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雍太文

作品数:228 被引量:1,290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9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5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6篇大豆
  • 101篇套作
  • 88篇玉米
  • 35篇玉米-大豆
  • 33篇套作大豆
  • 30篇作物
  • 22篇氮素
  • 20篇栽培
  • 18篇间作
  • 14篇土壤
  • 14篇小麦
  • 13篇氮素吸收
  • 13篇光合特性
  • 13篇干物质
  • 10篇窄行
  • 10篇施肥
  • 10篇农作
  • 9篇植物
  • 9篇宽窄行
  • 9篇宽窄行种植

机构

  • 228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四川省农业技...
  • 5篇仁寿县农业局
  • 4篇射洪县农业局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2篇乐至县农业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成都市农林科...
  • 1篇南充市农业科...
  • 1篇四川国光农化...
  • 1篇凉山州烟草公...
  • 1篇四川省南充市...
  • 1篇内江市农业局

作者

  • 228篇雍太文
  • 206篇杨文钰
  • 119篇王小春
  • 105篇刘卫国
  • 91篇杨峰
  • 31篇杜俊波
  • 28篇刘江
  • 23篇舒凯
  • 22篇武晓玲
  • 22篇刘小明
  • 21篇樊高琼
  • 20篇陈平
  • 18篇宋春
  • 18篇杜青
  • 17篇龚万灼
  • 17篇吴维雄
  • 15篇向达兵
  • 14篇常小丽
  • 12篇闫艳红
  • 12篇任万军

