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茂

作品数:125 被引量:3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3篇动脉
  • 60篇动脉瓣
  • 58篇主动脉
  • 57篇导管
  • 57篇主动脉瓣
  • 41篇置换术
  • 38篇主动脉瓣置换
  • 36篇主动脉瓣置换...
  • 29篇主动脉瓣狭窄
  • 26篇心脏
  • 20篇瓣膜
  • 18篇植入
  • 15篇心室
  • 15篇植入术
  • 15篇冠状
  • 13篇心脏瓣膜
  • 12篇冠状动脉
  • 12篇二叶式
  • 11篇细胞
  • 9篇预后

机构

  • 122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452...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思创贯宇...

作者

  • 125篇陈茂
  • 51篇冯沅
  • 35篇黄德嘉
  • 28篇魏薪
  • 24篇赵振刚
  • 20篇杨庆
  • 17篇陈飞
  • 17篇唐红
  • 17篇彭勇
  • 17篇邓珏琳
  • 15篇徐原宁
  • 13篇李茜
  • 12篇于厚志
  • 12篇熊恬园
  • 8篇范忠才
  • 7篇张立
  • 7篇黄宝涛
  • 7篇魏家富
  • 6篇于茜
  • 6篇饶莉

传媒

  • 36篇华西医学
  • 11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西部医学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4篇2022
  • 14篇2021
  • 16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内皮细胞CD4 0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ECV30 4细胞 ,然后分组实验 :①对照组 ;② 2 0 μmol/LHcy组 ;③ 5 0 μmol/LHcy组 ;④ 10 0 μmol/LHcy组 ;⑤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 (PDTC)预处理组 ;⑥普伐他汀预处理组。Hcy的作用时间均为 2 4h。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 0的表达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2 O2 的含量。结果 :①Hcy呈浓度依赖关系 (0~ 10 0 μmol/L)增加内皮细胞CD4 0的表达。②在Hcy作用下 ,培养上清液中H2 O2 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③PDTC和普伐他汀预处理组与 10 0μmol/LHcy组比较 ,CD4 0表达及H2 O2 水平均降低。④内皮细胞CD4 0的表达与上清液中H2 O2 含量呈正相关 (r =0 .70 2 ,P <0 .0 1)。结论 :Hcy能促进内皮细胞CD4 0的表达 ,其中有氧化应激作用的参与。CD4 0高表达所引起的炎症激活可能是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蒋晖李锦毛建斌陈茂范忠才黄德嘉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炎症CD40内皮细胞
《2021 ESC/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经导管瓣膜治疗策略的更新被引量:8
2021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EACTS)根据新的临床证据,更新并发布了《2021 ESC/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新指南就心脏瓣膜疾病伴或不伴合并症患者的临床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做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意见,是具有全球认可度的临床诊疗参考。本文解读了新指南在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方面的更新。
张怡熊恬园陈茂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经导管治疗
三酰甘油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高,预后差,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多数研究主要聚焦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而对于血脂中另一种成分—三酰甘油,对冠心病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以往研究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且预后不良;近期则研究报道了非空腹三酰甘油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相关,同时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影响在一些特殊人群(青年、女性)中尤为显著。基于最近对高三酰甘油血症在冠心病中的新认识,该文就三酰甘油水平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瑞双黄方洋陈茂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酰甘油预后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迟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DHAVB)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2014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接受自展瓣TAVR的176例患者,其中男101例,女75例,年龄54~92(73±7)岁。收集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随访期的资料。根据术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AVB)的发生情况,除外16例HAVB发生于TAVR后2 d内的患者,剩余160例患者分为无HAVB组(145例)和DHAVB组(15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术中数据、术后即刻心电特征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AVR后DHAVB发生的相关因素。同时,以动态心电图数据为标准评价术后常规心电图对DHAVB的诊断能力。结果DHAVB的发生率为8.5%(15/176),发生时间[M(Q_(1),Q_(3))]为5(4,6)d。相比无HAVB组,DHAVB组术后即刻心电图无新发传导阻滞的占比更低[6/15比66.2%(96/145),P=0.044],而术后即刻心电图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比更高[4/15比3.4%(5/145),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即刻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OR值(95%CI)为6.60(1.26~34.47),P=0.025]是TAVR后DHAVB发生的相关因素。术后常规心电图诊断DHAVB的特异度为100%(145/145),但灵敏度仅为73.3%(11/15)。结论TAVR患者术后DHAVB发生率也较高,术后即刻心电特征与DHAVB事件相关,应用该特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可优化DHAVB管理。
祝磊肖丹欧袁伟翔何婧婧姚怡君彭周琼冯沅李江波陈茂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应用
