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璞珩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出血
  • 7篇脑出血
  • 4篇蛋白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膜下
  • 4篇脑血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颅内
  • 3篇脑血管
  • 2篇凋亡
  • 2篇血流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转归
  • 2篇自发性脑出血

机构

  • 16篇西安医学院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宝鸡市妇幼保...
  • 1篇宝鸡职业技术...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作者

  • 18篇郝璞珩
  • 12篇陈斌
  • 10篇金林
  • 9篇张冬子
  • 8篇行治国
  • 6篇贾卓鹏
  • 4篇李娜
  • 4篇闫志丰
  • 3篇王元刚
  • 2篇宋锦宁
  • 2篇李娜
  • 1篇王军锋
  • 1篇梁超
  • 1篇郭小叶
  • 1篇李丹东
  • 1篇陈虎
  • 1篇马旭东
  • 1篇安吉洋
  • 1篇赵永林
  • 1篇张明

传媒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时发生的多发性脑出血: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转归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同时发生的多发性脑出血(simultaneous multipl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MICH)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院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病史、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特征。SMICH定义为首次颅脑CT提示同时出现的非同一部位的ICH,含2个或以上病灶。在出院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定患者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962例ICH患者,其中69例(7.2%)为SMICH。在SMICH患者中,25例(36.2%)转归良好,44例(63.8%)转归不良;死亡42例,病死率高达60.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凝药[优势比(odds ratio, OR) 6.31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967~9.258]、ICH病因分型(OR 9.671,95% CI 2.315~12.567)、血肿部位(OR 1.269,95% CI 1.018~2.112)和低基线GCS评分(OR 3.267,95% CI 1.159~5.627)是SM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 4.156,95% CI 2.315~5.669)、血肿部位(OR 1.231,95% CI 1.018~1.972)、血肿破入脑室(OR 1.125,95% CI 1.007~2.132)和低基线GCS评分(OR 1.336,95% CI 1.005~2.079)是SMICH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 5.267,95% CI 1.976~7.228)、血肿破入脑室(OR 1.726,95% CI 1.011~2.236)和低基线GCS评分(OR 2.111,95% CI 1.236~3.671)是SMICH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MICH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转归较差,病死率极高。口服抗凝药、ICH病因分型、血肿部位和低基线GCS评分是SMICH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血肿部位、血肿破入脑室和低基线GCS评分是SMICH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血肿破入脑室和低基线GCS评分是SMICH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郝璞珩郝璞珩陈斌李娜
关键词:脑出血
血清Tau蛋白水平与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Tau蛋白水平与脑出血( ICH)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自发的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特点等指标,采用GOS评分对患者出院时情况进行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 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 GOS 1~3分)。结果274例患者中145例患者预后良好,占总人数的52.9%,129例预后不良,占47.1%。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Tau蛋白(394.7±29.6 p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01.2±18.5 pg/ml)。血清高Tau蛋白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在ICH患者中,入院时血清高Tau蛋白水平是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郝璞珩李娜金林张冬子贾卓鹏陈斌行治国
关键词:TAU蛋白脑出血预后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储备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不同时期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盐水+乙酰唑胺(ACZ)组、SAH模型组和SAH+ACZ组,其中盐水对照组、盐水+ACZ组、SAH模型组和SAH+ACZ组又分为1 d、3 d、5 d、7 d 4个亚组,对各亚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不同时间大鼠皮层脑血流。结果 SAH模型组脑血流较空白对照组及盐水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对照组与盐水+ACZ组之间的脑血流变化及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AH+ACZ组与SAH模型组比较脑血流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下降,以5 d组为著。结论 SAH后不同时期脑血管储备功能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降低,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郝璞珩李娜金林张冬子贾卓鹏陈斌行治国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乙酰唑胺脑血管储备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年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变血管Vs、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1年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塞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陈斌金林张冬子行治国郝璞珩闫志丰张滟
关键词: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预后
早期足量自由基清除剂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足量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对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入院后即刻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分别于发病1 w、2 w、3 w及12 w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死率等观察项目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轻脑血管痉挛(CVS)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金林郝璞珩王植海张冬子贾卓鹏陈斌行治国
关键词:动脉瘤自由基清除剂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
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明确诊断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记录基线临床资料,在入院24h内检测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在发病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转归,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纳入321例患者,转归良好组184例,转归不良组137例。转归良好组年龄[(46.3±8.6)岁对(62.4±10.5)岁;t=3.761,P=0.025]、体质指数[(24.1±5.3)kg/m^2对(27.8±6.1)kg/m^2;t=6.193,P=0.013]、血肿体积[(59.7±9.7)ml对(89.2±14.9)ml;t=6.278,P〈0.001]、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6.3±1.5)分对(3.9±0.7)分;t=9.121,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6±1.5)分对(16.3±4.5)分;t=9.989,P〈0.00t]和血清透明质酸水平[(376.2-I-22.9)ng/ml对(876.14-19.6)ng/ml;t=19.681,P〈0.001]与转归不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明质酸[优势比(oddsratio,OR)4.396,95%可信区间(COn砌enceinterval,CI)1.912~6.897;P〈0.001I、血肿体积(OR 2.328,95%CI 1.912~3.843;P=0.013)、NIHSS评分(OR 2.662,95%CI 1.127~2.976;P=0.023)和GCS评分(OR0.879,95%C10.097~0.969;P=0.046)是影响脑出血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结论基线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增高是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郝璞珩李娜金林张冬子陈斌闫志丰王元刚
关键词:脑出血透明质酸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出血19例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现就我科近8年来收治的19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贾卓鹏张冬子金林郝璞珩行治国陈斌
实时术中超声在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术中实时超声技术应用于颅内小病灶,探讨超声在显微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中,在切硬膜、脑表面及手术后三次实时使用超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病灶切除率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病灶61例,术中超声定位清楚,病灶切除完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对切除颅内小病灶定位精确,规范使用超声能够减少创伤、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改善预后。
金林郝璞珩闫志丰王元刚张冬子陈斌赵宇杰赵琳何爱萍
关键词:超声小病灶显微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区A-β蛋白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A-β蛋白表达增加对大鼠学习及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Bederson法建立SAH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8天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A-β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比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3d时A-β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7、14、28d时,A-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鼠SAH后出现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及A-β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促使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何娟吴琼李娜郝璞珩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水肿认知功能障碍
子痫前期患者中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联合血清miR-10b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联合血清微小RNA-10b(miR-10b)检测在中孕期子痫前期(PE)患者预测诊断、疾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常规产检的孕妇141例,均于孕中期(孕28~32周)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清中miR-10b水平;随访所有患者孕晚期临床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回顾分析并应用ROC曲线判断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联合血清miR-10b表达在PE预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41例孕产妇中共有24例发生PE(17%),所有孕妇妊娠结局良好;24例PE孕产妇(PE组)中孕期子宫动脉的RI、PI以及S/D值明显高于117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PE组中孕期血清miR-10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联合血清miR-10b表达应用于PE预测诊断的特异性为90.51%,优于诊断指标的单独应用。结论:中孕期血清miR-10b检测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应用,两者相互弥补,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诊断、监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张娟郝璞珩梁超
关键词:先兆子痫子宫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