传媒

  • 1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7篇作物学报
  • 15篇大豆科学
  • 11篇中国油料作物...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大豆科技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四川农业科技
  • 4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草业学报
  • 3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5篇2020
  • 4篇2019
  • 13篇2018
  • 19篇2017
  • 18篇2016
  • 27篇2015
  • 17篇2014
  • 19篇2013
  • 18篇2012
  • 17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玉米须黑豆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须黑豆茶及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玉米须加入水中熬煮,之后过滤、浓缩得到玉米须浆液;b、将黑豆放入所述玉米须浆液中浸泡,之后捞出;c、将捞出的黑豆进行高温烘焙,制得烘焙黑豆;d、将所...
刘江秦雯婷吴海军蔡亚丽张静刘卫国杨峰舒凯杜俊波王小春雍太文杨文钰
文献传递
外源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和花荚脱落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玉米荫蔽会抑制大豆苗期生长、减少花荚数、降低产量,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开花结荚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对套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烯效唑(S3307)对花荚脱落、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调节剂会增强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etase,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及转化酶(invertase,Inv)的酶活性;提高始粒期茎、叶、荚果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后期茎、叶中可溶性糖向荚果的转移。外源调节剂会增加始荚期叶片碳、氮含量,降低叶片C/N比值;增加始粒期叶片碳含量,减少氮含量,提高叶片C/N比值。外源调节剂会增加大豆开花结荚数,降低落荚数、落荚率及花荚脱落率,以DTA-6效果较好,其处理下2年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增加25.4%、41.3%和32.9%、37.6%。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BA、DTA-6、S3307提高叶片SPS、SS和Inv酶活性,协调大豆各器官碳氮代谢动态平衡,促进大豆开花结荚、减少大豆落荚,显著提高大豆的单株有效荚数与产量,其中DTA-6的增产效果最好。
罗凯谢琛汪锦王甜何舜雍太文杨文钰
关键词:花荚脱落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氮代谢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为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豆于每年6月下旬~7月中旬播种于玉米宽行内,每亩种植9500~11500株大豆。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可有效稳...
雍太文徐婷杨文钰刘小明王小春杨峰刘卫国
文献传递
8%烯·丙·阿悬浮种衣剂研制及对大豆镰孢菌根腐病的防效被引量:9
2020年
为研制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根部虫害的高效、低毒种衣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zole)原药、96%丙环唑(propiconazole)原药、97%阿维菌素(abamectin)原药对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比,并利用湿研磨法制备种衣剂,进行室内盆栽苗的防效验证。结果表明,当烯效唑、丙环唑和阿维菌素的配比为5∶1∶2时,对2种镰孢菌抑制作用最佳。播种前,采用8%烯·丙·阿悬浮种衣剂0.2~0.5 g·kg-1处理大豆种子,能促进大豆出苗,且对大豆根腐病的相对防效达80.1%以上。本研究开发的8%烯·丙·阿悬浮种衣剂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根腐病和根部虫害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谭兆岩康泽黄浩南陈华保龚国淑雍太文杨文钰杨文钰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镰孢菌毒力测定种衣剂防效
同时检测大豆中CMV、SMV和BCMV三种病毒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大豆中CMV、SMV和BCMV三种病毒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6;(2)提取大豆叶片RNA,并反转录制备cDNA;(3)以步骤(2...
尚静赵兰张磊杨文钰贾琦张敏杨辉孔凡磊常小丽杜俊波余靓雍太文
文献传递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为提高单作大豆产量,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南豆12为材料,分别探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大豆田间出苗的影响,及叶面喷施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冠菌素拌种均能提高大豆的田间出苗率,而叶面喷施均能提高大豆的株高与茎粗,褐藻胶寡糖和冠菌素拌种可增加大豆分枝数,壳寡糖拌种则减少了大豆分枝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株粒数与百粒重,进而提高大豆产量,同时还可提高大豆粗蛋白含量,降低粗脂肪酸含量以及满粒期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与还原性糖的含量。此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会影响收获子代大豆的萌发。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冠菌素拌种推荐每公斤大豆使用100 mL植物生长水溶液拌种,浓度分别为25、100、0.05 mg·L^(-1);叶面喷施的推荐使用量分别为50、50、0.01 g·hm^(-2)。本研究结果为大豆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罗晓峰代宇佳宋艳吕昊哲雍太文王小春刘卫国舒凯
关键词: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壳寡糖冠菌素出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塑造大豆和玉米理想株型,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协同化控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在2种喷药时期T1(大豆初花期)、T2(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下,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PD(30%多效唑·甲哌鎓)、SD(30%烯效唑·甲哌鎓)、PP333(15%多效唑)、S3307(5%烯效唑)、DPC(25%甲哌鎓)对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农艺性状方面,与CK相比,T2中PD处理的大豆和玉米株高分别降低了34.30%、5.03%;PD处理的大豆茎粗和S3307处理的玉米茎粗分别增加了9.10%、3.97%;PD处理的大豆第1节间长度、平均节间长度、倒伏率分别降低了13.58%、34.91%、72.78%,分枝数增加了97.33%。叶片方面,T2中PD处理后大豆和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降低了4.43%、2.13%;玉米叶片SPAD值提高了2.97%,而S3307处理的大豆叶片SPAD值提高21.80%。产量方面,T1中,PD、PP333处理的大豆有效株数、玉米单株穗粒数分别高于CK8.20%、2.56%,SD处理大豆增产22.10%;T2中,S3307、PD处理的大豆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各提高了12.57%、7.97%,SD、PD处理的玉米千粒重、产量分别增加了6.22%、13.32%,PD处理系统产量最高,增产了14.50%。【结论】2种喷药时期下,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降低了两作物株高、大豆倒伏率并增加了产量,其中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各喷施1次30%多效唑·甲哌鎓能更好地降高控旺,增加系统产量。
朱文雪杨立达漆信同李洋雍太文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艺性状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4
2005年
雍太文杨文钰任万军李兴佐
关键词:旱地轮作病虫鼠害防治
不同外源蔗糖浓度对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下不同外源蔗糖浓度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耐荫型大豆“南豆25”和紧凑型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间作(MS)、带状套作(IS)和单作(SS),副区因素为外源蔗糖浓度:0%(CK)、1.0%(T1)和1.5%(T2),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开花期叶面喷施外源蔗糖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R2时期,T1浓度的外源蔗糖会显著增加大豆上、中和下3个冠层叶面积,IS模式分别较CK增加28.55%、22.97%和70.22%;MS模式分别较CK显著增加25.07%、26.09%和16.42%。R4时期,MS模式中,T2处理显著增加了中、下层大豆SPAD值,较CK分别增加了11.84%和10.11%。MS模式中层,大豆叶片Pn在T1处理和T2处理较CK分别增加了33.87%和45.02%。SS模式中,T1处理显著增加了上层和中层大豆叶片淀粉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9.02%和29.14%;T1和T2处理降低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后期茎、叶中可溶性糖向荚果的转移,促进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向荚果转运。T1处理和T2处理显著增加大豆IS模式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分别较CK增加了42.50%、31.35%、28.34%和43.78%、38.50%、33.79%;MS模式中,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在T1处理和T2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60.65%、54.52%、74.17%和52.80%、58.47%、71.45%。SS模式,T1处理和T2处理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分别较CK显著降低了19.06%、15.79%、11.50%和21.20%、19.46%、11.63%。【结论】外源蔗糖通过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大叶面积,提高其光合速率,缓解遮荫带来的弱光胁迫,改善光合特性,促进可溶性糖生成,淀粉合成进而得到增产,且以MS模式下,T1处理最佳。SS模式下T1、T2均导致产量降低。
陈昭杨潇垒吴倩唐洪奎陈怡娴罗凯雍太文
关键词:生理特性
一种带状间套作玉米收获机的割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状套作玉米收获机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收割玉米种植方式为带状间套作玉米收获机的割台。所述玉米收获机的割台由外拨禾器、内拨禾器、摘穗辊、割台机架、升运器组成;所述外拨禾器分为左外拨禾器与右外拨禾器;...
吴维雄杨文钰余泳昌王勇雍太文王小春弓金川张军明
文献传递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