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春
-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反应及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被引量:41
- 2003年
- 目的 总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指标变化特点,提出干扰素疗效预测的实用指标。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通过治疗前内源性干扰素水平、用药后2,4个月末干扰素中和抗体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早期变化、HBV DNA定性定量、内源性干扰素水平、用药后2个月末干扰素中和抗体等指标的特点与HBeAg阴转的关系,提出干扰素疗效预测的实用指标。 结果 (1)不同年龄患者HBeAg阴转率差异不大,仅20~30岁与30~40岁年龄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3312,P<0.01);(2)治疗前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者对干扰素反应好;与治疗前转氨酶水平相比,开始用药后第2个月末ALT下降幅度超过50%的患者最终HBeAg阴转率提高;(3)治疗前HBV DNA阴性或定量≤106/ml的患者,均有较高的HBeAg阴转率;(4)开始用药后第2个月末干扰素抗体阳性可作为HBeAg无应答的预测指标;(5)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个多因素联合预测方案,将其回代用于本组患者的疗效预测,敏感性为8 0%,准确性为90%,优越于单因素疗效预测。 结论 患者在干扰素治疗中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有别于西方患者;干扰素疗效与治疗前后转氨酶、HBV DNA水平及干?
- 何清陈守春王松蒋小玲许诚张斌李丽雄唐红杨尧王文雅赵连三
-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
- 乙肝病毒S/前S抗原的重组表达质粒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
-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抗原在HBV感染后的免疫清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HBV基因组的前 S1区和前S2区都包含HBV与肝细胞膜的亲和区,与HBV感染、复制及感染后的免疫清除密切相关。其中,前S1含有多个T细胞抗原表位...
- 周陶友赵连三陈敏何芳刘丽唐红王松陈守春
- 文献传递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反应规律以及疗效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
- 何清蒋小玲王松陈守春许诚李藕谢友红王文雅杨尧李丽雄杨山麦张彬谌取鼎
-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经过α干扰素3MU或5MU,每周3次肌注,疗程4-6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肝功能试验、HBVDNA(斑点杂交和定...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乙肝
- 两种HBVDNA检测法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评估
- 2002年
- [目的]以斑点杂交法及PCR定量检测法评价干扰素抗HBV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均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HBVDNA定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治疗后2个月末与4个月末其病毒拷贝数分别为5.83±1.05,5.75±1.21,与治疗前6.74±1.68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BVDNA定量PCR较斑点杂交更能反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围血内病毒拷贝数的增长。[结论]两种方法的能灵敏地反映干扰素抗HBV的疗效。但在实际中定量PCR更灵敏。
- 何清陈守春等
-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肝疗效药物疗法乙型肝炎病毒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2年
- 何清蒋小玲王松杨山麦李丽雄谌取鼎文彬王平韩红星许诚戴炜陈守春王文雅杨尧
- 关键词:干扰素-Α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疗效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早期预测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干扰素(INF)是目前对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本文通过对患者用药前、用药初期可能影响疗效的部分因素观察,寻找早期预测患者IFN疗效的实用指标,从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以达到用药经济、合理的目的.
- 许诚何清王松蒋小玲陈守春
-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抗病毒药物
- 急性胰腺炎患者舌苔微生物研究被引量:19
- 1999年
-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舌苔微生物的变化,总结不同舌象、不同病情的AP患者舌苔微生物变化规律。方法将纳入的52例AP患者按分级标准分为轻症(MAP)组(n=33),重症(SAP)组(n=19),分别于治疗前、第3天及第9天清晨观察并采集舌苔,作细菌培养、鉴定、定量,测溶菌酶(LZM)含量。25例健康薄白苔作为对照组。结果AP患者舌苔菌落总数减少。厚苔菌落总数及G-厌氧杆菌多于薄苔,口腔优势菌在厚苔变化表现为厌氧菌检出率增高而需氧菌下降。SAP组肠道杆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程早期除口腔链球菌、G+厌氧杆菌减少外,SAP组G-厌氧杆菌也减少;病程第9天时,MAP组基本恢复正常,而SAP组各种异常无改变。AP患者舌苔LZM均显著升高。结论AP病程中口腔舌面出现微生态失调现象,严重程度与病情及舌苔的变化有关。AP厚苔菌落总数多于薄苔,主要为G-厌氧杆菌增加。厚苔厌氧菌增加,而需氧菌减少。
- 王静邹才华肖晓蓉陈守春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舌苔微生物溶菌酶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反应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总结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反应规律及特点。方法 15 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一般护肝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连续进行肝功能试验、HBVDNA斑点杂交检测、HBVDNA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 干扰素治疗过程中 ,转氨酶总体呈下降趋势 ;HBeAg应答与患者治疗前转氨酶有关 ,转氨酶重中度升高患者下降明显 ;用药前HBVDNA阳性患者、开始用药后第 2月末HBVDNA转阴者 ,HBeAg转阴率较高。HBeAg应答大多发生在治疗第 3月左右 ,平均转阴时间为 3 .4月 ;干扰素治疗前HBVDNA女性低于男性 ,HBeAg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治疗过程中HBVDNA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转阴平均时间为 1.9月 ,与HBeAg应答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
- 何清王松蒋小玲许诚李丽雄杨山麦李藕戴炜谌取鼎王平李慧涓陈守春杨尧王文雅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
- HBeAg、HBV DNA斑点杂交以及定量PCR检测在评价干扰素抗HBV疗效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免疫学检测 HBe Ag;斑点杂交法及 PCR定量检测法检测 HBV DNA评价干扰素抗 HBV的疗效。方法 对纳入治疗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后均同时检测乙肝两对半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 HBV DNA。结果 干扰素完全应答者 HBV DNA转阴较 HBe Ag发生早 ;HBV DNA定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HBV DNA定量 PCR较斑点杂交更能反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围血内病毒拷贝数的增长。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灵敏地反映干扰素抗 HBV的疗效 。
- 何清陈守春王松蒋小玲李丽雄王文雅杨尧
- 关键词:HBEAG斑点杂交定量PCR检测干扰素乙肝病毒标志物
- 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访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陈和平杨尧雷秉钧赵连三陈守春
- 关键词:病毒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