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安
- 作品数:113 被引量:1,463H指数:19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破圈”与“入圈”:县级融媒体圈层结构改造的实践与思考——基于重庆五区县的实地调研被引量:11
- 2022年
- 本文从圈层化视角出发,考察县级融媒体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运行逻辑,以及县级融媒体与基层公共生活的动态互动关系。县级融媒体可分为三个圈层:媒介化内容生产的媒体圈层、市场化运营管理的商业圈层和社会化服务民生的公共圈层。县级融媒体的圈层化传播路径既是圈层间整合配置权力、利益交换和社会关系的“破圈”过程,也是通过扎根地方,激活基层社会关系、聚合基层社会力量的“圈地”过程,从而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在地化的圈子优势。县级融媒体是镶嵌在中国县域治理中的微观圈层组织,它与外部圈层的动态互动呈现了复杂的关系情境。对县级融媒体发展逻辑的考察应围绕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权力资源配置,二是县级融媒体与基层公共生活的动态关系,由此发掘中国县级融媒体的独特发展规律及其对当地社会环境和县域公共空间的重塑过程。
- 赵海明郭小安
- 关键词:媒体融合县域治理
- 媒介逻辑如何影响环境维权进程?——基于2007—2016年间53起事件文本的统计分析
- 2016年
- 本文将媒介逻辑界定为媒介使用、媒介内容框架、媒介体制、意见领袖介入四个维度,选取了2007年至2016年近十年的53起环境维权事件,统计分析了媒介逻辑与抗争结果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单一的媒介逻辑变量无法决定抗争结果,需协同作用才可以发挥功效。媒介技术逻辑中抗争者更偏向使用自媒体进行情感动员,试图通过舆论压力来改善政治机会结构。媒介内容逻辑方面,环境维权事件报道的"对话"框架较为普遍,"对抗"框架则出现在发生暴力维权或出现不平等格局时。媒介制度逻辑中有中央级媒体参与报道的维权事件较少但影响显著,活跃意见领袖的介入对报道媒体级别和暴力冲突是否发生有显著影响。
- 郭小安尹凤意
- 关键词:环境维权
- 从政治传播学视角看网络舆论的结构性缺陷被引量:2
- 2012年
- 从政治传播学视角着眼,分析了网络舆论在主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心理以及传播生态上自身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并警示人们,如果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和功能,最终只能是政治民主的幻想和乌托邦。
- 郭小安
- 关键词:网络民主网络舆论群体极化互联网政治
- 衍生与融合:框架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对话被引量:21
- 2018年
-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认知心理、集体行动、政治传播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具有较为广泛的理论延伸空间,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但各个学科之间缺乏理论对话,造成"碎片化"与"模糊化"现状。本文尝试从思想史的视角,梳理框架理论多学科延伸的轨迹,由此探讨不同学科间公众认知结构、新闻框架、行动框架和政府回应框架实现对话和融合的可能,以此提高框架理论研究的想象力。
- 郭小安滕金达
- 关键词:认知心理社会运动政治传播
- 人们为什么更青睐坏消息
- 2016年
-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偏爱坏消息似乎是人之本性。在新闻报道中,“无负面不新闻”几乎成为了行业法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偏爱坏消息确实有一定的人性和社会基础,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又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 郭小安
- 关键词:坏消息新闻报道社会心理学社会基础偏爱
- 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基于相关案例的综合分析被引量:35
- 2015年
- 从网络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点来看,网络舆情的联想叠加能使议题序列化、集中化呈现,不断衍生出新的热点,延长事件的兴奋周期。联想叠加模式主要围绕"时空"和"符号"两个维度展开,时空是形式,符号是内容。从形式看,网民主要采取纵向、横向、纵横向同时挖掘三种形式;从内容看,网民往往运用文本和符号资源,借助敏感词和情感的交叠,引发强大的动员效应,这是网络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逻辑。网络舆情热点联想叠加的素材往往围绕敏感词和情感动员展开,是网民借势造势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进行特殊的利益表达、社会监督甚至政治抗议。
- 郭小安
- 非对称性制衡:权力制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被引量:11
- 2008年
- 经典意义上的分权制衡强调权力之间互相牵制,相互平衡,表现为一种对称性的制衡模式。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对称性制衡模式并不存在,非对称制衡才是现实中的普遍模式。尽管现实中的权力制衡模式表现得丰富多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国家在发展中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行政权凸显、议会权力虚化的非对称性权力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形式的行政集权,在非对称性格局下并未导致权力的专断和腐化。因此,探求这种非对称权力配置格局下权力制衡模式运行机制的新特点,能够拓宽我们对分权制衡的认识,打破"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神话,从而为构架中国特色的权力制衡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虞崇胜郭小安
- 信息化时代西方民主改革: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
- 2011年
- 信息化时代西方民主遇到许多新问题,同时也不断在进行自我反思和改革,在理论中产生了许多新成果,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重大改革,因此,梳理和总结这些改革,分析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将给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带来诸多借鉴和启示。
- 郭小安
-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西方民主
- 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意愿——一项针对成、渝两地新媒体从业者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和成都的15家新媒体机构的462名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政治效能感(包括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参与意愿具有显著预测力。相较而言,外在效能感的预测力强于内在效能感。而新媒体从业者的政治效能感分别受到性别、岗位类别和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 郭小安张伟伟
- 关键词:政治效能感
- 网络对谣言的自我净化:可能及影响要素——对人民网研究院调查结果的一项检验与补充被引量:2
- 2014年
- 网络既可能是谣言的温床,同时也是辟谣的有效工具,单纯地把网络当成谣言的"罪魁祸首"或把之誉为谣言的"自我净化器",都有失偏颇,本质上是一种"媒介决定论"思维。人民网研究院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网络的自我净化能力不同,科普类谣言自我净化能力最强,涉官、涉警、涉富之类的谣言往往是越讨论越极端;涉及公共安全类的谣言,网络是否具有自我净化能力,有赖于诸多外部条件,因而属于"可控型谣言"。从几则"可控型谣言"案例分析后发现,如果谣言漏洞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指出,政府能及时提供权威的信息,大众媒体、意见领袖、当事人等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网络的自我净化功能有可能实现。
- 郭小安蒲珏伶
- 关键词: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