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鄢东海

作品数:38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茶树
  • 9篇苦丁茶
  • 6篇种质
  • 4篇茶叶
  • 4篇茶园
  • 3篇特异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RAPD
  • 2篇砧穗
  • 2篇植物
  • 2篇生长势
  • 2篇生化成分
  • 2篇塑料袋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切接
  • 2篇资源调查
  • 2篇萌发
  • 2篇木犀
  • 2篇木犀科

机构

  • 17篇贵州省茶叶科...
  • 14篇贵州省农业科...
  • 8篇贵阳学院
  • 4篇海南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

  • 31篇鄢东海
  • 10篇魏杰
  • 7篇令狐昌弟
  • 7篇刘声传
  • 7篇周富裕
  • 6篇梁远发
  • 6篇李祥明
  • 4篇田永辉
  • 4篇喻云春
  • 4篇刘国民
  • 4篇郑道君
  • 3篇陈正武
  • 3篇王家伦
  • 3篇周玉锋
  • 2篇崔晓明
  • 2篇郑文佳
  • 2篇陈娟
  • 2篇周玉锋
  • 2篇魏杰
  • 2篇陈娟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种子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茶叶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贵州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茶叶通讯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木犀科苦丁茶植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为木犀科苦丁茶的物种分类、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包括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丽叶女贞(L.henryi Hemsl.)、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日本毛女贞(L.japonicum Thunb.var.pubscens Koidz)、女贞(L.lucidum Ait.)、序梗女贞(L.pedunculare Rehd)、牛矢果(Osmanthus masumuranus Hayata)和川滇蜡树(L.delavayanm Hariot),共21份种质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不同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个引物共获得427条谱带,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7.7%,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1522~0.832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466,木犀科苦丁茶各物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基于RAPD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图可把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并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研究;日本毛女贞与序梗女贞的亲缘关系在所有的供试物种中最近,而与日本女贞的关系较远。作者据此认为,日本毛女贞是否应该划分为日本女贞种下一变种或是可以独立划分为一个种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RAPD的分析结果支持紫茎女贞(L.pururascens Y.C.Yang)归并为粗壮女贞。
郑道君梁远发刘国民鄢东海令狐昌弟田永辉
关键词:木犀科苦丁茶种质资源亲缘关系RAPD
苦丁茶不同制作工艺与感官品质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试验研究了苦丁茶不同制作工艺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蒸汽杀青、水漂、揉捻、烘干是保证苦丁茶外形条索细秀、色泽翠绿的技术关键 ,是提高苦丁茶感官品质及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其中 ,水漂是苦丁茶制作工艺所特有 ,是去除因杀青叶溢出的大量水溶性果胶汁 ,有利于苦丁茶揉捻成形 ,提高产品外观品质 ,同时也有利于苦丁茶滋味更适合人的口感。
陈正武鄢东海周富裕刘红梅
关键词:苦丁茶感官品质水漂揉捻烘干
茶树CsSMT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植物超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发掘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 SMT,基于宁州2号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RACE克隆该基因的c DNA全长,并通过原核表达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验证该基因,然后构建超表达载体,转化至根癌农杆菌。结果表明:该基因c DNA全长为1277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 050 bp,与NCBI公布的茶树该基因ORF序列有8个点突变,且缺少GTCGTC序列。Cs SMT基因编码34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野生大豆、黄芪的SMT以及川桑的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2(Homocysteine-S-methyltransferase 2,HMT2)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目标蛋白分子量约38 k Da,为水溶性蛋白,与预测结果相符。成功构建Cs SMT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并获得携带Cs SMT的农杆菌菌株。
刘声传鄢东海周雪曹雨莫雪胡伊然周玉锋
关键词:茶树原核表达超表达
