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俊朋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栓塞
  • 6篇化疗
  • 6篇肝癌
  • 5篇栓塞治疗
  • 5篇化疗栓塞
  • 5篇灌注
  • 4篇原发性
  • 4篇热化疗
  • 4篇肿瘤
  • 3篇动脉化疗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化疗栓塞治疗
  • 3篇化学栓塞
  • 3篇肝动脉
  • 3篇成像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治疗
  • 2篇砷剂

机构

  • 9篇河南省肿瘤医...
  • 9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3篇骆俊朋
  • 12篇黎海亮
  • 8篇郭晨阳
  • 8篇孟艳莉
  • 8篇胡鸿涛
  • 7篇姚全军
  • 4篇李祥
  • 3篇肖金成
  • 3篇张宏凯
  • 3篇邵楠楠
  • 3篇曲金荣
  • 3篇张建伟
  • 3篇刘翠翠
  • 2篇张首宁
  • 2篇李彦乐
  • 2篇宋涛
  • 2篇程洪涛
  • 1篇李靖
  • 1篇王立峰
  • 1篇宗登伟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 8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引导微波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化疗无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肝转移瘤微波消融治疗,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20~80W,持续时间5~30min。治疗后3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MRI,评价肝转移瘤的疗效。结果:共治疗51次,治疗肿瘤数目46个。21例患者肝脏肿瘤的最大长径总和减少,其中4例患者肿瘤消失,13例患者肿瘤的最大长径总和减少30%以上,有效率(CR+PR)为65.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0.8%,CT或MRI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或出现气化灶。微波消融后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1%(19例)、53.8%(14例)、26.9%(7例),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微创、有效。
姚全军黎海亮郭晨阳胡鸿涛孟艳莉骆俊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波消融CT引导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CT灌注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其CT灌注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术后标本中MVD及VEGF的表达。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CT灌注参数中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MVD、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CT灌注参数中BF、BV、MTT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为(128.81±50.05)和(105.55±43.18))ml/(100g.min)、(7.64±3.11)和(6.33±1.71)ml/100g、(5.62±1.97)和(7.16±3.3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8.32±5.39)和(9.66±2.46)ml/(100g.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PS值>10ml/(100g.min)为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5.8%、65.4%、2.77和0.06;VEGF及MVD值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2和0.384,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其中PS值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宋涛李祥张建伟骆俊朋黎海亮
关键词:食管肿瘤灌注成像淋巴结转移
经皮肝动脉热化疗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热化疗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热化疗灌注与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对照组常温下化疗灌注与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每组48例。治疗前完善患者各项基本检...
骆俊朋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
文献传递
三氧化二砷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共30例患者,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TACE后3d开始给予As2O3持续静脉滴注5h(10mg/d,14d为1个疗程),问隔2周,连续进行3~4个周期;B组为对照组,共30例患者,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TACE。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生活质量等指标及转移瘤大小、灶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26.7%(8/30),获益率60.0%(18/30),B组客观有效率为0,获益率16.7%(5/30),两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67,P=0.008;X2=11.915,P=0.001)。A组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4例,稳定18例,B组患者中改善0例,稳定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69,P=0.008)。肿瘤负荷与疗效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密切(Kendall相关系数为-0.765,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1,P〈0.001)。结论As20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孟艳莉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骆俊朋姚全军程洪涛肖金成
关键词:砷剂肿瘤负荷肺转移瘤
^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结合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Ⅱ型或Ⅲ型门静脉癌栓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34-70岁,平均(56±8)岁;肝内原发肿瘤1-15个(中位数为4个)。23例门静脉癌栓的平均直径为(20.5±1.5)mm,平均长度为(37.4±2.6)mm。所有患者均行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内原发病灶,同时经皮穿刺门静脉癌栓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癌栓。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处方剂量、所需粒子数、粒子的空间分布、粒子放射性活度、匹配周边剂量等参数,然后在CT监视下,依次在肿瘤的不同层面及位置植入^125Ⅰ粒子。结果每例患者动脉化学栓塞治疗次数1.0-6.0次,平均(3.1±0.4)次;门静脉穿刺粒子植入次数1.0-2.0次,平均(1.4±0.5)次;植入粒子数4-17枚,平均(7±1)枚。患者生存期3-24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患者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和69.6%(16/23)和60.9%(14/23)。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可以显著延长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姚全军孟艳莉骆俊朋程洪涛杨辉李文亮
