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门兴元

作品数:420 被引量:1,497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4篇期刊文章
  • 130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0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6篇昆虫
  • 44篇盲蝽
  • 37篇绿盲蝽
  • 35篇害虫
  • 33篇种群
  • 29篇体表
  • 28篇花蓟马
  • 28篇壁蜂
  • 26篇夜蛾
  • 26篇食心虫
  • 25篇群落
  • 25篇西花蓟马
  • 25篇小食心虫
  • 24篇农药
  • 24篇寄生
  • 23篇玉米
  • 21篇天敌
  • 20篇苹果
  • 18篇幼虫
  • 17篇植物

机构

  • 380篇山东省农业科...
  • 76篇山东农业大学
  • 47篇大理学院
  • 4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青岛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贵阳医学院
  • 5篇汕头大学
  • 5篇烟台市农业科...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聊城大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山东省果树研...
  • 3篇全国农业技术...
  • 3篇南县农业局
  • 3篇山东农业工程...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20篇门兴元
  • 294篇于毅
  • 289篇李丽莉
  • 174篇张安盛
  • 142篇周仙红
  • 114篇张思聪
  • 106篇庄乾营
  • 72篇翟一凡
  • 68篇陈浩
  • 51篇郑礼
  • 45篇卢增斌
  • 45篇郭宪国
  • 37篇欧阳芳
  • 36篇吴滇
  • 31篇钱体军
  • 30篇孙廷林
  • 28篇董文鸽
  • 28篇戈峰
  • 26篇叶保华
  • 15篇高欢欢

