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薇

作品数:235 被引量:575H指数:1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69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64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3篇杆菌
  • 44篇蛋白
  • 44篇炭疽
  • 42篇细胞
  • 40篇抗体
  • 40篇基因
  • 31篇抗原
  • 29篇病毒
  • 25篇疫苗
  • 25篇克隆
  • 21篇免疫
  • 20篇炭疽毒素
  • 19篇活性
  • 18篇单克隆
  • 18篇单克隆抗体
  • 17篇干扰素
  • 16篇融合蛋白
  • 15篇保护性抗原
  • 14篇肝炎
  • 14篇CHO细胞

机构

  • 235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空军总医院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武警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5篇陈薇
  • 96篇付玲
  • 83篇徐俊杰
  • 62篇于长明
  • 60篇侯利华
  • 53篇李建民
  • 36篇刘树玲
  • 34篇于婷
  • 33篇宋小红
  • 26篇董大勇
  • 24篇张晓鹏
  • 24篇郭强
  • 23篇王海涛
  • 23篇张金龙
  • 22篇李冰
  • 22篇张军
  • 22篇易绍琼
  • 21篇任军
  • 18篇殷瑛
  • 18篇来大志

传媒

  • 24篇生物技术通讯
  • 2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3篇生物工程学报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细胞与分子免...
  • 8篇中国生物工程...
  • 7篇微生物学报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军事医学
  • 3篇微生物学免疫...
  • 3篇第七次全国医...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中国病毒学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第六次全国医...
  • 2篇第五次全国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20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19篇2009
  • 20篇2008
  • 19篇2007
  • 19篇2006
  • 10篇2005
  • 20篇2004
  • 9篇2003
  • 7篇2002
  • 2篇1999
2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8突变体、其融合蛋白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8的蛋白突变体,所述蛋白突变体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及其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炭疽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蛋白突变体显著提高了与炭疽PA抗原的亲和力,对炭疽毒素的抑制活性与sC...
陈薇徐俊杰李亮亮郭强张军董大勇殷瑛蔡晨光付玲
文献传递
LF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导融合蛋白进入细胞的研究
2006年
LFn包括炭疽致死因子(LF)的1—254位氨基酸残基,它可以在PA存在时将融合在其C端的外源蛋白/多肽带入细胞.将LFn的编码序列分别导入pas22和pET21a表达载体中,构建了LF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as22-LFn和pET21-LFn.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插入LF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并在其C端融合6个His序列,表达及纯化了LFn-EGFP融合蛋白.细胞实验表明,表达的LFn-EGFP在PA存在时可以有效地进入细胞.这为今后研究PA和LFn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作为“运用工具”的使用打下了基础.
孔毅荣付玲郭强于婷于长明陈薇
关键词: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融合蛋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人干扰素INF-ω在植物乳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2009年
目的以植物乳杆菌为载体,将干扰素IFN-ω基因导入植物乳杆菌内,作为先期探索和尝试,构建重组阴道微生态菌株。方法采用抗菌肽诱导双组分调节表达系统,以细菌素Sakacin A为诱导物、sapK和sapR为双组分调节基因的穿梭质粒pSIP300,将干扰素ω基因置于pSIP300上,构成重组质粒pSIP300-ω,在大肠埃希菌DH5α中进行扩增,分别电转化3株植物乳杆菌:Lacbacillus plantarum1.3,Lacbacillus plantarum1.11,Lacbacillusplantarum14917。结果与结论经SDS-PAGE与ELISA检测证实,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IFN-ω重组植物乳杆菌Lacbacillus plantarum1.11/pSIP300-ω。
曹晓梅张虎成刘树玲侯利华付玲陈薇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
携带被插入到乙肝核心抗原蛋白或其片段内的炭疽保护性抗原表位的重组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包括携带炭疽保护性抗原的一种或数种表位的一种或数种多肽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的表位多肽以单表位或组合在一起的多个表位的形式插入到乙肝核心抗原(HBcAg)蛋白或其片段的相同或不同的许可位点,形成了能够刺激机体对炭...
陈薇徐俊杰殷瑛张军李建民付玲易绍琼董大勇赵剑郭强
文献传递
一种抗鼠疫杆菌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鼠疫杆菌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所述抗体在制备鼠疫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抗体具有特异的抗原结合性、低免疫原性以及良好的动物保护功能。
陈薇李建民张金龙任军李冰宋小红于婷刘树玲
文献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蛋白ESAT-6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target of 6 kDa)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质粒pFLAG-ESAT-6和pFLAG-EGFP转染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PCR、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稳定表达flag-ESAT-6和flag-EGFP的RAW细胞系,然后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稳转细胞系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并用共聚焦显微镜和菌落计数法检测稳转细胞系吞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能力。【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flag-ESAT-6的RAW-E6细胞系和表达flag-EGFP的RAW-EGFP细胞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RAW-E6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显著强于野生型细胞系RAW264.7和对照细胞系RAW-EGFP;菌落计数和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RAW-E6细胞系吞噬E.coli的能力也显著强于RAW264.7和RAW-EGFP。【结论】通过胞内表达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将为深入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屈野殷瑛李浩刘炬杨秀旭董大勇徐俊杰陈薇
关键词:ESAT-6巨噬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及其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具有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而目前高致病性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在社区中的传播使得健康人群也面临极大威胁,因此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迫在眉睫。多数的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锚定蛋白、荚膜多糖、外毒素等为靶点,虽然在一些临床前试验中显示出疫苗和免疫治疗对金葡菌感染具有保护性,但是目前临床试验结果却并不乐观,还没有一个经得起临床检验的疫苗。本文章从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两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和免疫治疗进展。
杨益隆易绍琼陈薇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免疫治疗致病因子
特异靶向AML1-ETO+细胞的渗透肽的表达纯化与筛选
细胞渗透肽(cell penetrating proteins,CPP)是一类由5~30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具有特殊的细胞膜穿透作用。研究发现其能够将药物大分子物质转运到细胞内,在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免疫学,尤其是在药物开发...
赵陶然董韵竹张金龙吴诗坡侯利华赵兴卉徐俊杰陈薇
关键词:AML1-ETO白血病蛋白表达
乳酸菌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被引量:8
2007年
乳酸菌是一类重要工业菌株,随着其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乳酸菌食品级表达系统作为高效表达系统日益受到重视。该表达系统和其他细菌表达系统相比有很多优点。介绍了糖诱导表达系统、噬菌体ф31爆发式诱导的表达系统、乳链球菌素调控表达系统、温控表达系统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系统的应用前景。
王奎明王昌禄陈铁涛张虎成陈薇
关键词:乳酸菌食品级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与热休克蛋白70羧基端结构域的融合表达及纯化
2012年
目的构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及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HSP70)羧基端结构域的重组表达质粒,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为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人HSP70羧基端基因及PSC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1-PSCA-HSPC,重组融合蛋白经(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最后进行蛋白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1-PSCA-HSPC;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镍柱亲和层析、苯基柱疏水及凝胶过滤柱纯化后,重组融合蛋白纯度在95%以上。结论该研究成功实现了PSCA与HSP70羧基端结构域的可溶性表达。
董磊张晓鹏易绍琼任军侯利华付玲于长明陈薇
关键词: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热休克蛋白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