关键词:门静脉化学栓塞治疗性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吞咽困难患者,其中喉癌14例,食管-纵隔瘘18例,颈段食管癌35例。22例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45例行X线引导下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 d、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术后1个月胃造瘘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鼻-胃营养管置入组(P<0.05)。术后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造瘘组的治疗费用为鼻-胃营养管置入组的2.6倍。结论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营养管置入术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安全、有效,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优于营养管置入术,但费用较昂贵。
姚全军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孟艳莉骆俊朋李亚楠
关键词:胃造瘘X线引导
CT和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癌射频治疗后射频边缘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细胞癌(HCC)射频治疗后射频边缘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40例(47个病灶)接受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后射频治疗的HCC患者多次复查的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及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采用5分制(5分:肯定有肿瘤残存;4分:可能有肿瘤残存;3分:不确定有无肿瘤残存;2分:可能无肿瘤残存;1分:肯定无肿瘤残存)评价术后24h两种检查方法对射频边缘的显示情况,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MRI图像不同阅片者之间一致性非常好(Kappa=0.935),而CT图像不同阅片者之间一致性好(Kappa=0.714)。MRI评分中肯定无或有肿瘤残存的1和5分占89.4%(84/94),而CT评分中肯定无或有肿瘤残存的1和5分仅占31.9%(30/94)。MRI图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CT图像(P<0.05),MRI图像检测HCC射频治疗后射频边缘是否完整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两位阅片者共同阅片后的一致结果分别是100%、96.4%、76.9%、100%和96.8%,CT图像分别是30.0%、57.1%、10.3%、87.7%和63.8%。结论 MRI在HCC射频治疗后射频边缘是否充分方面的检出及诊断的准确性都优越于CT。
曲金荣刘翠翠张宏凯李祥张建伟骆俊朋邵楠楠张首宁李彦乐黎海亮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磁共振成像CT
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热化疗灌注与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B组常温下化疗灌注与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比较介入前,介入术后3 d和30 d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变化;介入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30 d行CT平扫结合多期增强或MRI扫描,依据RECIST1.0标准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每间隔4~6周重复治疗1次,第3次介入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总生存期。结果 A、B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治疗后3 d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B组高于A组(P<0.01),但治疗后30 d两组较治疗前均无大变化;而A、B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近期疗效评价A组总有效率75.0%,B组3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患者外周CD3,活化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及B组均明显提高,而CD8百分率比治疗前及B组均明显下降;B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化疗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较轻微。
骆俊朋胡鸿涛郭晨阳肖金成黎海亮姚全军孟艳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
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96例肝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热化疗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B组常温下化疗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介入前后及介入后30 d患者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第30天行平扫加多期增强CT扫描,依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间隔4~6周重复治疗1次,第3次介入治疗后随访,比较两组总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第3天,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治疗前均升高[A组ALT:(43±5)U/L比(84± 12)U/L,B组ALT:(41±3)U/L比(175± 10)U/L,A组AST:(44±2)U/L比(94±11)U/L,B组AST:(42±1)U/L比(173± 13)U/L,均P<0.05],B组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01,0.002),但治疗后第30天较治疗前无变化[A、B组ALT:(42±6)、(40±5)U/L,A、B组AST:(45±1)、(41±3)U/L,均P<0.05].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A组CD;细胞及活化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69.35±6.88)%比(72.23±6.84)%,(11.83±4.09)%比(14.17±3.92)%,P值分别为0.005,0.002],而CD;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4.18±1.85)%比(23.56±2.66)%,P=0.028].A组总有效率75.00%(36/48),B组39.58%(1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95%CI为20 ~ 29个月),B组为18.9个月(95%CI为18 ~ 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治疗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且呈一过性.
骆俊朋胡鸿涛姚全军孟艳莉郭晨阳黎海亮
关键词:局部灌注化学栓塞
比较多层螺旋CT和3.0 T MR成像在肝细胞癌射频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和3.0TMR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48例RFA治疗后行CT和MR复查的HCC患者资料,共有56个病灶。2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采用5分制评价肿瘤有无残留或复发,并采用Kappa检验比较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CT或MR评价HCCRFA术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2名阅片者CT和MR评分的Kappa值分别为0.701和0.925,一致性好。阅片者1评价cT和MR图像诊断HCC射频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和0.987,阅片者2分别为0.598和0.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和0.012)。MR图像检测HCC射频治疗后有无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两名阅片者的平均值分别是100.0%(22/22)、95.5%(86/90)和95.5%(107/112),CT图像分别是40.9%(9/22)、57.8%(52/90)和60.7%(68/112)。结论MR在HCC射频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检出及诊断的准确性方面都优越于CT。
曲金荣骆俊朋刘翠翠张宏凯邵楠楠张建伟李祥张首宁李彦乐黎海亮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