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塞高频心电谱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1999年
- 采用小波转换的三维频谱分析,对兔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的高频心电信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塞三维高频心电谱呈动态变化趋势,在缺血10min内出现频谱增宽,高频、甚高频能量增加;而后出现甚高频能量与高频能量分离现象。提示高频能量增加及其与甚高频能量的分离现象可能对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 杨旭明闫文泰魏太星董建增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高频心电图
- PTF-V_1阳性病人P波频谱变化的初步观察
- 1995年
- 本文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分别观察了ptf—v_1阳性,阴性和对照组P波的频谱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tf—v_1阳性组频带分布能量比值(W)明显高于阴性组,而对照组和阴性组仅在某一频段比较有明显差异。本文提示:ptf—v_1负值越大,W值越低,原因可能与左房收缩力减弱和P波正向转折部分减少有关。
- 郝建峰刘守仁闫文泰
- 关键词:P波高频心电图
- 心肌缺血时QRS波群中切迹的物理特性被引量:12
- 1999年
- 为探讨QRS波群中切迹的频率特性、能量特性及切迹发生机理,运用多采样率线性小波转换的三维频谱分析,观察兔急性心肌缺血时QRS波群中的切迹段(N),R波峰段(RP)及S波底段(SB)的下限频率(LF)和高频相对能量(W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及缺血前相比,心肌缺血4h后QRS波群中的N、RP、SB三段LF及W值明显升高(P均<0.01),尤其是N段的LF和W值升高更明显;每组内N、RP、SB三段间比较,N段的LF及W值明显高于RP及SB段(P<0.01)。结论:①小波转换的三维频谱分析是一种可行的心电信号分析方法。②切迹是一种含高频成分和高频能量较多的心电信号,其频谱呈宽带连续分布,最高频率可达400Hz以上。③切迹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组织的各向异性、心电活动的非同步性及心肌细胞的后除极、折返形成等有关。
- 杨旭明李小彩李小彩闫文泰
- 关键词:心肌缺血
- 兔心电QRS波的三维频谱分析
- 1999年
- 应用小波转换的三维频谱分析技术,对40只兔心电QRS波进行分析,观察其三维心电频谱的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兔心电QRS波的三维频谱形态呈双侧对称的山坡状,频谱宽度约为240Hz,高频成分主要分布在QRS波的中部,能幅随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100—1000Hz与60—100Hz的能量比约为10,150—250Hz与60—100Hz的能量比约为035,并证明性别和体重对心电QRS波三维频谱各参数不产生严重影响。
- 杨旭明闫文泰魏太星董建增刘恒亮
- 关键词:QRS波
- 心肌梗塞及心绞痛患者心电图高频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研究了61例心肌梗塞(MI)、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AP)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高频心电图,并观察了MI不同时间,不同梗塞范围时的高频切迹(HFN)变化。结果表明,MI组和AP组HFN数均较正常人显著增多,HFN数随梗塞时间延长而增多,并与梗塞范围呈正相关。AP组HFN数较M12周内多,但与M12周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杨国杰闫文泰魏太星陈庆华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绞痛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 心源性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探讨被引量:4
- 1994年
- 作者对心源性肝硬化60例进行全面临床分析,提出心源性肝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并总结对心源性肝硬化并腹水的治疗体会。
- 李莉闫文泰杨俊敏
- 关键词: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
- 小波转换三维频谱分析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小波转换三维频谱分析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小波转换三维频谱分析 ,观察QRS波下限频率及 10 0HZ以上的高频含量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心肌梗死组QRS波的下限频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宽、10 0~ 10 0 0Hz频带内心电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 :利用小波转换三维频谱分析 。
- 杨国杰郑国云魏太星闫文泰宁新宝
-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 J波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被引量:15
- 1999年
- 心电图上J点是指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J点之后的顿挫称为J波。J波多表现为拱顶状或驼峰状,曾被命名为“驼峰征”、“奥司本波”、“J点波”等。以前认为J波是人体控制性降温或低温心脏的心电图特征,...
- 杨旭明李小彩闫文泰闫文泰
- 关键词:心电图J波心律失常
- 显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QRS波群高频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 1999年
- 探讨房室旁道电位的电物理特性 ,同时借助房室旁道这一除极顺序异常的天然模型 ,印证心室激动传导异常产生高频成分这一机制。选择显性房室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4 0例 ,采用信号平均技术及多采样率线性小波转换技术 ,对射频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窦性心律时 QRS波群全程及起始部 4 0 ms进行三维频谱分析 ,观察高频能量 (E1 )、甚高频能量 (E2 )、频谱的最高上限频率 (Fmax)及 QRS时限 (QRSI)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QRS波群全程 E1 、E2 、Fmax射频消融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 QRSI射频消融前后相比差异显著 (12 3± 15 msvs86± 9ms,P<0 .0 0 1)。QRS波群起始部 4 0 ms的 E1 、E2 、Fmax术前分别为 1.2 3 7± 0 .4 5 9,0 .74 8± 0 .2 5 3 ,3 66± 4 9Hz;术后分别为 0 .73 2± 0 .2 95 ,0 .3 64± 0 .161,3 0 9± 3 8Hz,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均 <0 .0 1)。结论 : 旁道激动心室是高频成分产生的一种机制 , 冲动沿旁道下传 ,心室激动时间延长 , 心室预激波是一种含高频成分和高频能量较多的电信号 ,其频率可达 4 0 0 Hz以上 ,提示在心内电生理标测时采用较高频率的滤波带 ,可能使旁道电位显示更清晰。
- 杨旭明李小彩董建增闫文泰魏太星
- 关键词:房室旁道心动过速射频消融QRS波群
- 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前后心电QRS波高频成分的变化
- 1999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后某些患者出现的心悸,心前区不适,早搏等症状的机制。方法:采用多采样率的线性小波转换技术,将时域心电信号转换为频域心电信号,对3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前、术后体表心电QRS波进行分析,观察高频成分、甚高频成分及上限频率的变化。结果: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依次是1058±0323,0778±0238,0535±0246,0380±0121,27683±20114,205774±18431Hz,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手术后高频心电成份增多是房室结改良后暂时性的心室电活动紊乱所致,术后出现的症状与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手术创伤、机体应激及个体反应的敏感性有关。对那些症状明显,持续时间较长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 杨旭明董建增闫文泰闫文泰
- 关键词:房室结改良射频消融心电图QRS波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