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并概述了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TAVI患者的随访及术后疗效。
唐红魏薪陈茂冯沅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
文献传递
三维超声测量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主动脉瓣环径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1〉TEE)测量主动脉瓣径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对26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的患者,术前分别采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EE)、RT3D-TEE及CT测量主动脉瓣环径。RT3D-TEE通过切割主动脉根部,准确获得主动脉瓣环平面相关测值,包括瓣环面积换算的瓣环径、瓣环最大径、最小径,并计算偏心指数(瓣环最大径/最小径)。CT对应的主动脉瓣环径包括瓣环周长换算的瓣环径、最大径、最小径及偏心指数。对比分析超声方法与CT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及偏心指数。结果与CT测值相比较,TEE、RT3D-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与RT3D-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TTE与TEE、RT3D-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测值偏小。所有超声测量方法中,通过RT3D-TEE实时切割的方法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与CT测值相关性最好(r=0.92,P〈0.05)。RT3D-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偏心指数与CT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12vs1.28±0.13,P〉0.05)。结论RT3D-TEE不仅能准确测量主动脉瓣环径,而且能提供主动脉瓣环的最大径、最小径及偏心指数,为TAVI球囊型号及瓣膜型号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魏薪陈丽萍陈茂冯沅赵振刚唐红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2020年欧洲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专家共识》解读——提高分级诊疗能力,加强全-专联合管理被引量:13
2021年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是指具有可疑缺血相关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没有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疾病。该疾病患者人群广泛而治疗不足。近日,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EAPCI)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和微循环工作组联合发布了《欧洲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专家共识》。本文结合欧洲专家共识对INOCA的亚型、患病率、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预后意义、无创及侵入性诊断方法、患者管理和药物治疗等内容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使其重视对疾病亚型的分类,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降低医疗消耗。
黄宝涛陈茂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冠状血管痉挛心绞痛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预后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25%,近年来在临床上引起普遍关注。由于最新的心肌梗死定义发生了一定变化,使得MINOCA的病因分类也随之有所不同,并且受不同病因的影响,MINOCA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结合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及近年来国内外MINOCA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总结归纳了MINOCA的病因及诊断流程,并对其短期预后、中长期预后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建议诊断为MINOCA的患者应积极探索其潜在病因,以期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并希望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MINOCA不同的病因对预后的影响。
张依曼黄宝涛时瑞娟陈茂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因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治疗后的无再流现象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后果、检查方法、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陈茂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治疗无再流现象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干细胞移植对心肌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健康对照(8只)和心衰两大组,后者包括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组(8只)、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组(6只)和假手术组(8只)。慢性心衰模型由阿霉素制成。干细胞移植采用经双球囊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或骨骼肌成肌细胞。比较干细胞移植前后心功能有无变化。测定多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及离散度(ERPd);右室流出道、左室心尖部或室间隔连续刺激(S1S1)或早搏刺激时,其它各部位的兴奋传导时间(AT)和兴奋传导时间离散度(ATd),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有改善的趋势。各组间ERP及ERPd无差异。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组和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组的AT和ATd有增加,在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组更加明显。AT和ATd的变化在左室心尖部刺激时最为显著。在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组,出现1例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猝死。结论:慢性充血性心衰时,干细胞自体心脏移植后,心肌组织的电传导能力下降,离散度增大。
陈茂范忠才刘小菁张立饶莉杨庆黄德嘉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骨髓间充质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