茶树CsSM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表达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发掘利用茶树茶树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SMT,通过RACE克隆该基因的cDNA全长,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该基因在井43幼苗根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该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获得5个茶树品种CsSMT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对茶树5个品种的ORF核苷酸多态性鉴定共检测到19个多态性位点,包括17个SNPs和2个InDels,平均每55 bp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位点引起9个氨基酸位点变化;5个茶树品种SMT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15%,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Na_2SeO_3水培及荧光定量PCR表明,CsSMT基因在茶树幼苗根与成熟叶中均有表达;Na_2SeO_3显著诱导成熟叶中该基因表达,抑制须根CsSMT表达。
刘声传鄢东海周雪莫雪胡依然魏杰周富裕周玉锋
关键词:茶树
黔湄809号茶树新品种选育
李祥明安永政鄢东海周正帮彭玉雪周富裕薄晓鹏纪德禄
该课题以绿茶良种福大白茶为母本,红茶优良品种黔湄412为父本,进行定向组合种植,自然杂交,F1代单株选择,无性繁殖育成了茶树新品种黔湄809。经育种、品比、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对植物学特征、生化成分、产量、品质及抗性等进...
关键词:
关键词:茶树品种选育
高香茶树新品种‘格绿’
2023年
‘格绿’是从贵州‘都匀毛尖’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小叶类,中偏早生种。适制优质高香绿茶,香气清高有花香,滋味甘醇鲜爽。适宜在贵州黔北、黔南等气候相似茶区种植。
魏杰刘声传林开勤陈娟汪安然喻云春周富裕鄢东海
关键词:茶树高香
贵州苦丁茶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
郑文佳李祥明鄢东海周富裕申东
该研究基本查清贵州省苦丁茶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情况;提出并论证了贵州省苦丁茶在民间称贵州苦丁茶,理论上定名苦茶叶的观点;研究了贵州苦丁茶的植物特征、内含成分、基本适生条件、初深加工技术、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药用及保健功效...
关键词:
关键词:苦丁茶资源调查茶叶
老茶园嫁接无性系良种的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通过化学药剂处理和改进方法等 ,对茶树在不同时期及不同药剂处理下的嫁接成活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春、夏、秋三季的嫁接成活率平均为 6 7.0 %~ 88.5 % ,其中夏季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 ,而秋季又显著高于春季。嫁接时用吲哚乙酸 (IAA)或 ABT生根粉按新摸索的点滴方法处理接口 ,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 ,其中 IAA处理浓度为 30 0 mg/kg左右时 ,嫁接成活率最高为 94.1% ,比空白对照的 75 .6 %显著提高 18.5个百分点 ,ABT处理浓度为 2 0 0~ 40 0 mg/kg时 ,成活率为 86 .7%~ 90 .3% ,比空白对照显著提高 11.1~ 14.7个百分点。嫁接后形成的良种复合茶树生长势旺盛 。
鄢东海
关键词:茶树无性系良种嫁接
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ISSR-PCR反应参数。筛选出了10个有效引物,并以中国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共21份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对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的重复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10×buffer2.5μL,2.0~3.0mmol·L-1 MgCl2,150~300μmol·L-1 dNTPs,Taq酶1.0~1.5U,引物0.4~0.5μmol·L-1,DNA模板5~32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按94℃变性40s,50~54℃退火45s,72℃延伸120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min。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中国木犀科苦丁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郑道君刘国民梁远发鄢东海令狐昌弟田永辉
关键词:木犀科苦丁茶ISSR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下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被引量:3
2021年
为给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黔东北1个9龄无性系‘福鼎大白茶’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CK:对照,不施肥;CF:习惯施肥;T1:化肥减施量32.1%;T2:化肥减施量33.8%;T3:化肥减施量46.0%,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的全年干茶叶产量分别为3524.1、3644.4、3835.7 kg/hm^(2),显著高于CF(3127.3 kg/hm^(2)),T1、T2、T3、CF的这一指标显著高于CK(2172.6 kg/hm^(2));各季度T1的酚氨比最低,秋季CF、T1、T2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春、夏季CF、T2、T3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总体上,T1、T2、T3新梢年氮、磷、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高于CF,T3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的年纯收入显著高于CK(3.69万元/hm^(2));相较于CF,T1、T2、T3每年分别节本增效1.48、1.39、1.52万元/hm^(2)。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T1、T3化肥减施增效较好,T3更好。建议调整茶树专用肥氮、磷、钾元素配比,增加茶树专用肥的有机肥及其有机质含量;T3增加有机肥替代比例。
刘声传林开勤梁思慧何萍魏杰鄢东海徐霖何国菊周玉锋
关键词:茶园施肥技术养分利用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