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勇 作品数:21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单碱基延伸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基序变异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乙肝病毒(HBV)P 基因区色氨酰-蛋氨酰-天冬氨酰-天冬氨酰 (YMDD)基序变异混合株组成的检测方法。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含有 YMDD 基序的聚合酶 (P)基因区片段;将 PCR... 郝勇 赵亚刚 缪晓辉 孙大勇文献传递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预防性抗菌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肝硬化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止血、降低早期再出血率及减少院内感染的意义。方法 168例肝硬化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抗生素预防治疗组87例和非预防组81例。结果抗菌组与非抗菌组比,平均出血停止时间(16.7±13.6h/22.1±17.4h)、再出血发生率(8.1%/22.2%)、平均输血量(583.3±326.7ml/735.3±560.2ml)、院内感染发生率(13.8%/65.4%)、平均住院天数(11.5±4.3d/13.0±5.4d)、平均医疗费用(13807.0±3293.4元/15910.9±4632.2元)均明显缩短或减少;抗菌组病死率(4.6%)与非抗菌组(8.6%)比,无统计学差别。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可明显获益。 郝勇 谭萍 赵亚刚 孙大勇关键词: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抗生素预防 银杏叶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 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谭萍 郝勇 丁素菊 彭凯润 刘雁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 3'-terminus shifted bases degeneracy primers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2003年 目的:通过使用3’末端碱基游移混合引物,减少引物末端错配,提高多变区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阳性率。方法:在HBV DNA P基因区设计一对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引物(原型引物),在原型引物序列基础上将两根引物的3’末端分别截去1个或2个碱基,设计出两对参数与原型引物近似的突变引物。分别单独用原型引物和原型引物与突变引物组成的混合引物,在相同条件下对27份HBV DNA阳性标本行PCR,比较二者阳性率。用混合引物扩增4例拉米呋丁治疗无效患者血清HBV DNA,将扩增产物测序并评价3’末端错配对PCR的影响。结果:原型引物和混合引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4%(19/27)和85.2%(23/27),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5)。引物3’末端错配能导致PCR假阴性。结论:扩增保守性相对较差的基因片段,采用3’末端单个或多个碱基截短的引物,构成3’末端碱基游移混合引物,可以避免因3’末端错配产生的PCR假阴性,提高检测阳性率。 徐文胜 缪晓辉 吴文雅 郝勇银杏叶提取物和西洛他唑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3活性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单体成分斛皮素、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3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与已知的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比,明确EGB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强度。方法收集分离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1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小板,观察槲皮素、EGB和西洛他唑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及血小板PDE3活性的影响,设不加药物,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对照组的PDE3活性为(1 835.08±118.61)pmol·mg protein^(-1)·min^(-1),低浓度组槲皮素、EGB、西洛他唑作用后的PDE3活性分别为(1 303.03±523.52)pmol·mg protein^(-1)·min^(-1)、(1 283.15±106.87)pmol·mg protein^(-1)·min^(-1)、(967.34±73.02)pmol·mg protein^(-1)·min^(-1),中浓度药物组的分别为(1 084.89±120.47)pmol·mg protein^(-1)·min^(-1)、(1 143.89±98.09)pmol·mg protein^(-1)·min^(-1)、(766.02±61.31)pmol·mg protein^(-1)·min^(-1),高浓度药物组的分别为(1 017.06±115.20)pmol·mg protein^(-1)·min^(-1)、(1 089.21±93.98)pmol·mg protein^(-1)·min^(-1)、(722.19±58.38)pmol·mg protein^(-1)·min^(-1),统计学分析显示槲皮素、EGB、西洛他唑对血小板PDE3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槲皮素、EGB对血小板PDE3的抑制强度相当,弱于西洛他唑。在ADP诱聚剂组,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17.40±3.83)%,低浓度组槲皮素、EGB、西洛他唑作用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45.60±4.06)%、(47.20±3.35)%、(63.10±4.65)%,中浓度药物组的分别为(52.30±2.34)%、(60.00±4.39)%、(65.80±3.34)%,高浓度药物组的分别为(61.90±4.96)%、(56.80±3.70)%、(79.00±2.81)%;在PAF诱聚剂组,溶剂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16.80±7.06)%,低浓度组槲皮素、EGB、西洛他唑作用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43.80±5.26)%、(52.10±3.69)%、(63.90±3.26)%,中浓度药物组的分别为(50.20±4.22)%、(59.10±3.21)%、(71.00±4.57)%,高浓度药物组的分别为(54.10±4.03)%、(67.20±2.85)%、(74.20±3.89)%;结果� 郝勇 谭萍 刘雁 彭凯润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磷酸二酯酶 脑栓通胶囊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例78例,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加康复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6月后观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ABI及PWV治疗后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颈动脉IMT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能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僵硬度,ABI和PWV可作为反映血管弹性功能较灵敏的指标。 谭萍 郝勇 罗高权 彭凯润关键词:脑栓通胶囊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变化及共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衄小板磷酸二酯酶(PDE)亚型活性变化,拆;讨影响其因素。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4、8、15天检测血小板PDE活性、环核苷酸含量、[Ca2+]i水平,并以1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4、8天时血小板PDE2、PDE3亚型活性降低,环腺苷酸(cAMP)含量降低,胞浆[Ca2+]i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PDE5亚型活性及环鸟苷酸(cGM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PDE2活性、PDE3活性与cAMP含量、[Ca2+]i水平均无相关关系,cAMP含量与[Ca2+]i水平问呈负相关关系(R2=0.921,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胞浆cAMP含量降低,[Ca2+]i水平升高,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血小板PDE2、PDE3通过降低活性、减轻cAMP降低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而在脑梗死急性期发挥保护作用。 谭萍 郝勇 丁素菊 彭凯润 刘雁关键词:脑梗死 血小板 磷酸二酯酶 钙离子 提高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阳性率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P基因区编码的HBV DNA多聚酶具有强大的逆转录酶活性,对病毒的自我复制至关重要.目前许多抗病毒药物都是通过抑制HBV DNA多聚酶活性而达到抗病毒效果.然 徐文胜 张瑞祺 缪晓辉 吴文雅 郝勇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肝组织中HBV cccDNA定量检测 HBV属嗜肝DNA病毒,但在部分肝外组织器官中亦可检出少量的HBV DNA,不同学者对于HBV是否能在肝外组织中复制一直存在争议。cccDNA的形成是:HBV开始复制的第一个步骤,故cccDNA可作为某组织中是否存在HB... 郝勇 缪晓辉 赵克开 李东良 苗千里 林江 沈雪林文献传递 减少引物3’末端错配对聚合酶链反应的影响 目的:减少引物3’末端错配对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影响,提高基因多变区的PCR检测阳性率.方法:在HBV DNA P基因区设计一对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引物(Y);在引物的3’末端分别减去1个或2个碱基,并根据模板序列,... 吴文雅 徐文胜 郝勇 缪晓辉文献传递