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公安厅更多>>
发文基金:公安部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苯丙胺
  • 8篇丙胺
  • 6篇苯丙胺类
  • 5篇滥用
  • 5篇阿片
  • 5篇阿片类
  • 5篇阿片类物质
  • 5篇苯丙胺类物质
  • 4篇毒品依赖
  • 3篇酒精
  • 2篇心理
  • 2篇酒精滥用
  • 2篇甲基苯丙胺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心理变化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干预治疗
  • 1篇心理健康
  • 1篇血管

机构

  • 12篇黑龙江省公安...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省药品...

作者

  • 12篇郭磊
  • 8篇宣刚
  • 5篇哈长鸣
  • 5篇李春生
  • 4篇张玲
  • 3篇赵艳明
  • 2篇周延明
  • 2篇梁若冰
  • 2篇田晓军
  • 2篇朱波
  • 1篇吕桂芝
  • 1篇高鸿志
  • 1篇张倩
  • 1篇孔莹
  • 1篇梁若冰
  • 1篇苏睿
  • 1篇师帅
  • 1篇赵秀丽
  • 1篇张忠明
  • 1篇王一帆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依赖...
  • 3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2009年全...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例苯丙胺类依赖合并酒精滥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依赖合并酒精滥用的主要动机及其潜在的精神、躯体依赖关系。方法:对40名17-51岁住院戒毒人员采用自制"酒精与冰毒合用调查表"与非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酒精与苯丙胺类毒品合并滥用主要动机以解酒、增加兴奋性和减少毒品使用量为主,常伴有躯体症状和精神紊乱症状。结论:酒精与苯丙胺类毒品的长期合用能使二者用量增加,并能引起吸毒者的行为改变和产生精神依赖性,要加强对长期合并滥用危害性方面的宣传。
王汉文田晓军郭磊陈晓雪
关键词:酒精苯丙胺类滥用
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戒断28周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究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戒断毒品的28周内心理状况的变化,以便更细致地了解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戒断症状。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组成甲基苯丙胺依赖组(n=96),以末次吸食为基准点,分别在第2周、第8周、第16周和第28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同时,选取无药物滥用史的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192),进行上述3个经典量表的测试。结果: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3个量表均提示,甲基苯丙胺依赖组分值在第2周最高,此后第8、16、28周分值均有下降趋势,其中第28周分值最低。但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中,焦虑总分在第16周有小幅升高,且与第8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3个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3者均呈正相关。结论: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28周内存在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在戒断后第2周稽延性戒断症候群最为严重,其中焦虑、抑郁症候群最为显著。在第16周精神状况有小幅波动,此后各心理量表分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赵艳明周延明张忠明郭磊张玲宣刚朱波王一帆苏睿
关键词:精神症状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不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且滥用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躯体依赖潜隐,精神依赖明显,存在危害轻微的误区。结论:滥用苯丙胺类比阿片类更多滥用酒精。
李春生宣刚哈长鸣郭磊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苯丙胺类物质酒精滥用
8例强制戒毒者感染HIV知情告知后心理变化及干预
2012年
目的:探讨戒毒学员HIV感染知情告知后心理改变程度、心理治疗和管理办法。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强制戒毒的8名HIV感染者进行知情前后心理改变程度测试,对知情后的心理治疗及管理经验分析。结果:8名HIV感染者知情后,除恐怖因子和偏执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HIV感染知情前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预先准备危机干预思路正确,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及合理管理有效。结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及合理管理是预防危机事件发生的好办法。
刘丽敏宣刚张玲郭磊王汉文
关键词:吸毒危机干预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的调查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胶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
李春生宣刚哈长鸣郭磊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苯丙胺类物质酒精滥用
文献传递
基于铜死亡和血管新生理论探究血管性痴呆针刺干预机制
2023年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由于流向大脑的血流减少或缺乏而导致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恶化的神经认知障碍。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铜可以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选择性激活HIF-1α以控制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指从已有血管中发芽形成新的血管,在神经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铜死亡促进血管新生,来恢复神经系统相关功能,可能是今后治疗VD等神经相关疾病的新思路。针刺可通过改善侧支循环、调节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血管新生,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VD。本研究以针刺对微量元素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结合铜死亡和血管新生理论对VD后的相关损伤机制,探究针刺治疗VD的干预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龚睿孔莹潘立民谭锦郎张倩郑义马乐师帅郭磊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血管新生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外周血清多巴胺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吸食者外周血清中多巴胺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分为偶吸组和依赖组,测定两组滥用者上、下午时间段外周血清多巴胺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测定两组滥用者距末次吸食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清多巴胺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甲基苯丙胺偶吸者上、下午时间段外周血清多巴胺水平分别为129.81nmol.L-1和115.71n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了46.20%和29.55%(P<0.05),而组内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依赖组外周血清多巴胺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56.96nmol.L-1和61.12nmol.L-1(P<0.001),下降了35.85%和31.57%,而组内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吸甲基苯丙胺后升高的多巴胺水平虽有一定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回落,在2周左右接近正常人水平,而依赖者在距末次吸食的11h至72d过程中外周血清多巴胺水平持续降低。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外周血清中多巴胺水平发生了变化,偶吸者多巴胺水平升高,而依赖者多巴胺水平下降。偶吸者升高的多巴胺水平在距末次吸食后两周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依赖者多巴胺的下降呈持续性。
梁若冰梁若冰周延明赵秀丽田晓军郭磊郭磊赵艳明张玲朱波
关键词:药物滥用甲基苯丙胺多巴胺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结论: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者普遍滥用酒精,而阿片类滥用者很少使用酒精。
李春生宣刚哈长鸣郭磊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苯丙胺类物质滥用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的调查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
李春生宣刚哈长鸣郭磊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苯丙胺类物质滥用
文献传递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
李春生宣刚哈长鸣郭磊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苯丙胺类物质滥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