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迅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盆地
  • 5篇古近纪
  • 5篇二连盆地
  • 4篇英文
  • 4篇内蒙古二连盆...
  • 4篇哺乳动物
  • 2篇早白垩世
  • 2篇生物地层
  • 2篇始新世
  • 2篇属种
  • 2篇下白垩统
  • 2篇化石
  • 2篇古近系
  • 2篇白垩世
  • 2篇白垩统
  • 1篇地层单位
  • 1篇地层序列
  • 1篇地层学
  • 1篇新属
  • 1篇新属种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日本爱媛大学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2篇金迅
  • 9篇王元青
  • 4篇孟津
  • 4篇白滨
  • 4篇李茜
  • 3篇倪喜军
  • 2篇毛方园
  • 2篇李传夔
  • 2篇李萍
  • 1篇白滨

传媒

  • 8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回顾及存在问题被引量:12
2012年
简要回顾了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的历史,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主要地点的位置以及地层发育情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不同地点或地区分析了二连盆地古近系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对化石产地的地名和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王元青孟津金迅
关键词: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纪岩石地层单位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古近纪中兽科(哺乳动物纲)新材料(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描述了近年来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东部呼和勃尔和地区以及巴彦乌兰早古近纪地层中的中兽科化石材料,共计4属6种,包括一个未定种和发现于阿山头组底部的努和廷中兽新种(Mesonyx nuhetingensis sp.nov.)。新种区别于该属其他种的特点是:p4为最长下颊齿以及p3和p4舌侧有弱的齿带。其余属种包括:Dissacus serratus,Dissacus sp.,Mesonyx uqbulakensis,Mongolonyx dolichognathus和Harpagolestes leei。总结了该地区中兽演化的总体趋势:体形逐渐大型化,取食习惯从主动捕猎逐渐转向食用腐尸及骨骸。
金迅
关键词: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纪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始新世脑木根组上部的奇蹄类(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脑木根组上部(早始新世伯姆巴期)两种奇蹄类:脊齿貘类的二连明镇貘(新属新种)Minchenoletes erlianensisgen.et sp.nov.和蹄齿犀类的Pataecops parvus。二连明镇貘区别于其他脊齿貘类的特点是:个体小,颊齿齿冠低,齿脊相对不发育,牙齿较横宽(长宽比小),M3相对较长。两种化石分别将脊齿貘科和犀超科的化石记录提前到最早始新世。最新的地层资料表明,明镇貘仅发现于脑木根组上部,相当于伯姆巴期的地层中;施氏貘(Schlosseria)和脊齿貘(Lophialetes)则分别发现于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因此,这些化石在生物地层对比和早期奇蹄类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依据二连地区的新资料和中亚考察团的野外记录,我们认为蒙古的Pataecops parvus标本可能来自比Kholobolchi动物群大多数种类更低的层位,可能相当于伯姆巴期。
王元青孟津金迅毕丛山白滨李萍倪喜军李茜Daniel L.GEBO
关键词:早始新世奇蹄目生物地层学
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化石被引量:2
2005年
记述了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科化石材料,命名了强中兽属一新种———李氏强中兽(Harpagolestesleeisp.nov.)。该种P4后附尖非常发育、向颊侧突出;M2的原尖长,前端偏于舌侧、后端偏于颊侧,冠面轮廓近于长方形。报道了东方强中兽(Harpagolestesorientalis)的第一件下颌标本,并对该种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描述的一个厚中兽未定种(Pachyaenasp.)可能是该属已知最晚的代表。还鉴定出两件Mongolestes属的标本及一件属种未定的中兽科化石。
金迅
关键词:化石盆地NOV下颌属种
内蒙古二连地区古近纪早期地层序列、哺乳动物演化及其环境响应被引量:6
2010年
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地区古近系包括3个组:脑木根组、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从中可以划分出12个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层位,其中脑木根组4个,阿山头组6个,伊尔丁曼哈组2个.研究表明,美国中亚考察团在这一地区划分的"呼尔井组"实际上是伊尔丁曼哈组,而"伊尔丁曼哈组"则为阿山头组.根据最新的古地磁资料,对相关组的时代和哺乳动物分期的延续时间进行了重新厘定,指出脑木根组上部包含了早始新世地层,阿山头组绝大部分属于早始新世,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中始新世.将格沙头期、伯姆巴期和阿山头期分别与国际地质年表的坦尼特期、伊普里斯期早期和伊普里斯期中晚期至鲁帝特期最早期相对比,同时认为它们分别与北美古近纪提法尼期晚期至克拉克福克期、华沙溪期早期和华沙溪期中晚期及勃里吉期大部相当.古近纪早期,哺乳动物群演替以新科出现和属种更替为主,与这一时期大多数情况下气候的逐渐变化相对应;而众多目一级现代哺乳动物类群在始新世之初的突然出现则很可能与发生在古新世-始新世之交的高温事件有关.
