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仙斌
- 作品数:28 被引量:133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泛癌症分析SPOCK1基因的表达及预后评估
- 2022年
- 目的探讨SPOCK1基因在泛癌中的诊断价值及肿瘤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在内的多个数据库,评估SPOCK1基因在泛癌分析中的表达模式,ROC曲线分析SPOCK1基因在泛癌中的诊断价值,Cox回归及Kaplan-Meier分析在泛癌中SPOCK1基因表达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多个数据库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SPOCK1的表达在泛癌中不一致的上调或下调,表达模式存在内在的差异.ROC曲线显示SPOCK1在预测14种癌症类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AUC>0.7),在预测宫颈鳞癌和腺癌、胆管癌和睾丸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生存分析则提示SPOCK1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乳腺浸润癌、肾透明细胞癌、肺腺癌、胰腺癌、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间皮瘤及前列腺癌的低存活率相关.结论SPOCK1可能是泛癌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标志物.
- 林晓露梁玮黄小杰杨士杰郭仙斌邓万银
- 关键词:预后
- 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
- 2007年
- 陈英郭仙斌
-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医院医疗护患纠纷防范纠纷
- 经口胆道镜联合胆管腔内超声在不确定胆道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口胆道镜(peroral cholangioscopy,POCS)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在胆道狭窄病变诊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共收治的39例胆道狭窄患者,以引进使用POCS的时间为界,分为IDUS组(21例)和POCS+IDUS组(18例),全部患者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功插管并应用IDUS于病灶处扫查,IDUS组予透视下活检,POCS+IDUS组予直视观察并精准活检.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疾病进展,综合判断良恶性质.结果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53.33%(8/15)、准确率为57.14%(12/21);POCS+IDUS组分别为92.86%(13/14)、88.89%(16/18),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两组均无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穿孔及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结论POCS具备清晰的视觉影像,且可精准活检提供病理诊断;IDUS对胆管壁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以明确恶性狭窄侵犯范围.两者联合应用能极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外科患者管理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郑金辉胡嘉庆陈樑王国伟高祥郭仙斌梁玮
- 关键词:胆道狭窄胆管癌ERCPPOCSIDUS
- 21例透析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2008年
- 郭仙斌
- 关键词:透析性低血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危重患者血液透析RENAL
- 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的意义和分诊技巧被引量:8
- 2008年
- 叶小萍郭仙斌
- 关键词:分诊技巧预检分诊急诊科分诊工作急诊护理工作专科医生
- 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5名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102例和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103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肠道清洁度为1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夜间睡眠几无影响,明显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依从性及耐受性。结论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肠道准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钟世顺梁玮陈晓琼陈洋洋陈樑郑晓玲郑金辉邓万银郭仙斌
- 关键词:拉克替醇复方聚乙二醇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被引量:34
- 2006年
-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探讨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因索。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对福建省立医院2004-2005年214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现状调查,收集与针刺伤有关的具体环节,针刺伤发生的次数及发生针刺伤后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90%的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针刺伤。其中发生于抽吸药液时72人次;拔针60人次;分离针头与注射器64人次;回套针头帽158人次;整理用物及处理废弃物106人次。结论 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 朱子兴郭仙斌
- 关键词:针刺伤
- Q法自牵引技术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研究(含视频)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82例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 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ESD组(n=44)和Q-ESD组(n=38),比较两组操作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情况。结果82例病灶均于内镜下成功整块切除。Q-ESD组和传统ESD组在操作面积[779.8(329.9~2552.5)mm^2比875.7(417.8~1914.8)mm^2,U=155,P=0.636]、操作时间[63(41~177)min比59(42~169)min,U=171,P=0.167]、完整切除率[94.7%(36/38)比93.2%(41/44),χ^2=0.086,P=0.769]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ESD组操作速度快[14.9(5.4~20.8)mm^2/min比9.0(5.0~19.5)mm^2/min,U=142,P=0.035],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低[7.9%(3/38)比27.3%(12/44),χ^2=5.123,P=0.023],术后狭窄发生率低[5.3%(2/38)比20.5%(9/44),χ^2=4.051,P=0.044]。除传统ESD组有1例穿孔外,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Q-ESD是治疗大范围EEC安全有效的可选策略。
- 陈志龙林晓露邓万银郑金辉郭仙斌王国伟林海宁梁玮
- 关键词:食管肿瘤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福建省立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及超声胃镜证实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接受STER 治疗的患者28 例,标本予以病...
- 徐丽霞梁玮邓万银王丽珍高丽影郭仙斌
- 关键词:食管肿瘤固有肌层内镜肿瘤切除术
- 一种快速清洗胃肠镜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效果评价
- 2020年
- 目的评价研发的快速清洗胃肠镜装置的清洗消毒效果。方法快速清洗胃肠镜装置应用进水通道和与进水通道相通的多根冲洗软管,针对内镜上多个孔道(包括胃肠镜的副送水口、吸引接头、胃肠镜导光插头部送气管)进行统一注水冲洗,并通过与传统老式灌流器装置进行对比,评价清洗消毒的合格率情况。结果快速清洗胃肠镜装置省时省力,清洗消毒合格率略高于传统老式灌流器装置(99.1%vs 95.8%)。结论应用新型快速清洗装置后提高了清洗效率,真正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清洗消毒,提高了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 郭仙斌杨士杰
- 关键词:胃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