传媒

  • 57篇山东农业科学
  • 31篇应用昆虫学报
  • 21篇昆虫学报
  • 16篇植物保护学报
  • 15篇植物保护
  • 10篇生态学报
  • 9篇农业知识(瓜...
  • 9篇中国生物防治...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蜂业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蛛形学报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中国科学:生...
  • 3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24篇2023
  • 9篇2022
  • 19篇2021
  • 21篇2020
  • 34篇2019
  • 40篇2018
  • 33篇2017
  • 25篇2016
  • 34篇2015
  • 29篇2014
  • 27篇2013
  • 27篇2012
  • 23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4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幼虫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老熟幼虫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室内分别用棉花、花生、大豆、甘薯及玉米的幼嫩叶片饲养二点委夜蛾4龄幼虫6 d至老熟,测定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结冰点、鲜重、含水量、脂肪、糖原和山梨醇含量。【结果】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后结冰点、鲜重、脂肪含量、糖原含量有显著差异。取食大豆叶片后结冰点最高(-2.80℃),鲜重最低(0.056 g),脂肪含量最低(12.47%);取食棉花叶片后结冰点最低(-5.45℃),脂肪含量最高(32.12%),糖原含量最高(54.07 mg/g);取食玉米叶片后鲜重最高(0.118 g)。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含水量、山梨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到其体重及脂肪和糖原含量。
秦华伟门兴元于毅卢增斌孙廷林周仙红李丽莉
关键词:寄主植物二点委夜蛾抗寒性过冷却点糖原
2019年性诱监测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分布与发生动态被引量:8
2021年
2018年底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我国,2019年在我国大规模迁飞扩散。山东省地处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我们在山东省的30个监测点利用性诱方法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迁飞路径、分布和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总共诱捕到428头草地贪夜蛾,其中97%以上个体分布在胶东地区,推测东部沿海是其在山东省南北迁飞的主要路径;6月20日在郯城监测点首次监测到1头草地贪夜蛾成虫,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监测到其余的427头,在此阶段草地贪夜蛾可能有4次从南向北的迁飞。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定殖和种群扩张,亟需探索高效的草地贪夜蛾早期监测技术,建立网络化监测预警体系和区域性防控体系。
张晴晴李丽莉曲明静赵鸣王丽丽丁荔王付彬李付军李顺曲诚怀曹洪建薛超曲在亮李超卢增斌于毅门兴元
关键词:种群动态迁飞
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对 3种不同时间播种的棉田内害虫、天敌系统调查 ,分析和比较了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天敌种群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种期推后 ,可减轻或避免第二代棉铃虫的为害 ,加重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铃虫的为害 ;但不同播种日期对不同时期的棉蚜影响不同 ,苗蚜以迟播棉田内种群数量最高 ,伏蚜则以夏播棉田内种群数量最高。播种期的推后 ,不利于棉田捕食性瓢虫、蝽类、蜘蛛和寄生性天敌种群增长。棉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也随播种期的推后而下降。因此 ,应针对不同时间播种的棉田开展相应的害虫生态管理。
戈峰门兴元苏建伟刘向辉丁岩钦
关键词:播种日期棉田天敌种群动态
一种具有电击效果的简易昆虫收集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击效果的简易昆虫收集箱,其特点是:该装置通过电网将昆虫击杀以后,避免了昆虫相互碰撞、残杀等现象,显著提高了昆虫样本的完整度。同时,安全系数高,适用性较广,不仅适用于迁飞性昆虫的采集工作,通过更换...
门兴元孙晨可李丽莉张晴晴张雪于毅庄乾营
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静电击杀效果的迁飞性昆虫的高空诱捕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击杀效果的迁飞性昆虫的高空诱捕灯,其特点是:该装置可在有效诱捕迁飞性昆虫的同时将昆虫迅速击杀,其准确性能达到95%以上,保证了昆虫肢体的完整度,方便开展后续分拣及鉴定工作,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
门兴元孙晨可李丽莉张晴晴张雪于毅庄乾营
文献传递
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
一种投射式迁飞性害虫高空诱捕设备,涉及迁飞昆虫捕获技术领域,用于实现对迁飞昆虫的高空诱捕。包括飞行器、投射盘、诱捕网和释放组件,所述飞行器下部具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诱捕网模具,所述诱捕网模具的前端具有网槽,所述网槽周围...
门兴元李丽莉吕素洪崔洪莹郭文秀宋莹莹于毅孙廷林
山东省凹唇壁蜂为樱桃授粉坐果增产及经济价值评估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设置凹唇壁蜂授粉区和隔离授粉区,统计樱桃的花朵数、花序数、坐果数,并计算花朵坐果率和花序坐果率;采用蜜蜂依存度市场估价法,计算山东省凹唇壁蜂的授粉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凹唇壁蜂授粉区的花朵坐果率、花序坐果率比隔离授粉区分别增加了6.87、3.06倍;凹唇壁蜂对樱桃的授粉功能量超过30万吨,授粉经济服务价值超过180亿元。综之,凹唇壁蜂授粉有利于提高樱桃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产上应注重对凹唇壁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丽李丽莉李丽莉欧阳芳于毅于毅曲在亮叶保华叶保华
关键词:凹唇壁蜂樱桃授粉增产
绿盲蝽越冬卵发育过程的微观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过程,明确其防治的关键期,本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绿盲蝽越冬卵浸水后的发育过程,并测定了其长度、宽度及卵盖长度。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浸水后第4天开始出现眼点;第5天85.00%的卵出现眼点;第7天卵的孵化率达到87.50%。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浸水3 d后卵宽达到最大值,孵化前卵长和卵盖长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73.96μm和605.89μm。总之,绿盲蝽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眼点出现后的2~3 d是防治的关键期。
秦华伟门兴元于毅李超张思聪孙廷林吕素洪李丽莉
关键词:绿盲蝽
基于农田景观的粮棉重大害虫区域性持续治理技术
门兴元戈峰王振营李丽莉党志红卢增斌何康来欧阳芳叶保华陈浩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的粮棉主产区,近10多年来,该地区主要粮棉作物常发害虫如麦蚜、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烟粉虱等危害加重,同时二点委夜蛾、棉盲蝽等新成灾害虫也频频爆发成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带来...
关键词:
关键词:杀虫剂害虫防治
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方法】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1日龄工蜂成虫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测定药剂对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HQ)值评估杀虫剂对熊蜂的风险。【结果】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成年工蜂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分别为2.50,4.97和4.07μg a.i./蜂,均表现为中毒。氟啶虫胺腈急性触杀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为8.72μg a.i./蜂,表现为中毒,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最高剂量120μg a.i./蜂触杀处理未见地熊蜂死亡,表现为低毒。同时,3种药剂对地熊蜂成年工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氟啶虫胺腈经口处理抑制了ACh E的活性,且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的LD60剂量对ACh E的活性具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结论】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对地熊蜂的致毒作用慢于氟啶虫胺腈,且室内安全性评价表明它们的安全性高于氟啶虫胺腈。
周浩邵莒南翟一凡吴光安陈浩门兴元于毅郑礼
关键词:毒性中毒症状乙酰胆碱酯酶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