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丽 作品数:6 被引量:5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理学 生物学 电气工程 更多>>
冰藻对南大洋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碳源的贡献 2023年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种群聚集在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区。海冰在南极磷虾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海冰及其冰下环境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避难场所,但海冰是否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重要的饵料存在一定的争议,对此问题的解决需要量化源于海冰的冰藻对南极磷虾越冬期间饵料及碳源的贡献。基于2020年冬季(3~8月)于南大洋大西洋扇区48.1亚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周边区域)和48.3亚区(南乔治亚岛周边海域)采集的磷虾样品,通过两种高支链类异戊二烯化合物(IPSO_(25)和HBIⅢ)分别作为源于海冰的冰藻和源于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对两个区域冬季磷虾对冰藻和浮游植物的依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处于较高纬度、海冰密集度较高的48.1亚区的南极磷虾体内含有更高的IPSO_(25),而处于开阔水域48.3亚区的磷虾体内有更高比例的HBIⅢ,另外48.3亚区磷虾的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显著高于48.1亚区的磷虾。48.1亚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对浮游植物和冰藻的依赖与体长相关,其中体长相对较短的早期成体呈现更高的依赖性,同时该区域磷虾对冰藻的摄食提高了其营养级地位。48.3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两种类异戊二烯含量与δ^(15)N稳定同位素数值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区域南极磷虾在初级生产匮乏时会摄食动物性饵料。若未来南大洋大西洋扇区海冰持续减少,这将对整个磷虾种群、磷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威胁。 陈晓丽 陈晓丽 张吉昌 韩正兵 王新良 王延清 杨光关键词:南极磷虾 冰藻 浮游植物 越冬 南大洋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1年 生物质结构的精确分析研究有利于其各个组分的转化利用,而核磁共振(NMR)技术是生物质解聚及结构演变分析中重要的表征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1)H NMR、^(13)C NMR、^(31)P NMR和2D HSQC四种NMR技术在生物质结构、产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反应路径和催化解聚机理探究中的应用,然后讨论了NMR技术应用于生物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陈晓丽 陈晓丽 苏秋成 吕微 莫家媚 苏秋成关键词:生物质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同轴射流火焰中羟基自由基、甲醛、发热率与一氧化氮的二维可视化测量 2021年 对现有单一组分羟基自由基(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系统(PLIF)装置进行功能扩展研发,在不增加激光器和探测器的情况下,拓展了甲醛(CH_(2)O)、发热率(heat release rate,HRR)和一氧化氮(NO)三个参量的PLIF成像测试模块.同时,利用所研制的同轴射流火焰装置开展了所建立的多参量PLIF测量技术的实测验证,获得了同一火焰轴截面上的OH、CH_(2)O、HRR与NO的二维分布.测试系统可广泛用于各种火焰结构测试及污染物NO产生机理分析,为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火焰结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试验数据支撑. 陈晓丽 陈晓丽 苏秋成 蒋利桥关键词:甲醛 一氧化氮 贡嘎山不同林龄峨眉冷杉种子雨及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采用种子雨收集器、土壤种子库筛选、室内萌发实验及野外实地调查等手段,研究了贡嘎山海螺沟内不同林龄和海拔分布上下界限的6个峨眉冷杉(Abiesfabri)林的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的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主要集中在凋落物层;在同一海拔,随着林龄增加,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大小先增加再降低,成熟林达到最大值,且其完整种子比例最高,整体质量最好;不同海拔,林龄相近的成熟林调查结果显示,海拔分布上下界限的峨眉冷杉林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显著小于海拔分布中段的成熟林,这可能与海拔引起的水热条件差异有关;峨眉冷杉林的最佳结实阶段在成熟林,其种子质量好,且散布后在林下保存得最好;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林下微生境可能是主要原因。 陈晓丽 王根绪 杨燕 羊留冬关键词:峨眉冷杉林 自然更新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讨有机硅电解质物化特性 2021年 有机硅化合物是电解质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物理化学特性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OSY、^(7)Li NMR、^(19)F NMR)对有机硅化合物CN(CH_(2))_(2)Si CH_(3)(OCH_(2)CH_(2)OCH_(3))_(2)(BNS)的结构,电解液(LiPF_(6)/BNS)的溶剂化效应、扩散系数和热稳定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BNS和LiPF6之间具有溶剂化效应;BNS的氰基(CN)和醚键(-O-)基团可与Li+形成络合物,且氰基配位能力优于醚键,络合键的形成促进了LiPF_(6)的离解和扩散,同时也提高了LiPF_(6)/BNS的热稳定性,证明高温下LiPF_(6)的分解是电解液失败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开发新型电解质化合物及促进其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晓丽 陈晓丽 陈程 付娟 陈程 付娟关键词:有机硅 电解质 DOSY 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 被引量:39 2015年 为了探究贡嘎山地区暗针叶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采用开顶式生长箱(open top chamber)和加热电缆(OTC-cable)联合增温的方式模拟增温,同时定位监测实验小区地表空气、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变化;不同类型(A:75%峨眉冷杉针叶+25%杜鹃荚蒾灌木叶凋落物,B:55%峨眉冷杉针叶+45%杜鹃荚蒾灌木叶凋落物)凋落物在模拟增温和自然对照条件下分解4年,研究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温使得地表空气和表层土壤温度分别增加了2.84℃和1.83℃;使得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5.27%和1.55%。针叶比例高会抑制凋落物分解,约13%;增温促进凋落物分解且对针叶比例高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增幅均超过10%。增温总体上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而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增大。针叶比例降低的凋落物分解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致趋势是增大,幅度在15%以上。增温和凋落物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大,而脲酶活性降低。增温和不同类型凋落物分解对表层土壤酸碱性无显著作用。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对酶活性影响较大。贡嘎山峨眉冷杉林表层土壤酶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仅因酶类型、土壤深度而存在差异,也随增温时间、土壤水分条件而有所不同。 陈晓丽 王根绪 杨燕 杨阳关键词:土壤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