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九州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周围神经
  • 7篇疗效
  • 6篇外科
  • 5篇神经干
  • 5篇内窥镜
  • 5篇窥镜
  • 5篇臂丛
  • 4篇电生理
  • 4篇软组织
  • 4篇神经损伤
  • 4篇皮瓣
  • 3篇软组织损伤
  • 3篇神经干细胞
  • 3篇神经修复
  • 3篇手术
  • 3篇皮瓣修复
  • 3篇周围神经修复
  • 3篇细胞
  • 3篇显微外科
  • 3篇干细胞

机构

  • 30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青岛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沈阳市苏家屯...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30篇陆九州
  • 19篇徐建光
  • 17篇徐雷
  • 14篇徐文东
  • 13篇顾玉东
  • 9篇沈云东
  • 6篇蒋军健
  • 4篇顾施辉
  • 3篇方有生
  • 3篇邱彦群
  • 3篇林森
  • 3篇朱艺
  • 3篇张有来
  • 2篇蒋苏
  • 2篇劳杰
  • 2篇沈浩
  • 2篇韩栋
  • 2篇杨超群
  • 1篇何红晨
  • 1篇崔国庆

传媒

  • 11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骨科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肱三头肌及指总伸肌电生理支配权重分析在同侧C_7神经根移位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中得出的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推断其对于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影响,为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8月-2007年10月1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例,压砸伤2例,余均为车祸伤。左侧8例,右侧7例。术中依次刺激健侧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于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比较各干的CMAP波幅所占百分比,确定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术后6个月内随访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肌力,并复查肌电图了解其自发电活动和主动募集反应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肱三头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上中干型3例(20%),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7例(47%),中干型2例(13%);指总伸肌: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10例(67%),下干型2例(13%)。肱三头肌:术后1个月,2例出现肱三头肌肌力4级,募集反应单纯相,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均达5级,募集反应单纯混合相或混合相。指总伸肌:术后1个月,患者肌力及募集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各种电生理支配权重的患者,C7神经根的切取均不会造成肱三头肌和指总伸肌的实质性损害,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中干支配权重高的患者,采用同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应慎重,有可能造成肱三头肌短期内的肌力下降。
陈立徐雷顾玉东徐建光徐文东陆九州朱艺
关键词:神经移位臂丛神经电生理检测肱三头肌
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近期疗效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屈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陆九州徐建光徐文东徐雷顾施辉沈云东赵新顾玉东
神经干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研究异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于切断的周围神经远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2只孕12~14d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取其胚胎并体外分离培养脊髓NSC。选取2月龄健康成年F344雌性大鼠32只,体重(180±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6)。于右股部膝关节上1.5cm处水平切断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近端反折缝合,建立小腿三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实验组:将制备的5μLGFP-NSC悬液自胫神经远侧断端进针1cm后缓慢注入胫神经内;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NSC培养上清液。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4周及12周取材,测量小腿三头肌湿重,行肌肉HE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及突触后膜染色,观察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及肌肉突触后膜的形态和面积。结果各组大鼠伤口均Ⅰ期愈合,右侧后肢无溃疡发生。术后4周和12周,右侧小腿三头肌湿重,实验组分别为(0.849±0.064)g和(0.596±0.047)g,对照组分别为(0.651±0.040)g和(0.298±0.016)g,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12周,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实验组分别为72.55%±8.12%和58.96%±6.07%,对照组分别为50.23%±4.76%和33.63%±4.41%;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神经肌肉经Mallory三色染色,术后4周可见肌纤维之间已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术后12周,胶原纤维进一步增多,大部分肌肉纤维被取代,但实验组纤维化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突触后膜面积为(137.29±29.14)μm2,更接近于正常(198.63±23.11)μm2,达对照组(61.03±11.38)μm2的2倍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胚胎脊髓NSC体内移植可发挥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和维持失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形态、功能的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沈云东徐建光徐文东徐雷陆九州顾玉东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神经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我院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通过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弹性好,外形满意。术后无明显感染及并发症。结论采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较长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丁伟徐雷杨超群蒋军健陆九州徐建光
关键词:外科皮瓣膝损伤软组织损伤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0例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颅骨外露6例,合并颅骨缺损3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头皮瘢痕挛缩9例。头皮缺损面积6 cm×10 cm^22 cm×13 cm,颅骨外露6 cm×8 cm^21 cm×12 cm。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9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1例小儿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皮瓣远端颅顶部部分发黑,予以换药、温盐水热敷、蒂部缝线拆除后皮瓣成活,但遗留色素沉着。2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供区植皮边缘坏死,予以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有效修复创伤及肿瘤所致的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
张有来李舒琳陆九州蒋军健徐雷
关键词:头皮缺损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皮肤移植
内窥镜技术提高周围神经修复疗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内窥镜技术提高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在内窥镜下进行神经探查、神经干动作电位/(NAP/)...
陆九州
关键词:内窥镜周围神经电生理
文献传递
应用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提高周围神经修复疗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抑制疤痕增生、促进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胫神经切断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仅给予单纯缝合,B组给予单纯缝合+吻合口包裹聚-DL-乳酸膜,C组给予单纯缝合+吻合口包裹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膜。术后4、8及12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C组神经吻合口局部疤痕增生和粘连程度较其它组明显减轻;再生神经纤维较直,排列结构较整齐;12周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高于其它2组(P<0.05)。结论:几丁糖-胶原-二丙酸倍他米松缓释复合膜能有效防止周围神经修复后局部疤痕增生,促进神经的再生。
陆九州蒋军健徐建光徐文东徐雷劳杰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再生疤痕
经椎体前路移位健侧颈_7神经根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健侧颈,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颈部双侧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构制健侧颈,神经根移位通路,将颈,神经根自锁骨后股束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通过皮神经桥接或直接缝合修复患侧颈_(5、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2005年12月—2007年5月,对8例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伴下干部分损伤,或合并副、膈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周内,8例患者在咳嗽、进食时健侧手指有轻度麻木感,2~3周后症状逐步消失;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术后3个月时均能引出,7个月时能引出支配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术后12个月肩、肘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切断双侧前斜角肌不仅可以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且健侧颈,神经根翻转通路更通畅、安全。直接修复或短段皮神经移植极大地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利于患肢肩、肘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禁食可以减轻食道的组织创伤反应,利于颈,神经根缝合口的愈合。
徐雷顾玉东徐建光陆九州徐文东林森沈云东沈浩韩栋
关键词:臂丛显微外科手术神经移植
神经干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外周神经后延缓失神经肌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孕10~12d的SD孕鼠,提取、培养及纯化脊髓神经干细胞,传2~3代后,将分散成单细胞的神经干细胞(10^6/μl×5μl)移植到胫神经切断模型的远端;设立对照组,移植5阻干细胞培养液。术后分别于3、5个月取材,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比较干细胞移植能否延缓失神经肌萎;观察靶肌肉中突触(神经肌肉接头)的变化情况。结果移植后3、5个月,发现移植组小腿三头肌萎缩较对照组减轻(P〈0.05);移植组中的突触后膜退变萎缩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5个月出现了新的突触结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延缓失神经肌萎的程度,有效保护失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结构,并能形成新的突触。
顾施辉徐建光徐文东徐雷陆九州沈云东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肌萎缩突触失神经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MHE)两例分析
顾施辉陆九州徐雷徐建光顾玉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