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一飞

作品数:27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脊髓
  • 11篇脊髓损伤
  • 6篇融合术
  • 6篇颈脊髓
  • 6篇颈脊髓损伤
  • 6篇颈椎
  • 6篇急性颈脊髓损...
  • 6篇肺水肿
  • 5篇多糖
  • 5篇手术
  • 5篇椎间盘
  • 5篇黄芪多糖
  • 5篇脊柱
  • 4篇术后
  • 4篇前路
  • 4篇颈前
  • 4篇颈前路
  • 4篇急性脊髓损伤
  • 3篇血清
  • 3篇置换术

机构

  • 27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7篇顾一飞
  • 21篇袁文
  • 20篇杨立利
  • 7篇史升
  • 5篇唐勇
  • 4篇王新伟
  • 4篇梁磊
  • 4篇王晨
  • 3篇曹鹏
  • 3篇高瑞
  • 2篇田野
  • 2篇沈晓龙
  • 1篇周许辉
  • 1篇陈华江
  • 1篇吴晓东
  • 1篇张宏胜
  • 1篇田野
  • 1篇张颖
  • 1篇高瑞
  • 1篇谢栋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10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
杨立利高瑞顾一飞袁文
文献传递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解剖学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30具,解剖分离颈部双侧膈神经及副神经共60侧,测量副神经主干终点(设定为副神经进入斜方肌处)及膈神经起始点的宽度及厚度、副神经出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点至膈神经主干起始点及终点的距离、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副神经长度,寻找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斜出的位置、副神经起始点与甲状软骨的位置关系及副神经入斜方肌内侧缘的位置与锁骨中线的关系。选取5具尸体(10侧)的副神经主干终点及膈神经起始点标本,进行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运动神经纤维含量。结果: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后,5侧穿过胸锁乳突肌下行,55侧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继续向下外穿行,其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距胸锁乳突肌锁骨止点85.2±5.9mm处浅出;在肩胛提肌表面,副神经越过颈后三角行至斜方肌前缘于锁骨中线内侧13.2±1.9mm处进入斜方肌,于斜方肌深面分为2~5支支配斜方肌。副神经主干终点的宽度为1.61±0.39mm,厚度为0.61±0.23mm,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副神经长度为59.2±12.2mm。16侧膈神经起始点位于甲状软骨的中点水平,32侧位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6侧位于甲状软骨下缘水平,6侧位于甲状软骨上1/3水平。膈神经起始点处的宽度为1.43±0.27mm,厚度为0.60±0.26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点至膈神经起始点的距离为26.9±6.0mm,至膈神经终点的距离为76.7±8.2mm。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间的副神经长度大于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至膈神经起始点的距离(P=0.000)。膈神经起始点的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836±311条,副神经主干终点的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1290±371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胸锁�
樊俊顾一飞王策周许辉王新伟袁文吴国新
关键词:副神经膈神经解剖学
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中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不同时相点肺组织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KGFR)的表达及其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重240-260g,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每组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4只大鼠。实验组均采用C。脊髓Allen打击法制作大鼠ASCI模型,打击剂量为10g×2.5cm,对照组仅暴露c,脊髓。检测各时相点两组大鼠肺湿干重比,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KGFR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技术检测肺组织KGFR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鼠ASCI后肺组织KGF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于伤后24h开始下降,分别为0.23±0.06,0.0121±0.0023,伤后3d达最低值,分别为0.17±0.04,0.0085±0.0017,伤后1周含量开始回升。伤后24h和3d实验组肺组织KGFR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各时相点KGFR蛋白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肺水肿严重程度的变化趋势同步。结论ASCI后肺组织KGFR表达显著降低,可能与ASCI后肺水肿的形成有关。
顾一飞袁文杨立利高瑞王晨
关键词:脊髓损伤肺水肿
高迁移族蛋白B1在创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高迁移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蛋白,其功能是稳定核仁的结构和调节基因的表达。在病理条件下,HMGB-1可由多种机制主动或被动地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的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HMGB-1在创伤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关注,并有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HMGB-1是颅脑创伤、急性脊髓损伤、烧伤、失血性休克、肺挫伤及骨折后二次损伤的重要介导因子。因而抑制创伤后HMGB-1的释放将有望成为未来创伤治疗的新颖策略。
何阿祥顾一飞杨立利
关键词:创伤
黄芪多糖对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CD44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黄芪多糖与CD44含量变化的关系。<br>  方法:成年wistar大鼠80只,体重240~250 g,雌雄不限.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黄芪多糖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假手...
康勇袁文杨立利顾一飞史升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黄芪多糖肺泡灌洗液血清检测
椎体次全切除术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因脊髓性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症并接受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组,n=53)或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路组,n=47)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_(2~7) Cobb角、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T_1倾斜角(T_1-slope)的变化,分析不同术式术后患者矢状位平衡的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25.5±3.2)个月。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_(2~7) Cobb角、SVA、T_1-slo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C_(2~7) Cobb角、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中,术前高T_1-slope患者与低T_1-slope患者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中,高T_1-slope患者颈椎后凸发生率显著高于低T_1-slop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对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优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当术前患者T1-slope较高时,为减少术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
曹鹏顾一飞周文超田野袁文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椎管狭窄减压术外科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情况比较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
顾一飞杨立利袁文史升梁磊
文献传递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情况比较
目的 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
顾一飞杨立利袁文史升梁磊
关键词:吞咽困难
新型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早期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新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早期临床疗效及吞咽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4月-2011年8月接受三个阶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共回顾86例患者,男59例,女27...
杨立利顾一飞高瑞袁文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
文献传递
可吸收脊柱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加大的工作强度,以颈肩痛、腰腿痛、四肢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的颈/腰椎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部分严重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脊柱椎间融合器又对融合手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脊柱融合器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2 传统椎间融合器 由钛合金或PEEK材料制成的传统融合器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固有的一些缺陷一直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如钛合金与人体弹性模量的巨大差距,单独应用PEEK—cage时,有发生椎体沉降、脊柱前弯、假关节形成继而椎体融合延迟甚至不融合的风险[1-2]。
王晨顾一飞袁文杨立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