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颖洁

作品数:77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化学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钻井
  • 10篇油田
  • 7篇地层
  • 7篇油藏
  • 7篇采收率
  • 7篇稠油
  • 6篇稠油油藏
  • 5篇压裂
  • 5篇油管
  • 5篇提高采收率
  • 5篇天然气
  • 5篇流量计
  • 4篇气藏
  • 4篇完井
  • 4篇井下
  • 3篇油井
  • 3篇油气
  • 3篇原油
  • 3篇水力压裂
  • 3篇水平井

机构

  • 69篇中国石油天然...
  • 2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大庆油田有限...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大庆石油管理...
  • 2篇吐哈石油勘探...
  • 1篇大庆高等专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港油田
  • 1篇中国石油规划...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原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77篇马颖洁
  • 6篇赵炜
  • 4篇燕亚娟
  • 3篇刘蓉
  • 3篇汪先珍
  • 3篇刘燕玲
  • 2篇徐丹
  • 2篇刘新全
  • 2篇周昭智
  • 2篇王勇
  • 2篇徐合献
  • 2篇张微
  • 2篇张劲
  • 1篇任怀丰
  • 1篇刘天良
  • 1篇崔淑红
  • 1篇梅晓娥
  • 1篇王杰祥
  • 1篇肖志兴
  • 1篇闫继颖