王元青孟津Christopher K.BEARD李茜倪喜军Daniel L.GEBO白滨金迅李萍
关键词:二连盆地古近纪哺乳动物环境响应
亚洲三种冠齿兽类的齿冠形成时间及其对选取现生类似种的参考意义(英文)
2014年
选取了亚洲常见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1976,Heterocoryphodon fl erowi(Chow,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s Osborn,1924,对其臼齿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研究,以讨论多尖牙齿齿冠形成模式和估算它们的齿冠形成时间。结果显示,A.conicus,H.fl erowi和E.mongoliensis上第三臼齿齿冠的形成时间分别为2.99±0.1,3.63±0.11和3.68±0.22 yr,三种冠齿兽类的生活史均符合慢生长、长生命型模式。综合考虑体型的影响,相较其他大型植食性动物,H.fl erowi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现生河马(Hippopotamus amphibius)进行类比,E.mongoliensis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进行类比,而A.conicus的生活史则稍快稍短于现生河马。这些现生类似种的种内变化数据可为冠齿兽类的部分分类学问题提供参考。
毛方园王元青王元青孟津
关键词:始新世
中国古近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被引量:10
2019年
古近纪是中生代末大灭绝事件之后的第一个纪,哺乳动物迅速辐射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统治者,亚洲被认为是众多类群的起源地.由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古近系中绝大部分是陆相沉积,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建立一个年代地层框架是认识古近纪地质历史和生命演化历史及相互关系的基础.古近系在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中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反映哺乳动物演化阶段的哺乳动物期为基础,中国的陆相古近系可以划分为11个阶:上湖阶、浓山阶和巴彦乌兰阶(古新统),岭茶阶、阿山头阶、伊尔丁曼哈阶、沙拉木伦阶、乌兰戈楚阶和白音阶(始新统)以及乌兰塔塔尔阶和塔奔布鲁克阶(渐新统).各阶具有明显的古生物学特征,特别是古哺乳动物学特征,为实际运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底界与统一致的各阶,其底界年龄值采用国际地质年表中相应的数据,即上湖阶、岭茶阶和乌兰塔塔尔阶的底界分别定为66.0、56.0和33.9Ma.对于其他各阶,利用现有的古地磁资料,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值.
王元青李茜李茜白滨白滨金迅
关键词:古近纪生物地层磁性地层
内蒙二连地区古近纪的中兽化石
近年来我所在内蒙二连的努和廷勃尔和、呼和勃尔和以及巴彦乌兰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并对该地区划分上尚不太清晰晚古新到早始新的脑木根组、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
金迅
文献传递
安徽潜山古新世裂齿目一新属兼论中国古新世裂齿类(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记述了安徽潜山盆地古新世裂齿目一新属种 ,命名为潜水本爱兽 (Benaiusqianshuiensisgen .etsp .nov .)。标本产于望虎墩组下段底部 ,为一带犬齿和完整颊齿列的左下颌骨。新种的主要特点是 :个体较小 ,下齿列齿式 2 + ?·1·4·3,i2略有增大 ,p1存在但退化成单根且侧扁 ,p3无下后尖 ,p4次臼齿化且无下内尖 ,下三角座前后压缩且下前尖退化 ,m3三叶。中国曾经记述的和被认为是裂齿类的古新世哺乳动物共有 9个属种 :Lofochaiusbrachyo dus、Meiostylodonzaoshiensis、Anchilestesimpolitus、Dysnoetodonminuta、Interogaledatangensis、Pletho rodonchienshanensis、Huananiusyoungi、Yuesthonyxtingae和Simplodonqianshanensis。经过仔细比较研究它们的齿列 ,作者认为 ,Lofochaius、Meiostylodon、Interogale、Plethorodon和Simplodon可能属于裂齿类 ,而Anchilestes、Dysnoetodon、Huananius和Yuesthonyx则可能与裂齿类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Lofochaiusbrachyodus的P1和P2退化、P4有一定程度的臼齿化、外架窄、主尖锥状、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内收 ,显示了裂齿类的特点。湖南茶陵盆地枣市组Meiostylodonzaoshiensis的i2增大、上臼齿主尖锥状、柱尖和后附尖发育、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
王元青金迅
关键词:古新世裂齿目南雄盆地齿列新属种P4P4
辽宁下白垩统阜新组真兽类哺乳动物新带氏远藤兽(Endotherium niinomii Shikama,1947)再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根据正型标本的印痕和翻制的模型,重新研究了产于辽宁阜新新邱阜新组的早白垩世真兽类哺乳动物新带氏远藤兽(Endotherium niinomii Shikama,1947)。对照Shikama(1947)的原始描述,将E.niinomii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下臼齿从m1到m3逐渐变小;下三角座和下跟座的高差不是很大;下臼齿的齿尖钝;下原尖比下前尖和下后尖大,并且下前尖和下后尖高度相近;可能有5个前臼齿,并且p3不明显变小。这些特征组合足以将该属与其他的白垩纪真兽类相区别,因此认为Endotherium niinomii是一个有效种。
王元青楠桥直金迅金迅李传夔高春玲刘金远
关键词:早白垩世哺乳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