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香荣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磁共振
  • 8篇成像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护理
  • 4篇心理
  • 4篇肝脏
  • 3篇动态增强扫描
  • 3篇心理护理
  • 2篇音乐疗法
  • 2篇疗法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干预
  • 2篇肝脏MRI
  • 2篇MRI检查
  • 1篇带教
  • 1篇带教工作
  • 1篇带教老师
  • 1篇心病
  • 1篇心理干预

机构

  • 14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郭香荣
  • 6篇孙云霞
  • 5篇吴林
  • 2篇赵井苓
  • 1篇陈军
  • 1篇闫焕霞
  • 1篇刘凡珍
  • 1篇狄玉进
  • 1篇郭玉玲
  • 1篇袁小菊
  • 1篇史朴军
  • 1篇白兴芹
  • 1篇李淑华
  • 1篇陈俊红
  • 1篇范玉贞
  • 1篇郭茜
  • 1篇武艳红
  • 1篇亢延卿

传媒

  • 5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科技与健康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焦解决模式在行MRI检查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究聚焦解决模式对磁共振室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且幽闭恐惧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的5个步骤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分析护理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自我评价、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的症状和MRI检查完成情况。结果护理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评价和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时出现呼吸困难17例(26.5%)、大汗淋漓30例(46.8%)等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4例(37.5%)和41例(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心理护理后完成检查的患者55例(85.9%)显著多于对照组39例(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缓解幽闭恐惧症患者进行MRI检查时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顺利完成MRI检查。
孙云霞吴林郭香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理护理聚焦解决模式
认知护理对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的研究
2022年
评价了认知护理对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和效果。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接受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按照临床护理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认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图像扫描质量、诊断依从性、舒适度评分以及自护水平。研究发现,针对临床行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干预,既能够提高扫描质量和患者的配合依从性,还能对症消除其不良情绪,保证患者配合诊断检查,值得临床采纳。
郭香荣赵井苓魏园园
关键词:认知护理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在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1日行MRI检查的76例患者,根据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研究组给予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评价及沟通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查时的不良症状、检查配合度及一次检查成功率。结果:研究组逃避、侵扰、唤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沟通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沟通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检查时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检查配合度及一次检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应用于MRI检查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有效减少其MRI检查过程中不良症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其检查配合度及一次检查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广。
郭香荣袁小菊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检查健康教育焦虑抑郁
心理护理对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不良反应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某院磁共振室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4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中屏气不当、图像伪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屏气不当、图像伪影发生率均为2.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5%,2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53,4.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结论给予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为获得清晰图像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诊断率提供帮助。
孙云霞郭香荣吴林
关键词:心理护理磁共振成像肝脏动态增强扫描
纽曼系统护理对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2年
分析了纽曼系统护理对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应用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研究期内完成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经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别对研究对象应用纽曼系统护理(观察组,n=3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对比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心理应激情绪指标、睡眠质量指标、觉知压力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差异情况。研究发现,将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病例中,护理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参考实施。
赵井苓魏园园郭香荣
关键词:动态增强扫描
综合护理干预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1.3%,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对照组分别为69.6%、3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郭香荣孙云霞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综合护理
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的冠心病患者共194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A方案护理,实验二组采用音乐疗法B方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检查前后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脉搏)、症状及心理(焦虑、抑郁)变化。结果:(1)三组生命体征、SCL-90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一组、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HAD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一、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检查后实验一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与对照组、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利于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
孙云霞郭香荣吴林
关键词:音乐疗法冠心病磁共振
一对一带教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07年
陈俊红闫焕霞郭香荣
关键词:带教老师师生护生
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下肢静脉成像护理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下肢静脉成像(NCE-MRV)的护理要点。方法应用1.5T超导磁共振系统对17例患者行下肢NCE-MRV,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针对成像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的要素要尤其加以注意。结果在优质护理的前提下,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的血管节段分别为63.32%和33.56%。结论下肢NCE-MRV安全、图像质量优良;优质的护理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郭香荣吴林范玉贞孙云霞
关键词:护理磁共振成像
3.0TMR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和180例T2WI无高信号的颈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年DTI扫描,根据患者有无椎管狭窄将其分为椎管无狭窄组(A组,43例)和椎管狭窄组(B组,37例)。分析各组颈髓分数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颈髓平均FA值为0.643±0.051,ADC值为(I.16~±0.172)×10^(-3)mm^2/s;A组和B组患者颈髓平均FA值分别为0.621±0.036、0.592±0.060;平均ADC值分别为(1.236±0.135)×10^(-3)mm^2/s、(1.429±0.150)×10^(-3)mm^2/s。三组之间两两比较,FA值对照组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P值均<0.05);ADC值对照组最低,A组次之,B组最高(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成像较常规T2WI更早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损伤,椎管狭窄患者颈髓损伤程度更重。
李淑华史朴军亢延卿郭香荣狄玉进陈军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