传媒

  • 74篇国外油田工程
  • 2篇石油石化节能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年份

  • 1篇2009
  • 10篇2007
  • 17篇2006
  • 19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8
  • 1篇199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井下油管渗漏探测技术被引量:2
2005年
在注水开发油田中,油水井因冲蚀与腐蚀造成的井下油套管渗漏是影响油田高效开发的重大隐患。多年来国内外业内人士一直在致力于井下生产管柱渗漏点准确定位与渗漏管柱经济高效修复的技术攻关。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针对Gullfaks油田实际问题,开发研制的井下油管渗漏探测工具为解决这类问题和保持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辟出了蹊径。系统地介绍了井下管材渗漏工具的工作机理、主要功能和现场应用实例。
刘岩李同峰石善方赵炜马颖洁
关键词:井下油管注水开发油田生产管柱
用一种新的相关法预测污水处理井中FeS沉淀
2007年
在污水处理井中,由于注入的污水不配伍而引起铁垢形成和井堵塞是油田的一个关键问题。当不同的污水混合后,在注入处理井之前必须评估它们的配伍性。不同污水中的一种在任何系统条件下可能非常稳定而不会出现结垢问题,但是,一旦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离子间的作用就可能形成不溶物从而损害近井地带的渗透性。本文对收集于伊朗西南部脱盐装置污水处理井不同污水成分进行了临界分析。实验研究与现场经验显示,污水处理井地层损害主要是含Fe离子与含H2S的污水混合后生成FeS所致。一种新的相关法可以估算在各种pH值溶液中的Fe离子、亚铁离子的临界含量及原油脱盐装置处理污水中大范围的H2S浓度。对于那些含Fe离子与溶解H2S的混合水溶液,通常需要通过可溶性计算或实验测试,而这种相关法则不再需要对配伍性进行评价。结合现场实例,推荐了基于相关法分析结果的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陈林彭彩珍孙雷徐丹马颖洁
关键词:脱盐装置H2S
对单乙烯乙二醇/甲醇处理产出液中无机垢的防治
2007年
在长达50年的烃类物及其伴生水生产中无机垢(碳酸盐/硫酸盐)的防治一直是个难题。该行业利用加长回接装置在深水区域开发卫星定位油田的最新趋势,给轻烃生产中此类垢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生产期间海底开发区流体温度较低,增加了硫酸盐结垢趋势,由于回接装置较长,使得目前处理这种残留时间过久的垢非常困难。为了抑制水合物的形成,常使用甲醇、单乙烯乙二醇(MEG)或三甘醇(TEG),这给无机垢增长(盐脱水)趋势和水合物抑制剂与阻垢剂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带来了新的问题。鉴于此,必须对整个油田开采寿命内盐水的化学性演变(垢的类型,过饱和变化)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水合物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成垢风险进行的评价,概述了海底开发区的有效防垢措施及在甲醇/MEG水合物抑制剂应用方面开发和改进的新型防垢剂。以北海和南非现场研究为例阐明这类垢防治的困难所在,以及如何利用工程和生产化学药剂来克服这些困难。
汪先珍马颖洁
关键词:结垢水合物盐水
窄基岩形成的河口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伊伯利亚西南瓜迪亚纳河口体系
2005年
具有适量沉积物的窄基岩形成的瓜迪亚纳 (伊伯利亚半岛西南 ) 河口晚第四纪沉积构成的研究应用了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概念。地震相和瓜迪亚纳河谷的地层剖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河谷充填的精细层序地层解释成为可能。因为增加的沉积物旁通到现今的中、远陆架, 所以在距今最近的冰川低水位期间, 瓜迪亚纳是河流沉积物堆积厚度不大的地表河谷。到冰川期后的海侵末期, 该地表河谷转变为河口, 而且沉积物开始优先在构造洼地内沉积, 进而潮汐流受到基岩隆起的限制而增加了在河口较高部位的砂质沉积。波浪作用的影响减小并且被限制在较低的河口体系。在这里, 河谷的狭窄地形导致了在全新世的高水位期增加的沉积物外排到大陆架。河口充填较低部位的沉积物是由 4个第 5沉积层序组成的, 由海退沉积物高水位体系域 (HST) 组成。不同的地层表面记录了距今最近的最大冰川期, 同时, 它也是层序界面和冲沟侵蚀面。潮汐海浸表面呈现出外河口区较强的侵蚀和河道地层特征。向陆海侵沉积和下超高水位期沉积之间的地层结构的变化可确定出最大水淹面。海侵体系域 (TST) 和海退体系域(HST) 是在后冰川期的海侵末期和其后的高水位期沉积而形成的。
王立群马颖洁
关键词:地震地层学海侵基岩河谷
国外采油技术研究成果新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介绍了美国钻井、完井、采油和采气井开采生产中的新方法,与墨西哥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新成果及现场试验情况;简述了英国推广的一项油井遥控监测和控制系统。
佘庆东马颖洁
关键词:采油技术
不下封隔器的多层压裂增产新技术被引量:8
2006年
油气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这增大了经营者将资产最大化的机遇。在目前市场条件下,从前被视为边际油田的油藏也能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生产者继续考虑对其进行完井开发。许多低渗透地层需要在完井阶段通过压裂增产措施达到经济产量。2004年下半年,该行业引入一种新的增产技术,为油气经营者提供了既可控制成本增产又可达到多层压裂增产的方法。2004年底,这种新方法得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油气生产者的肯定,为在1口井内1天实现多产层射孔和压裂提供了机遇。这项技术是在连续油管上安装水力喷射装置以冲蚀射孔,然后从连续油管和套管环形空间注入压裂液。在压裂完成阶段,将少量高浓度支撑剂泥浆打入井筒,把压裂段和其后的各目标段隔离。重复该操作程序(射孔、增注、封隔)直到所有预定区段都处理完毕为止。增产处理全部结束后,用连续油管清理油井并开始生产。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连续油管泵注氮气防止回流。本文描述了采用多级射孔和压裂新技术的操作方法、优势和局限性,并附有油田应用实例。
金亚杰马颖洁
关键词:压裂水力喷射
产出水处理设备的腐蚀和机械磨损
2006年
提供了能够延长与产出水举升、加工、处置和注入有关的油气生产设备使用寿命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并按照产出水的处理程序进行介绍,即从油藏中的液体进入井筒到举升到地面(井筒管理),地面生产/加工设备和处理/注入设备的整个处理过程。由于井筒是最主要的设备,多数作业成本都与将液体举升到地面有直接关系,因此要重点强调井筒的管理。通过减少井的事故(抽油杆、油管和泵)可以大大降低操作成本,延长边缘井的生产时间。地面处理成本包括如何使泄漏、漏出物清洗及原油携带量降到最低的费用。上述经验来源于2002年8月对Permian盆地上成功优化水处理成本的作业商进行的采访;已发表的油气技术文献;本文作者在油气作业领域的个人经验(31年以上)。
刘新马颖洁
关键词:防腐机械磨损
高性能水基泥浆提高了井眼质量
2006年
为了改善强黏性地层中井眼的稳定性,提高机械钻速,开发并研制了可以替代IEM的新型水基泥浆。这种新型泥浆体系具有和地层配伍性良好、容易配置、使用方便、主体组分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通过在全球的现场应用表明,该泥浆体系在钻遇强黏性地层时,能够保持井眼稳定,提高机械钻速,节约钻井成本。
燕亚娟马颖洁
关键词:井眼稳定性机械钻速
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直流电场强化驱油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Electro-Petroleum公司(EPI)证实了直流电场对提高圣玛丽亚(加利福尼亚)盆地和阿尔伯塔平原东部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性(这项技术被称为"Elec-tro-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E-OR)。利用大尺度岩样(体积为1m3)进行了室内实验以评估现场试验中未预料到的结果。最近的研究表明,EEOR技术能够在地层中冷裂稠油,从而降低产出油密度,并增加油藏压力。在井深2500ft以下,蒸汽驱操作有实际难度,而EEOR技术能在10000ft的深度发挥作用。观察到产出流体的以下性质发生了变化:采油速度增加;产出原油黏度减小,API重度增加;含水率降低;硫化氢产量降低;天然气产量增加;产出天然气中重质气的含量增加;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产量降低。产出流体的所有化学变化都能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给予解释。
彭珏李延军马颖洁
关键词:稠油油藏直流电场提高采收率含水率
含水监视器的选择标准被引量:1
2007年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需要测量油中水的百分比(含水率)。在选择含水监视器时要考虑到几项技术指标:精确度、传感范围、工艺特性、机械结构、维护要求和造价。本文比较了四种含水率技术的性能及其优缺点。本文仅限于讨论用于过程控制和密闭输送的在线双相测量设备,而不讨论PPM领域(荧光和铝氧化物等)的测量技术,或者各种应用于室外和实验室操作的采样技术。
梅晓娥马颖洁
关键词:技术指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