应后,G8数据集收获体重遗传力的估计值变大,其余3个数据集的估计值变小。罗氏沼虾育种群体收获体重遗传力较低,表明需要引进性能优良的野生或改良群体,增加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丰富度;4个数据集显性遗传方差比率值变化较大,表明需要新的算法并利用更多世代数据提高其估计值的准确性。 强光峰 杨国梁 陈雪峰 孔杰 夏正龙 高强 罗坤 栾生关键词:罗氏沼虾 方差组分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病原肠杆菌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培育期主要细菌性病原阴沟肠杆菌omp A基因序列、产气肠杆菌gry B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发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设计的阴沟肠杆菌与产气肠杆菌检测引物能分别扩增出与预计大小一致的385 bp和201 bp的特异性片段,与其余供试菌株无交叉反应。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3 CFU/ml和102 CFU/ml。罗氏沼虾幼体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建立的检测方法也可直接对样品进行PCR检测,而无需细菌分离培养。本研究建立的阴沟肠杆菌与产气肠杆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可缩短检测时间,该方法的建立对罗氏沼虾幼体病原的快速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及无特定病原(SPF)群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陈雪峰 杨国梁 高强 夏正龙 濮剑威 慎佩晶 黄振远关键词:罗氏沼虾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PCR检测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组织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8年 以酪蛋白、明胶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成7组半纯化试验饲料,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0,50,100,200,500,1 000 mg/kg,考察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幼鲟生长及组织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并确定施氏鲟幼鲟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幼鲟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肥满度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200 mg/kg时,这些指标达到最高水平,随维生素E添加量的提高,其增重率、饲料效率、肥满度有显著降低(P<0.05),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幼鲟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水平随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添加量≥100 mg/kg时,肝脏中维生素E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当添加量≥200 mg/kg时,肌肉中维生素E水平也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幼鲟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而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100 mg/kg时,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对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施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要量为187.4 mg/kg。 文华 严安生 高强 刘伟 危起伟关键词:施氏鲟 维生素E 需要量 罗氏沼虾Rab11基因cDNA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发掘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免疫相关基因,研究Rab蛋白(Ras-related proteins in brain)在罗氏沼虾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研究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了罗氏沼虾Rab11基因全长c DNA序列,记为Mr Rab11。全长1381 bp,包括226 bp的5′UTR,511 bp的3′UTR和6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Rab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罗氏沼虾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蚤状溞(Daphnia pulex)、叶蝉(Homalodisca vitripennis)Rab11一致性分别为82%、83%和82%。软件预测,Mr Rab11编码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3.75 k D,等电点约为5.34。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Mr Rab11基因在罗氏沼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肠道。在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感染12h后,罗氏沼虾肝胰腺中Mr Rab11的表达量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推测这是Mr Rab11对阴沟肠杆菌的应激表达,Mr Rab11在肝胰腺中参与了罗氏沼虾免疫应答过程。 夏正龙 黄雪娜 黄振远 陈雪峰 高强 濮剑威 慎佩晶 彭菲 杨国梁关键词:罗氏沼虾 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