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君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2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素养。在此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探讨新时期教师整体素质优化的取向和途径,对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马丽君
-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 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
- 2006年
-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应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阐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与危害,探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马丽君
-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 藏汉双语教育制度构建
- 2012年
- 藏汉双语教育制度构建是藏民族居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藏汉双语教育是藏民族居住地区文化多元的必然产物。依据国家制度框架,是思考藏汉双语教育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教育制度、国家语言文字制度的规定中,可以延伸出藏汉双语教育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
- 何波马丽君
-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育制度
-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被引量:63
- 2017年
- "核心素养"的建构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当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构建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公民核心素养,而在我国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与态度以及数学应用的培养至关重要。以义务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目标为依据在对国内外学者数学素养的研究进行比较梳理的基础上把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归整为四大类别12项素养,以此来为中小学数学学科素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 李奎马丽君
-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学科
- 藏汉双语教育政策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2011年
- 藏族双语教育政策涉及到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各种关系,也是国家利益,少数民族群体和个别利益诉求的焦点。在这种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网络中,藏汉双语教育政策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国家利益原则、公共性原则、适切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这是藏汉双语教育政策设计的前提。
- 何波马丽君
- 关键词:藏汉双语双语教育
- 语言生态学视野下的民族双语教育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语言的多样性是数千年来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保护语言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双语教育是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基础。本文在语言生态学的视野下对于保护语言多样性措施之一的双语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通过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加强双语教育理论研究、制定保障双语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设置多样化的双语课程等方面来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寻求语言的和谐发展。
- 马丽君周芳
- 关键词:语言生态学双语教育
- 个性教育: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基础被引量:1
- 2005年
- 个性教育是现代科技、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已成为促进社会文明的基本保证与条件。个性教育强调教育的人性化、多样化,这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 马丽君
- 关键词:个性教育创造力
- 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障碍被引量:14
- 2006年
-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首先消磨的是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成就感,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整体素质降低,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 马丽君
- 关键词:教师心理调适
- 民族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解释被引量:4
- 2006年
- 文化人类学是近年来备受我国学者关注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于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为民族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契机。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中,民族教育的概念、民族教育的模式、民族教育的课程改革、民族教育的研究方法都获得了新的解释。
- 马丽君
-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民族教育
- 论后现代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建
- 2013年
-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全方位深入展开,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重新审视与反思。针对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目的偏离、方式陈旧、师生关系对立、课程脱离实际等弊端,后现代文化所强调的理解尊重、多元、批判、去中心化、去权威、平等对话的视域基点为我们重新构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思路。用后现代文化观审视学校道德教育,既有助于拓宽我国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视野,又可以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对更好地推进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 马丽君周芳
-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学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