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静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道德
  • 3篇万物一体
  • 3篇刘宗周
  • 2篇哲学
  • 2篇仁义
  • 2篇《孟子》
  • 2篇本体论
  • 1篇道德情境
  • 1篇道德实践
  • 1篇道德哲学
  • 1篇德行
  • 1篇心经
  • 1篇学系
  • 1篇一体论
  • 1篇义理
  • 1篇杂记
  • 1篇责任感
  • 1篇责任观
  • 1篇哲学系
  • 1篇证人

机构

  • 13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雷静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湖南省社会主...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湖北省社会主...
  • 1篇广州社会主义...
  • 1篇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玖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人生智慧
2015年
今天非常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心经》。《心经》在中国是一个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佛教的经典。虽然《心经》的字数很少,篇幅很短,但是它的义理非常难懂,它是大乘佛法里面的心法,是佛教的上乘经典。按照信仰者的说法,《心经》是一部有消灾解难效力的经典。传说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时候,一路上历经千难万苦,就是靠《心经》的力量来支撑他的,所以《心经》在佛教徒看来是一部至高无上的经典。
雷静
关键词:《心经》般若佛教徒大乘佛法唐三藏义理
程颢万物一体论的责任感向度及本体论特质
2018年
在仁学语脉中,识痛痒是一种责任感,万物一体是"大人责任感的宇宙向度"。尽管一般而言,有责任感,不必然有万物一体,但在程颢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宇宙论前提下,识痛痒责任感可以是万物一体的充要条件。基于识痛痒,还可以考察程颢万物一体本体论的特质。张载的亲子关系而来的万物一体,以及由孟子恻隐之情来扩充,是诉诸情感的路子。与情感路径不同,程颢的识痛痒而万物一体,是体知宇宙生生、一气周流的"识"仁路径。在生生宇宙论视野中,识痛痒是生生之用,可以归属于客观的宇宙运动。在此语境下,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表述,无关乎"物我‘是不是’一体的",而是"以万物为一体",即"以万物为我的事情(责任)"。这沿袭了汉儒训物为事的传统,以及儒家强调伦理责任的现实基调。也说明,万物一体乃是基于我感应世界全体的机能。并且,由程颐指出履行孝道的两种"逃"可知,由于我的有限性,每个我与世界全体感应的渠道、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是于天地大身体中,我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应到、参与到世界全体的机能,这就是我的责任所在,也是"万物一体之仁所在"。
雷静
关键词:万物一体生生责任感本体论
人的本质规定与先验权利——刘宗周人性论探析
2014年
刘宗周(蕺山)哲学研究,目前已经深入到道德实践领域,立足这一视角,可以围绕蕺山晚年代表作《人谱》,探析其中包含的人性论问题:人的本性以及先验权利。其中,基于人性证成的人的先验权利问题,是以往研究甚少关注的,而这一点,恰恰是蕺山济世安民理想的人性论预设。
雷静
关键词:《人谱》证人刘宗周
刘宗周基于恕道的“公”的哲学被引量:2
2014年
恕道是仁学的基本工夫,在理学仁学语脉中,"公"的观念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在理学"公"之观念谱系中,颇具近代色彩的明儒对"公"的主张,主要由刘宗周等东林学人提出。刘宗周之"公"所奠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己"的恕道,有别于传统恕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之仁,其特点是对治己私,从而达到廓然大公之仁。"己所不欲,勿施于己",蕴含一己与万物的同一性,根源于刘宗周所说的"心统于一,一统于万"的本体论。在一万相即的同一性中,可以"一恕推万恕",因此可以经由对治己私的改过工夫,从而达到天下大公,这种改过工夫,体现了刘宗周深刻的政治哲学:面向天下公众的政治领域是经验的领域,具体而言是个人经验的汇集,其成就的途径,恰恰是个人从对于过错的反思当中开辟出来的。
