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新甫

作品数:19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小麦
  • 5篇外源
  • 5篇小麦品种
  • 4篇白粉
  • 4篇白粉病
  • 4篇DNA
  • 4篇大麦
  • 3篇导入小麦
  • 3篇外源DNA
  • 3篇外源DNA导...
  • 3篇高产
  • 2篇性状
  • 2篇粒叶比
  • 2篇麦后
  • 2篇抗白粉病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后代
  • 2篇高产小麦
  • 2篇高产小麦品种

机构

  • 18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阎新甫
  • 6篇王西成
  • 6篇刘文轩
  • 4篇范和君
  • 4篇王胜军
  • 4篇薛喜梅
  • 3篇赵献林
  • 3篇赵虹
  • 2篇任明全
  • 2篇王锡锋
  • 1篇张忠山
  • 1篇王胜初
  • 1篇李宁红
  • 1篇和现昌
  • 1篇林秋萍
  • 1篇王全成

传媒

  • 6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河南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4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谈小麦用种策略
1992年
1991—1992年度,我省小麦生育期间除前期干旱外,中后期风调雨顺,无大的自然灾害,加上领导和群众努力,获得了继1984、1989年后的第三个夏粮丰收年。特别是从小麦试验品种看,多数品种表现都不错,品种间产量差异不大。在大面积生产上小麦品种表现也是好的不突出,差的也不显著,以致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品种的正确认识和利用。为了正确导向。
范和君赵虹薛喜梅王西成阎新甫
关键词:小麦播种播种量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代变异株系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24
1994年
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导入感病的小麦品种后,获得了抗白粉病变异后代,对其中抗性稳定的5个(D2代)株系子粒酯酶同工酶(EST)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变异株系的EST酶谱中,检测到供体大麦所具有的酶带(即转基因酶带)和新的杂种酶带,从而证实了大麦基因(或DNA片段)导入到受体中,并被受体细胞基因组整合与表达。
阎新甫刘文轩林秋萍
关键词:小麦外源DNA白粉病
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1991年
一、确立全面客观评选品种的新标准多年来,人们在评选品种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品种的产量位次上,而严重忽视品种的综合性状和亲本血缘的广泛性。其结果试验当中的某些“状元”。
范和君薛喜梅赵虹阎新甫
关键词:小麦
大麦DNA导入小麦后变异后代的氨基酸含量分析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对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的抗白粉病变异后代的水解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_2代5个抗白粉病株系中有2个株系(20和29号)的17种氨基酸总量比受体分别高23.4%和27.5%。通过与受体和供体各种氨基酸成分的相对含量比较表明,这5个变异株系中的丙氨酸、蛋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含量的改变与供体大麦的DNA导入有关。并得出小麦后代的这些抗白粉病变异株系为大麦基因转化株系。
阎新甫刘文轩王胜军王西成
关键词:外源DNA后代
生物技术与粮食生产
1990年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增产速度减缓,而消费量增加的现实,又一次将粮食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据估计,到1990年我国将缺粮800万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今后解决粮食不足的途径在于:提高粮食作物单产和改良其品质;减少粮食损失;加强粮食转化和开辟新的食物资源。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表明,它对传统农业技术有着巨大的改新潜力。
阎新甫李宁红
关键词:生物技术粮食生产
豫麦25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1995年
利用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豫麦2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稳定亩成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是夺取该品种高产的关键。
王西成阎新甫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高产
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表现被引量:4
1992年
将对白粉病免疫的大麦品种80S—111DNA 导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但抗病性较差的小麦花培新品种花76中,得到了13株抗白粉病变异株,变异株频率2.77%。连续3代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抗白粉病变异均属可遗传变异,13株变异株中有5株抗病性在后代无分离,其余8株抗性后代继续分离,但分离规律不一致。抗白粉病性似乎为显性遗传。
刘文轩阎新甫王胜军和现昌胡学义王西成
关键词:小麦大麦DNA
应用侵染型对比推导小麦品种抗白粉基因及其计算机程序
1993年
根据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侵染型资料,按未知抗白粉基因品种和已知抗白粉基因,对特定的一套白粉菌株侵染型对比的相似性,推导前者含有的抗白粉基因,并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推导结果表明,郑州831具有pm2+6基因;周麦9号和洛阳8220具有pm3b基因。
王锡锋张忠山王全成阎新甫
关键词:小麦抗病性白粉病计算机
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抗白粉病变异的遗传研究被引量:65
1994年
本研究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通过花粉管途径直接导入感病的小麦品种花76中,后代出现13株抗白粉病变异株.其中5株在以后的世代中抗性稳定,另8株则继续分离.第2代分离株系的抗病株形成的第3代株系(或株行)中,抗性有分离的株行与无分离的株行比例为1.9:1,而分离株行内抗病株与不抗病株之比为335:1。抗性稳定株系与感病亲本杂交,F1表现高抗病,再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抗感病株比例为1:1。自交Fn的比例为2.8:1.说明所获得的抗白粉病性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为显性.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比较表明,这个抗病基因可能是来自大麦的一个新基因。
阎新甫刘文轩王胜军王西成王锡锋
关键词:大麦小麦白粉病抗病性
对我省小麦品种的分析及利用意见
1990年
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病虫害发生频繁,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都有不同程度感病和倒伏。如何认识这一年度的气候和小麦品种表现,做到合理利用小麦良种,浅谈以下初步意见,供生产上参考。一、1989—1990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播种前降雨,播种基础好;冬前墒情足,冬暖冻害轻,基本是壮苗越冬:分蘖多,成穗率高。据调查,一般亩穗数比上年增加1—2万。但入春后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气温低,导致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纹枯、白粉、条锈、叶锈、赤霉、叶枯病以及蚜虫。
范和君赵虹薛喜梅阎新甫
关键词: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