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煊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被引量:14
- 2001年
- 195 3— 1 95 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农村经济经历了从农民个体所有制向农业合作社所有制过渡的经济体制变革 ,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政策 ;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陈廷煊
-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体制农业生产农业发展经济政策
-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 1998年
-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陈廷煊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为克服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而出现的新的经营...
- 陈廷煊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长方式农村市场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
- 1953-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经济成长的重要阶段。这5年中,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努力,并接受苏联和其它友好国家的援助,克服资金、物资、技术力量严重...
- 董志凯武力徐建青剧锦文陈廷煊赵学军曲韵姜长青石建国隋福民
- 1949—1952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基本经验被引量:18
- 1992年
- 1949—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以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5.4%的速度,三年共增长53.4%,195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恢复或超过了抗日战争前的最高生产水平。三年间,先是国内战争尚未结束,以后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样的速度是在进行上述战争的同时取得的,举世瞩目,出人预料。全面正确地总结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 陈廷煊
-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史
- 建国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和特点被引量:6
- 1996年
- 建国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和特点陈廷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按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从建国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属缓慢转移时期;1979年...
- 陈廷煊
-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历史进程农村非农产业
- 农业合作化历史回顾被引量:15
- 1995年
- 农业合作化历史回顾陈廷煊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已经40年了。回顾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从中得到对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一、土地改革后许多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民摆...
- 陈廷煊
-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的商品市场与物价管理被引量:9
- 1995年
- 建国初期,由于长期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梗阻,商品交换滞塞,市场上投机盛行,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人民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在采取宏观调控、制止长达12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涨的同时,积极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 陈廷煊
- 关键词:物价管理
- 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的演变被引量:8
- 1996年
- 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的演变陈廷煊"民以食为天",粮食是食物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生活资料。粮食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与粮食消费的全民性、经常性之间,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需要通过收购、运输、储备、加工、销售等环节相连,构成粮食的流通。粮食流通体制对粮食...
- 陈廷煊
-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被引量:32
- 1999年
-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 陈廷煊
- 关键词:城市化农业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