雷静
关键词:刘宗周恕道
理学视野中天下责任的道德实践被引量:4
2013年
天下责任的道德实践在宋明理学中有丰富的论述,主要指向"主体如何承担起对天下的责任"的道德实践,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主体承担天下责任的先天条件;第二,主体如何将天下责任这一责任全体诉诸自身、即责任的内在化;第三,主体在生活世界中通过怎样的现实渠道来达成责任的内在化。关于上述问题,理学家给出的是责志-责己-责善的道德实践的次第。理学责任内在化的道德实践的方法昭示了面向生活世界的现实关系的实践,这使得实践朝向每一个个体敞开,从而使天下责任的实现具备了现实性。
雷静
苏东坡《杂记·人物六十七首》中僧人形象研究
2014年
通过苏东坡文集《杂记·人物六十七首》中记录僧人形象的相关文献,探讨苏东坡品评佛教僧人的标准,并探讨苏东坡在佛教修行方面的思想倾向。
雷静
宋明儒家责任观中的人己关系论被引量:5
2014年
责任问题汇聚了宋明儒家的道德追求与政治操守,"以天下为己任"是其代表性的观点。宋明儒家讨论责人责己的行为,以及父子君臣的伦理,皆立足于人己关系。"以天下为己任"之"己"是德性之己,德性之己之所以承担天下责任,乃在于人己之间是"民吾同胞"的一体化关系。责人责己的经验论述呈现了责任行为中的一般性人己关系,即经由同情,责人归根于责己,达到感化他人承担责任的效果。责任行为中的具体人己关系样态,体现于宋明儒家最为关注的父子君臣伦理中:父子伦理中,表现为父子一体的同情感通;君臣伦理中,表现为共担天下责任的一体,责善渠道不可或缺。总体而言,不同于西方社会学家通常采用的理论建模方法,宋明儒家责任思想研究需要进入到人己关系的现实具体情境,这也是其经验论述所启示的方法论意义。
雷静
一体与同体:程颢“万物一体”说辨证被引量:4
2019年
从朱熹的观点来看,程颢的万物一体说是身心体验的同体而非本体论的一体。朱熹采纳了程颢的生生之理,而扬弃了其作为主观性的同体。时贤认为,程颢"天地生物之心"的观念,成为理学中"万物一体"客观性论述的重要资源,生生是程颢本体论的重要贡献。但若接着回应朱熹的问题,如何看待程颢万物一体说中的一体与同体的关系,尤其是生生之一体如何显发于同体,则尚需致思。基于一体显发于同体的经验理路,还可以在一体之本体论下考量同体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讨论,将呈现同体作为交感互动关系及其基于身体的特点。同时,尽管同体存在局限性甚至矛盾,但在儒家伦理中,它召唤着道德责任。
雷静
关键词:万物一体儒学身体观
《哲学史方法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哲学系为例
2011年
《哲学史方法论》课程,是目前我国高校哲学系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我们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够突出当前哲学教学改革实践中以原典为基础、为中心的发展趋势,能够突出哲学思辨传统以及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本课程中形成的组织学生研讨的程序,精选范文讲评的评点标准,以及学生自评的指标,都可以作为哲学教学改革中可行性的指标,可操作性的程序,加以总结和推广。
雷静
关键词:教学实践
仁义德行的结构——《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章的道德哲学问题探析被引量:6
2014年
《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章的仁义关系是具体的仁义德行之间的关系。从德行现象来看,父子不相夷,是德行"仁"的基础,父子伦常中的仁与义,具有相反相成的关系,并且,仁义之间,仁是主导。从德行的本体论基础来看,落实在日常生活伦理关系的行为中的具体结构,即是基于"仁包四端"的仁本体的仁义相反相成的结构。总体而言,仁义相反相成的本源、本体就是仁,仁自身的行为限度,决定了义的存在、持续和施行方式。而仁的行为限度,取决于相应的伦理关系中双方的情感反应。
雷静
关键词:《孟子》仁义道德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